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原理及其特点。基于分级除湿思想和能量梯级利用原则,提出了一种燃气驱动的三级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系统由风机、除湿器、蒸发冷却器和再生器组成。除湿器采用三级液体除湿,通过对室内回风直接蒸发冷却进行全热回收,用回收的冷量冷却除湿过程,移去处理空气的潜热;蒸发冷却器由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两部分组成,前者间接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移去空气的显热,后者调节空气的温湿度;再牛器采用燃气驱动,实现沸腾蒸发和非沸腾蒸发结合的两效再生。该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空凋系统,具有优化城市能源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基于PV/T和GHP再生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构建了除湿转轮子系统仿真模块、燃气热泵子系统仿真模块和PV/T子系统仿真模块,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整机系统仿真模块。对不同处理空气流量、处理空气温度、处理空气湿度、转轮转速、太阳光照、发动机转速及有无预冷器的空调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主要结论有:处理空气风量越大、入口温度越高、入口湿度越小、转轮转速越低则空调系统的除湿量越小;处理空气风量越大、入口温度越高、入口湿度越大、转轮转速越高,则蒸发温度越高,制冷COP越大;发动机转速越大,系统的再生温度越高、送风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蒸发温度越高、除湿量越大;太阳光照强度越强,系统的除湿量就越大;有预冷器的空调系统除湿量更大。  相似文献   

3.
搭建了转轮除湿系统实验台,对其除湿性能及去除污染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再生温度、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风量、处理空气含湿量对转轮系统的除湿量和除湿效率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再生温度、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风量、处理空气含湿量、污染物浓度对污染物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转轮除湿系统在除湿和去除污染物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除湿量、除湿效率及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均会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处理空气含湿量越高,除湿效率越低;处理空气风量越大,除湿量、除湿效率及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越低;再生空气风量越大,除湿量、除湿效率及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越高;当处理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70%时,处理空气相对湿度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影响较小,当相对湿度高于80%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污染物的净化效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6种常见余热驱动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在热湿环境下,通过改变再生循环中余热热水入口温度,对6种型式的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了室内回风全热回收器和室内回风蒸发冷却器的系统的送风温湿度较适宜,新风获得冷量比其他型式多2.8%~66.7%,系统平均热力系数可高达0.916,最后在不同城市的热湿环境下对该型式的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除湿器和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建立了一个测试叉流除湿、再生模块性能的实验台,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用除湿量、除湿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描述除湿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准则关联式,可供叉流除湿器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某示范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节能的空调系统方案,该方案涉及一种新型除湿液再生装置,其技术特征是将冷凝热回收用于溶液再生.定义了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总的冷源设备热力系数,并根据此系数判断空调系统是否节能.理论分析表明,利用高温冷水机组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用于除湿液再生,其系统总的冷源设备热力系数可达到6.27,比传统空调系统的冷源设备热力系数提高了45.5%,节能潜力可观.  相似文献   

7.
对小型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从居住建筑除湿负荷及经济性角度出发,采用CaCl2溶液进行液体除湿实验,研究CaCl2除湿和再生的动态特性。研究发现除湿与再生的3个重要因素为溶液温度、溶液浓度和空气进口含湿量。在实验工况下,CaCl2溶液的除湿量为32 g/kg,再生性能优于除湿性能,约为除湿的1.3~9倍。对实验进行总结后,认为CaCl2作为除湿剂进行液体除湿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雾化将除湿液雾化成细小颗粒,可增大溶液除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除湿效率。基于高压雾化的原理,搭建高压雾化溶液除湿系统实验台,研究空气量、溶液流量、空气状态对雾化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雾化溶液除湿系统的除湿量随空气量、进口空气含湿量以及溶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进口空气温度为29.5℃,含湿量为21.44 g/kg,液气比为0.19的情况下,实验系统单位溶液除湿量可达15.78 g/kg;实验过程中,单位溶液的平均除湿量为10.39 g/kg;在相同除湿量下,雾化溶液除湿的单位溶液除湿量比传统填料式除湿器高2倍以上;拟合出除湿量的经验公式,可知实验值与测量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建设了对吸附装置具有内部冷却功能的内冷型固体除湿空调实验系统,以自制活性氧化铝与沸石分子筛作为固体吸附除湿材料,对内冷固体除湿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讨论了常温低湿、中湿、高湿3种不同进口空气工况对固体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冷型固体除湿性能高于绝热型固体除湿,对常温低湿空气,氧化铝内冷比绝热下除湿量高出11.25%,沸石分子筛高出了14.14%。对常温中湿空气,氧化铝除湿量高出22%,沸石分子筛除湿量高出25.45%。对常温高湿空气,氧化铝高出20.4%,沸石分子筛高出了24.9%。