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汽车制造和电动机制造中的技术改进中,首先要求建立可靠的供电系统,以达到交通运输工具的可靠性水平。目前的发展趋势就是提高稳定性,无论是对所需供电的稳定功率,要求发电机的容量更大,确保行驶安全的防护系统,符合生态环保的运行工况,燃料的经济性以及车辆的舒适性;还是对发电机尺寸指标严格限制,减轻运输车辆的整备质量。除基本的电气参数以外,对发电机还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的要求:比功率(单位质量的输出功率)大,可靠性和经济性高,维护容易、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成本低、符合车辆运行的安全条件。  相似文献   

2.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车辆在城市使用,要减少车辆的气体污染空气,在车辆上使用了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是当车辆停止时,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使发动机停止工作,当车辆行驶时,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自动启动发动机。本文介绍了集成式起动机/发电机怠速启停系统和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怠速启停系统两种技术方案,通过分析两种技术方案,本文研究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怠速启停系统技术方案。根据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发电机是某型车辆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发生故障将会导致车辆停车。本文在介绍该车辆硅整流发电机构成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发电过程、整流过程、励磁过程和负载能力等发电机原理后,介绍了该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并归纳总结了发电机的各种故障模式。利用分析和总结结果对该车辆某次励磁电路故障进行了排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车车辆对备用电源系统的升级改造,需在机车转向架轴箱上加装轴端发电机,传统永磁同步发电机难以满足机车转向架安装要求,为此开展一种新型机车轴端永磁同步发电机技术的研究。该项研究的主要技术特点为:取消传统电机两端轴承的使用,避免机车振动大造成电机轴承故障。该新型机车轴端永磁同步发电机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能够满足现有机车转向架箱体安装空间限制及车辆系统用电功率要求。该项技术研究在国内属于首创,已进行装车试验满足其性能要求,其成果将在机车及同类型车辆上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噪声问题是汽车发电机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噪声测试是噪声问题研究的基础.文中借助国内某知名汽车发电机生产企业的噪声实验室,参照相关企业要求,对汽车发电机噪声测试方案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对消声室声学环境要求和吸声结构进行分析;其次进行测试试验台搭建,对发电机噪声测试方案进行设计;并以192F汽车发电机噪声测试进行方案设计的验证,为汽车发电机噪声测试提供参考,对汽车发电机噪声源识别有实际意义,为车辆NVH性能测试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能量的再利用回收能量,用于为蓄电池充电,从而降低了油耗。通过在车辆减速和制动阶段,利用制动能量提高发电机电压来实现的。发电机电压升高,增加了蓄电池充电量。这有助于车辆减速。在加速阶段,发电机的负荷也就降低了。从而最终降低了油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变转速输入和负载扰动下马达稳速输出控制方法。基于欧洲NEDC循环路况构建车辆行驶仿真模型、泵控马达数学模型以及负载数学模型,提出车载液压发电机泵控马达稳速输出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变转速输入和负载扰动下,加入转速补偿控制能够极大提高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用爪形磁极发电机的传热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个用于计算发电机各部件温度的模型。分析了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热源及其影响,讨论了各元件之间的传热路径和主要传热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了相应的热网络图。运用该模型可以对发电机在车辆上的动态温度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减少因发电机选择或在发动机舱内位置布置不当而产生的过热问题,从而有效地缩短车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载液压发电在野外施工、救援抢险、军事等的特种车辆上有越来越广的应用。车载液压发电系统是利用车辆底盘上的发动机作为机械动力源,带动液压泵旋转,通过液压传动来发电的液压系统。车载液压发电系统主要由车辆发动机、液压传动系统和交流发电机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布置灵活等优点。为提高液压发电机的发电指标,对"负载敏感变量柱塞泵-负载敏感阀组-液压发电机"、"定量柱塞泵-负载敏感阀组-液压发电机"等方案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确定了最终方案。设计了液压系统原理图并阐述了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压带轮式永磁发电机的稳压原理,采用高剩磁感应强度的永磁材料并对发电机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了发电机低转速时的输出电压。采用并联式电子稳压器稳定高转速时的输出电压,解决了车辆用永磁发电机在宽转速、宽负载范围内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武汉汽轮发电机厂。 长动特种汽车制造厂是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具有30多年特种车辆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设备齐全,年生产能力达6000多辆。  相似文献   

