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潮汕一带,群众中流传着一句俗话,叫"锣鼓响,心‘蓬浅’"("蓬浅"意为激动)。它生动地反映了英歌锣鼓一响,群情激奋,人人跃跃欲试、争先观看的景象。英歌,又称"鹦歌"、"鹦哥"、"唱英歌"等,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英歌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的普宁。清乾隆年间旱塘人成技创编  相似文献   

2.
<正>宁德畲族民歌分布在福建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等地。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宁德畲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畲族的自然习惯和曲调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福安调、焦城调、罗源调、连江调、福鼎调、霞浦调和古田调等。它的演唱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学、创作思想、创作主体等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了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指出她敢于淡化小说结构,并能继承鲁迅的创作思想,关注国民愚昧,关注女性命运,体现了她创作的独特和可贵。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会昌畲族音乐至今仍然激励着舞者意志,它不仅能陶冶畲族舞者的情操,创作出新毅“美呆了”的独舞、双人舞、集体舞。而印象深凝的舞蹈动作离不开千变万化的音乐元素,节拍的轻重、韵律的协调变化直接对舞者产生情感和想象,畲族音乐舞蹈其本身就能激发起舞者创作灵感。该院创作生产的风情山歌剧《畲山情歌》,充分利用舞蹈动作语言和音乐元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进行创作,舞蹈美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也被带入一个美妙境界,情不自禁带给舞者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作者传记文学系列论文之五。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概述传记文学在中国和西方的兴起及发展,下篇分析传记文学在近代的历史演变特别是现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现状,认为传记文学既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又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走过了一百余年的道路,但一直徘徊在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追赶状态当中。直到莫言汲取了中外古今艺术和思想影响的带有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型小说的出现,才完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化。莫言小说全部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就体现在使中国现代派或先锋派文学在获得了世界公认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现代主义文学本身的声誉和艺术独创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在叙事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用多变的叙事视角、多种叙事策略和独具匠心的小说形式向我们呈现出南阳盆地里的众生相,书写着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8.
魏加尧 《科技信息》2012,(32):211-21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往往超越了对女性形象的平面描写,她善于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的剖析,揭示女性如何质变成自私、冷酷、变态乃至异化的悲剧性格,展现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本文首先对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作归类研究,以此和传统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独特的个人经历、成长过程中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多侧面揭示其创作成因。  相似文献   

9.
丰村不为抗战小说一时的喧嚣与沸腾所左右。他始终把关注的视点集中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农民种种封建意识的揭示上,并发掘其根源:封建宗法制度,从而在其精神上继承了鲁迅开创的中国新文学改造国民性,进行精神启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人民向作家们发出要注意农村题材呼吁的时候,我们很自然想起了茅盾。想起了这位前辈作家在农村题材耕耘中的辛勤劳绩,想起他所塑造的一系列成功的农民典型,想起他长期累积起来的描绘农村生活的艺术经验。 茅盾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在他专注于农村题材以前,就表现出来了。他早期从事文艺批评的时候,就强调了农村题材的重要,对当时“大多数创作家对于农村和城市劳动者的生活还很疏远,对于全般的社会现象不注意”的状况,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的处女作《蚀》三部曲之一的《动摇》,就描绘了“象粗大的栋柱”一样,迈着堂堂步武的农民自卫军形象。到了  相似文献   

11.
丰村不为抗战小说一时的喧器与沸腾所左右。他始终把关注的视点集中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农民种种封建意识的揭示上 ,并发掘其根源 :封建宗法制度 ,从而在其精神上继承了鲁迅开创的中国新文学改造国民性 ,进行精神启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歌言是畲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灵魂。随着村寨空心化的加剧,畲族歌言文化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已被不断地消解或异化,文化生态链的良性运作机制断裂,村寨社会价值取向和村落治理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畲族歌言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农民幸福感等均有深刻影响。应站在时代高度,从更深的文化建构层次上重新寻回曾经失落的"文化乡愁",实现畲族歌言传统文化功能的回归,对畲族歌言文化生态进行现代性建构,以助力畲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3.
赵迪 《科技信息》2013,(21):258-258
"寻根"文学的出现与兴盛在当代文学发展中意义重大,这主要表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方面。"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革新发展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小说创作题材上开拓出了新的表现领域;其二,为当代小说的叙述方式变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三,实现了知识分子精英话语的突围和文学审美品格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苦聪小说"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非苦聪人作家用现代汉语描述苦聪人的社会变革、生活风貌及民风民俗的小说作品。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自身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人的本能理论中阐述人类有爱欲(erotic)本能和毁灭(destruction)本能。而人类文明却使毁灭本能受到极大地压抑和限制。但无论如何灭的本能总是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以各种名义巧妙地适时表现出来,而表现过程中所呈现的趋亡否定现象即为泄义现象。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在三个方面述说歌特派小说的故事背景,人物命运及行文泄义现象,最后得出泄义现象在歌特派小说中出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地震文学是文学样式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之后,它与巨灾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高度契合形成了汶川地震文学特有的应激样式,同时,通过对生与死这一极端命题的思考,汶川地震文学表现出折射人性光辉、探索生存价值、融注和谐期盼等永恒深远的叙事主题,它将打破当下的文学格局,对一般题材的作品形成巨大冲击和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黄佩华作为桂西北地区的壮族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民族的、地方的个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地理世界,这个文学地理世界包括地域性鲜明的风景画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族风俗画及反映生活时带有的一种特殊的民族眼光。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学、创作思想、创作主体等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了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指出她敢于淡化小说结构,并能继承鲁迅的创作思想,关注国民愚昧,关注女性命运,体现了她创作的独特和可贵。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小说中,雌性魅惑的特色分外鲜明。这种特色,不仅表现为小说内容蕴藉的母性之真和潜伏的情欲之力,更体现于隐喻、象征等写作手法流露出的阐释魅力。在其笔下,女性的纤柔和真切饱含着能量:温情的母性可以爆发出原始的力量;情欲不伸张、不裸露,但却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情欲舒张的能量。隐喻、象征的写作手法已弥漫于她长、中、短篇小说的角角落落,并非刻意为之,仿若落笔之处隐喻象征意象的自动流出,一切显得和谐自然。她的这种风格一直贯穿着她的整个创作,并融入于其写作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歌》是当代美国著名畅销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作品。它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少女罗妮在18岁的夏天在父亲的家乡的各种经历,反映出她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成长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路径通常是他们经历成长的困惑,遭遇考验,陷入困境,然后顿悟获得认知。这种结构模式极大程度地展现出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最后的歌》对罗妮的成长叙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考验到顿悟,在经历考验时,她遇到诱惑,感受了迷惘,顿悟后失去天真并认识了人生和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