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超 《电工技术》2018,(6):105-106
分析一例 GIS设备在线路重合闸后产生的绝缘子击穿故障,为 GIS设备线路跳闸后判断设备情况提供了参考方法和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GIS同频同相交流耐压试验方法可以实现在相邻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对GIS扩建、检修后的设备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某变电站110kV GIS故障母线检修后在相邻线路不能停电的状况下,利用同频同相的方法进行耐压试验,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利用超声波带电检测技术对GIS设备进行跟踪检测。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保证了设备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由于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的封闭特性,GIS设备的事故处理较敞开式设备更加复杂。文中对GIS母线跳闸后试送电源的选择、线路、主变试送方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套GIS母线跳闸事故的快速恢复供电方案。该方案在母线跳闸后仅利用故障录波信息采用差动、方向保护原理准确定位故障区域,试送失电间隔时手动置位母线保护对应间隔的刀闸位置,线路/主变保护无需修改、恢复临时保护定值,保证试送过程中线路、主变、母线故障均可由快速无延时保护动作切除,提高了恢复供电速度和电网运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技术在输电网络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庆  龚庆武 《高电压技术》2006,32(10):94-97
为克服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二维GIS的不足,在研究了输电线路GIS中不同模型的构造方法后,设计并实现了输电线路结合虚拟现实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虚拟现实的三维输电线路场景采用VRML语言建立,用JAVA语言控制,用JDBC-ODBC与空间数据库和电力设备属性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实现可交互的三维输电网络。研究表明此系统解决了三维模型与数据库中输电设备的关联问题,并具有三维设计、查询和分析功能,满足了输电线路GIS的各类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三维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钦刚 《电力建设》2008,29(6):35-0
根据输电线路管理需求的特点,提出利用数字高层模型(DEM)、三维设备模型、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二维GIS 等多种业界领先技术,实现基于GIS 的三维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建立设计数据、规划数据、设备模型、设备属性一体化的数据模型。该系统的软件功能满足输电线路规划、设计、培训模拟等业务要求,同时完成设备、设施空间和属性信息的维护和查询。  相似文献   

6.
以处理六安供电公司110 kV南溪变电站红南655线路TV气室漏气故障为例,阐述了GIS设备漏气故障检修的基本流程和工艺要求,并指出该GIS设备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王帅  支黎峰 《华东电力》2007,35(8):91-93
华东电网500 kV输电线路GIS管理系统是基于ESRI ArcGIS平台,集线路设备的台帐、检修、缺陷信息管理于一体的,实现基于GIS的空间地理信息查询、统计功能的综合性区域电网生产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设计开发完成投入运行后,结合电网生产需要和软件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高级增值应用的研究,并确定了污(雾)闪预测分析、雷电定位、线路故障定位和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等在内的应用开发方向.介绍了结合ArcGIS软件,实现系统增值应用的情况,对技术难点的解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配电服务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  徐学军  曾致远 《供用电》2005,22(3):19-21
配电网线路、设备涉及大量地理空间信息,将配电网线路、设备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统一管理并显示出来,可以使用户直观掌握整个配网系统的线路设备运行情况[1,2]。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电力企业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管理系统。1系统技术方案1.1系统开发目标基于GIS技术的配电服务信息系统,旨在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多种高新信息化技术和国内外最新发展成果,设计、研究并构建一种以电力GIS为平台、可高效率进行配电网综合查询分析、设备管理、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抢修辅助决策与客户服务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引言配电网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压输电线路和低压用户之间关键性环节。但是配电网络结构复杂,覆盖面积广,设备繁多,给配电服务与管理带来很大困难[1]。配电网线路、设备涉及大量地理空间信息,将配电网线路、设备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统一管理并显示出来,可以使用户直观掌握整个配网系统的线路设备运行情况[2~4]。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电力企业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管理系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客户对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电能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以往研究的成功之处,将GIS技术主要运用于包括管理在…  相似文献   