12.
我公司某工程车辆配装潍柴WP12.400N型电控柴油机,为了能够时刻监测该柴油机所配发电机的发电状态,我们为该发电机设置了充电指示电路。1.工作原理该工程车辆的充电指示电路如附图所示,其主要由发电机、调节器、充电指示灯、反向二极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永磁发电机转速负载特性的分析,阐述了永磁发电机在负载一定时的稳压特性,根据这一稳压特性,对所设计的发电机提高其输出的低速电压,发电机高速或负载变化时,设计了与之匹配的智能电子稳压器使发电机输出稳定的电压,给车辆提供可靠的电源。  相似文献   

14.
带真空泵的稀土永磁发电机主要为车辆的用电设备提供直流电源和给蓄电池充电以及为刹车制动系统提供真空助力能量,该发电机转子由多块稀土永磁材料通过极靴和非导磁螺钉固定在转子铁芯上,相邻的稀土永磁材料极性相反.研发出了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器,该稳压器集稳压、整流于一体,输出电压稳定的直流电,解决了车辆用永磁发电机在宽转速、宽负载范围内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被逐渐应用到汽车系统中来.作为汽车电器系统的核心电源,交流发电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负荷正变得越来越严酷,因此,汽车发电机的工作可靠性已成为影响车辆可靠性和行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传统的可靠性理论和前人在电子组件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可靠性研究中,建立了交流发电机可靠性串联模型,并采用零部件应力分析法预计了汽车发电机的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汽车使用的发电机主要是硅整流发电机,通过电励磁绕组的励磁电流产生磁场,通过励磁绕组的电能只有一小部分转换为用于发电的磁能,电能利用率低、消耗量大,转子的励磁绕组易出现烧损、断线等故障,这就必然增加了汽车维护成本。硅整流发电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刷硅整流发电机,发电机存在电刷滑环结构,因电刷滑环容易磨损而大大缩短了发电机的寿命,故障率较高;另一种是无刷硅整流发电机,取消了电刷滑环结构,但它增加了磁路气隙的长度,故使发电机效率降低,增加了励磁电流的消耗。目前国内城市的所有公交车辆,普遍采用电励  相似文献   

17.
<正>发电机为整车的安全系统、舒适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燃油喷射系统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同时给电池充电。为了满足整车电能的需求,发电机需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发电机的转化效率越高,车辆的油耗和CO2排放就越少。为了提高效率,博世的工程师对发电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改进,尤其针对整流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耗。博世的高效二极管可以减少CO2排放高达1.3g/km。除此之外,高效率的发电机在发动机低转速时,比普通发电机多提供  相似文献   

18.
特种车辆的车载发电系统需要保证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其性能要求日益提高。车载自发电相比柴油发电机,具有功耗低、噪声小、机动性强的优点,可以实现行驶或驻车过程中的稳定交流输出。针对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新型车载自发电系统,从总体参数指标入手,介绍了车载自发电装置设计的重点要素。论述了发电机组、电源转换器等关键部分的设计思路,解释了重要零部件的设计依据。最后根据车载取力发电的优势,分析了本方案的便捷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控制系统由若干控制单元与总线网络所构成,解决传统线束控制单元繁复且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电动轮车辆动力系统由带有ECU的发动机和发电机相连组成电力输出源,通过整流和逆变过程驱动轮边交流电机运行,根据此运行特点,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根据设计需要,该控制系统由一个主控制器、一个从控制器和若干个控制单元组成。建立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针对控制系统的时间特性和发电机、牵引电机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可知:系统满足整车时间特性需求;发电机、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器的效率及阶跃响应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基本达到所规定指标,满足整车设计使用要求;控制系统的设计合理、高效,有效地提高了整车运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航空发电机对可靠性要求较高,为避免过高电流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坏,需要限制发电机的短路电流,介绍了一款具有提供多通道输出单相电压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对其进行了抗短路设计,分析了该发电机在短路情况下的运行情况,通过电机短路试验结果证明,满足设计要求,对单绕组抗短路发电机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