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昌黎先生诗集》的注释、评论,是清人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笺注本以顾嗣立的《昌黎诗集注》和方世举《韩昌黎诗编年笺注》最为著名。评点本,过去学者提及的有朱彝尊、汪琬、何焯、严虞悖、蒋抱玄等诸家。还有一些评点韩愈诗歌的重要文献,为研究韩诗和整理韩诗资料的学者所未知,黎简手批《昌黎先生诗集注》,就是其中之一。黎简(1748—1799),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百花村夫  相似文献   

2.
关于俞正燮手批《书集传》,王立中在《俞理初先生年谱》中曾谈到过,但未见其书,不知其详。这次整理《俞正燮全集》,在安徽省博物馆发现,喜出望外。俞正燮手批蔡沈《书集传》系康熙癸丑崇道堂刻本,行楷朱批(仅有两处墨笔,注字句。似后来所加)溢于眉上。字迹端正秀丽,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严虞惇、钱廷锦手批《东坡先生诗集注》三十二卷,此前曾先后为翁同龢、黄裳所收藏。严、钱二人均多次评点苏诗,用力颇深,精见迭出,从中亦可见出二人诗学之异同。翁、黄二人对此批本并多所题跋,不仅可以据此梳理评本之流传,也可管窥翁氏之内心活动及时代政治变幻。因而此评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批评与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汪昂手批本《宋元通鉴》,为存世孤本,现藏于湖北省图书馆。上有汪氏批语600余条,凡12000余字,是研究汪昂史学思想珍贵的文献资料。批语指出书中史事繁复、文句错讹等问题,为《宋元通鉴》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宋元通鉴》在明清两代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汪批本正是展现明清易代之际世人对《宋元通鉴》评价发生转变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图书馆徐行可藏《通俗编》为黄侃手批本,黄批俗语共500条。但黄焯《〈通俗编〉笺识》仅录入其中365条。徐藏本《通俗编》补充了黄焯《〈通俗编〉笺识》的不完备处。黄焯未收的135条批语不仅能够体现其编录《〈通俗编〉笺识》的倾向性,而且更能全面体现黄侃《通俗编》研究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6.
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于1940年8月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距今已经过去了66年。在这期间,尽管研究李白的专著层出不尽,迄今已有数十种之多,但是,纵观整个20世纪的李白研究,仅有六万余字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始终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7.
张岱与徐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考察了徐渭与张岱高、曾、祖三代的交谊和恩怨及《徐文长逸稿》的编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徐渭对张岱及其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追求个性独立精神自由、鲜明的平民意趣、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陈康时代开始,柏拉图的研究可谓“曲高和寡”,纵有论者,也往往只是笼统地对《理想国》一书进行整体的观照,尚无专题性研究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一书有其独特价值。作者将柏拉图的诗学定位为一种带有“政治工具论”色彩的“道德理想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9.
黄震云教授新著《经学与诗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从中国诗学原典《诗经》、“楚辞”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切入历代诗歌的代表文体与作品,充分利用出土文献与现代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精神与本质特征,观点新颖,文笔俊逸,有新意。  相似文献   

10.
王志清的《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以下简称《德本诗学》)是一部对中国诗学溯源探本,为诗立则的锐意创新之作,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高度结合。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作品丰赡。随着诗作的发展与提高,也  相似文献   

11.
《徐渭集》中现存徐渭在胡宗宪幕府代写的文章四十四篇,徐渭在写这些作品时,除了受幕府典文、言不由己和官府公文固有的谄附风气制约外,又受到个人的感恩心理、抗倭斗争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影响,故不能简单地以"谀词"论之。  相似文献   

12.
开拓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评《中国诗学通论》朱欣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的诗学研究,几乎和诗歌创作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尚书》里,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此后,关于诗的论述十分繁富,大多散见于历代经、史...  相似文献   