且活性氧化铝作为吸附除湿材料无论是在内冷或绝热工况均比沸石分子筛表现出更高的除湿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表面水膜均匀性、完整性差而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侧旋转布水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3种布置方式下的换热性能实验,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孔正对气流方向时换热器换热性能最佳,且旋转布水装置存在最佳转速76r/min,喷水量、空气流速、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大,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升高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的改变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35℃上升到39℃时,换热量提高37.62%,单位面积换热量为1.14kW,该换热器可安装于地下车站排风坑道内,可有效地解决地铁站冷却塔安装位置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2.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剂再生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决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探讨了液气比、除湿剂喷淋温度、除湿剂的溶质质量分数及再生空气状态对除湿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转轮除湿与直接膨胀式单元机组相结合的复合空调系统的2种紧凑型组成形式:前置预冷与后置冷却,并在几种不同室外工况下,针对应用于独立新风系统,对比分析了这2种典型组成方案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这2种除湿方式在4种典型工况下的制冷能耗相差不明显,在10%以内;但后置冷却除湿在高温高湿工况下难以实现较大的单位除湿量,且再生空气温度高;而前置预冷除湿系统采用较小的除湿转轮尺寸,结构更紧凑,可明显降低初投资,且再生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前置预冷除湿系统在较小流量空气处理应用方面更具优势,更具商品化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蒸发式冷凝器再生除湿溶液时传质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煜  张欢  由世俊  尚莹 《暖通空调》2012,42(1):65-68,50
建立了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实验台,利用冷凝热再生氯化锂除湿溶液,对影响空气与除湿溶液之间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除湿溶液质量流速及空气迎面风速对空气与液膜之间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回归得到了传质系数的经验公式,为利用低品位热源再生除湿溶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常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再生能耗高和除湿温升大的缺点,提出了低温驱动双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热力过程。建立了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分析模型,并在典型夏季工况下,计算了系统的■能耗,研究表明:相比常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新型系统的再生温度降低了35℃,再生温度为65℃,较低的再生温度使新型系统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新型系统的加热量和制冷量分别降低了49.6%和33.1%,加热耗■及冷却耗■分别减少了64.4%和37.5%,再生排风■损失降低了38.1%,总■损失减少了52.7%,■效率提高了114.7%。新型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处理空气先预冷后除湿和降低再生空气含湿量的措施对降低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再生温度有利,两者与吸附热回收相结合的措施能大大降低系统的再生能耗、制冷能耗和总能耗,新型系统具有不可逆损失少以及热力完善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张东放 《建筑节能》2010,38(5):75-77
空调系统在夏季运行时,当冷却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经过冷却器时就会析出冷凝水,通过空调冷凝水水量、水温及水质测试分析,将空调冷凝水再利用到空调冷却水系统,不仅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系数,而且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研究进展(3)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黄翔 《暖通空调》2007,37(4):24-29,136
介绍了多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除湿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建筑物被动蒸发冷却技术、蒸发冷却自动控制系统及蒸发冷却水的水质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选取民用空调常用的两种吸附材料-硅胶和4A分子筛,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硅胶和4A分子筛两种吸附材料的除湿量、吸附能效以及脱附能效,结果表明:4A分子筛在整个吸附阶段都能保持较高的单位除湿量,比较适于二次除湿或深度除湿工作。而硅胶在很快时间内达到吸附平缓值,较适用于表面除湿及一次除湿工作。在相同的吸附和再生条件下,硅胶较4A分子筛有着更高的吸附和脱附能效,因此将硅胶作为民用空调系统的除湿材料较4A分子筛节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叉流再生装置热质交换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晓华  江亿  常晓敏  易晓勤 《暖通空调》2005,35(12):10-15,83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搭建了叉流再生器性能测试的实验台,并建立了叉流再生器中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采用总换热量、全热效率描述再生器的热质交换总体效果,采用再生量、再生效率描述传质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空气的进口参数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并与逆流再生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实验得到的量纲一传质系数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条件,数值计算结果与73组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全热效率和再生效率的偏差均集中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20.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