10.
高翔  尹凡 《华东电力》2006,34(8):57-59
华东电网500 kV输电线路GIS管理系统以GIS为基础平台,是对华东区域内500 kV交、直流输电线路进行多方位管理的高效工具,其功能主要包括设备管理、运行管理及高级功能管理.该系统的投运为华东电网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方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巡检优化对于提高巡检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Dijkstra算法的输电线路人工巡检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设备的唯一名称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坐标信息作为节点,自动生成唯一的节点编号;根据GIS坐标信息合并相同节点,对每条线路建立以节点表示的列表,计算各节点之前的路径长度并保存在列表中。引入限制条件,采用Dijkstra(狄克斯特拉)最短路径算法来实现巡检路径规划;巡检员每巡检一个节点,即可完成经过该节点的所有线路设备的巡检;当满足终止迭代条件时,输出优化后得出的最优巡检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提升巡检效率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GIS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系统送电线路设计需求的不断提高,本文研究了三维送电选线GIS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三维设备模型、海量数据处理等多种业界领先技术,通过断面图分析对杆塔进行排位优化,将三维模型、数字高程、断面图及其设备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满足送电线路选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广东核电站出线继电保护和重合闸装置是经中、外有关单位共同确定的。有500kV和400kV两部份。本文介绍了500kV核增线继电保护和重合闸的配置情况。1500kV核增线继电保护和重合闸的配置广东大亚湾核电站500kV为断路器接线,采用GIS组合设备,为避免T区故障重合到GIS母管上,线路保护用线路侧CT,而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之间的GIS的T区则装有T区差动保护。增城变电站500kV为断路器接线,但为敞开式设备,线路保护用和CT(电流互感器)接法。500kV继电保护用CT,两侧变比均为3000/1安。其中,线路继电保护用TPY级,断路…  相似文献   

14.
岭澳核电站500 kV国产微机线路保护与ABB设备的接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广东岭澳核电站常规岛所有500 kV出线的线路保护采用国产微机保护,而其他设备包括GIS、控制回路、监控系统、通信设备则采用ABB公司的设备.本文介绍这两者之间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当前计算机图形及GIS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管理需求的特点,本文以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例,研究了如何利用现有的数字高层模型(DEM)及相应算法实现海量三维地表模型的构建和如何运用设计模式的构造方法实现输电设备的关联组合等问题,并通过建立方位数据中间层的方法将地表数字高层模型、输电设备三维模型及各类属性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了输电线路GIS系统的各类维护及查询要求,并为该平台日后成为线路设计、培训模拟等高层应用的平台构建了良好的开放性框架。  相似文献   

16.
<正>从地形条件、天气变化、人员管理、数据审核、设备增减、重录数据和系统功能等影响因素,对配网GIS系统10 k V线路业务数据工作作了详细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摸索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整体上缩短了业务数据工作周期,解放了生产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应用效果。配网GIS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配网线路设备单线图、走向图,实现拓扑分析及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国产化能力,我国高压开关制造公司在引进消化国外公司1 100kV GIS制造技术的同时,立足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目标,向国家第1条1 000kV试验线路提供1 100kV GIS国产化设备.在国产化的研制过程中,根据1 100kV GIS的研制基础、技术参数及性能结构,同时采用多种计算分析方法对设备进行分析,如母线绝缘结构计算分析、套管电场计算分析、绝缘件机械应力分析等,验证了国产化1 100kV GIS设备的可靠性,证实了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国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GIS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中的大电流升流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变电站普遍采用GIS形式,电流互感器封装在罐体内部.GIS线路全封闭的特点使管道内电流互感器的检定试验回路长、阻抗大,所用设备多,难以升至设备额定电流.国际上一般采用外推法或CT分析仪进行操作,与现场实际运行工况不符,降低了检定数据的可靠性.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是减小试验升流设备容量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试验线路,提出了三种补偿方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在中国1000kV特高压示范工程及750kV变电站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对GIS电流互感器进行全电流现场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线监测和GIS用于输电线路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管理,介绍了线路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系统建立方法后分析了系统的功能:安排定期的线路巡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突发事故的发生,实现输电线路的状态监测、状态巡视、状态检修等;对设备的基本参数和经验数据进行自动修正,并通过嵌入的各种算法、模型结合GIS系统绘制该地区的电子污区分布图、覆冰分布图等。实际运行证明,该系统对线路的安全运行起到了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750kV GIL-GIS系统雷电侵入波防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建立了以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作为GIS出线的750kVGILGIS系统。用EMTP程序计算雷击塔顶和绕击输电线路两种雷击方式下GILGIS系统内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以及变压器上的过电压。根据各设备上的过电压数值提出了相应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方案。比较GIL和架空输电线路(OHL)分别作为GIS出线的防雷效果,结果表明:OHL防绕击较优,GIL防直击雷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