13.
我读《心理诗学》谢冕在中国当代的诗歌理论领域,有一些寂寞中的耕耘者,吴思敬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已先后推出了《诗歌基本原理》、《诗歌鉴赏心理》等诗歌理论方面的专著,最近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诗学》则是他对中国当代诗学建设做出的又一扎扎实实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学些古典诗歌是很必要的。读眉批和写眉批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一种方法,可以借此提高我们的艺术鉴别力和欣赏水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尽管自己并不打算写诗。最近,一位同志送给我一本龚自珍和魏源手批的《简学斋诗》。这是今年才在上海影印的,朱墨两色,大开本。窗前展读,颇有“丹黄郑重万珠圆”的感觉。《简学斋诗》作者是乾嘉问的陈沆,字太初,著有《诗比兴笺》,留存的诗不多,以五古为最好。这一本除龚、魏的手批外,还有包世臣(慎伯)、姚学埉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形象见于图画之中,始于唐、历宋、金、元、明、清,代不乏其作者“李白画”的收藏者,自宋御府、元秘阁,至明清官宦士庶,至为广泛。为“李白画”而题的诗,可以千百计。所以,“图画中的李白”同样应该成为整个李白研究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 “李白画”大体可分三类:肖像画、传说、故事画、诗意、文意画。 (一)肖像画。始见于唐。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云:“秘阁画品尤多奇绝,有小本李白写真,崔令钦题。”(卷二《;记观秘阁御书》)按。开元中,崔令钦为左金吾仓曹参  相似文献   

16.
尤丹丹 《大观周刊》2012,(25):25-25
韩愈.推崇李白、杜甫,有着李白式的浪漫与想象和杜甫式的精思与沉郁。同时又能够另辟蹊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和雄豪奇崛的风格.本文力图通过对这篇“论诗”之作中诗人使用的各种自然界的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韩愈诗歌的特色及他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评传》,周勋初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白研究的成果已经非常多了,相关的材料基本被完全掌握,一时很难有能改变人们基本评价的新材料出现。因此看到有关成果出来,我们总是混合着两种心情:一是担心,新作是否有新意;一是期待,期待着新作确实带来新的见解、新的进展。翻开周勋初的新作《李白评传》,我们很快发现,期待有了着落。例如著者认为,“李白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中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千百年来,以其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卓越鲜明的民族特色,载入世界文化史册。随着李白诗文的广泛传播,李白研究深入发展,李白精神、李白风骨、李白文化现象在当代愈显示出深厚的延续力、渗透力和辐射力。李白,渐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李白大辞典》,是第一部关于李白的大型专科辞典,是广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代文学家大辞典”系列的第一种。它的诞生,将为读书界、学术界提供一部关于李白的新、全、精、便(成果新、资料全、见解精、检索便)的工具书,既为李白爱好者提供关于李白的各种基本知识,又为李白研究者提供查稽资料的便利,并从中得到进一步探索的启示。全书内容分为:生平、诗文提要、交游、地名、胜迹、版本、学者、研究著作、海外研究和名篇鉴赏10大部分。并附有李白年表、李白作品、李白研究资料索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学精神》、《中国诗学原理》、《中国诗性文化》、《中国诗词之美》四卷本摞于案头,厚实得像一块砖。这也确实是一块砖,构筑作者刘士林教授那美却并不虚幻的“诗性文化”之城的城砖,虽沉默朴素,但很有质感。在诗学研究的书斋化、诗歌创作庸俗化的今天,作者以“诗性文化”为关键词解读中国历史文化,让我们借此机会重温中国诗性文化的精神之旅,接触人类原初的情感震撼,寻找民族生命的源头、大地深层的泉水。  相似文献   

20.
正《李太白全集校注》(精装全八册)是李白研究大家郁贤皓教授毕生治学经验之结晶。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郁教授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资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通过实证研究的工夫,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校勘、注释、评笺,从而为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校注本,堪称当代李白研究的最新总结。这个总结建立在版本、考据、义理之上,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