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73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非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溃疡发病率明显增加,是老年患者的重要病因.老年消化性溃疡多以呕血、黑便为临床首发症状,并发幽门梗阻、癌变的机率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胃溃疡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且巨大溃疡发生率较中青年组多见.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而增加了复发率及病死率.应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蔡彦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635-3636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不同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正确诊断.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临床特征(溃疡部位)、伴随疾病、并发症等.结果 嗜好烟酒与刺激性食物,非老年组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紧张、劳累:非老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节律性腹痛非老年组高于老年组(P<0.01),反酸、胃灼热非老年组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呕血和(或)黑便、无症状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人发病部位主要是胃溃疡,非老年组发病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溃疡(P<0.01);老年组复合性溃疡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伴随疾病、出血、癌变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 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4年我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用电脑数据库处理分析。结果在694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26.80%近期内有服用NSAIDs史。服用NSAIDs组与未服用NSAIDs组比较,服用NSAIDs组前驱症状(腹痛、消化不良等)发生率较低(30.65%比61.42%P<0.01);平均年龄较大[(44.16±13.25)岁比(35.23±11.49)岁,P<0.05];女性比例相对较多(26.34%比15.55%,P<0.01);胃溃疡比例较高(28.50%比20.67%,P<0.01);外科手术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NSAIDs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常见原因,应加强对NSAIDs胃肠毒副作用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751例和同期治疗的846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伴发病症、溃疡发生部位和溃疡大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饮酒、抑郁、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抽烟和H.pylori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基础性疾病所占比例显著多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典型症状发生率为4.53%,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主要发生在胃部的老年组患者(63.65%)明显多于中青年组患者(30.26%);溃疡直径≥2 cm的老年患者为11.05%,显著多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发生部位转移向高位,临床治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炎强 《内科》2014,(1):15-17
目的探讨北海市福成镇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海市福成镇卫生院收治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年龄≥60岁,118例)及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年龄60≥18岁,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溃疡发病原因、发生部位、溃疡面积及临床表现。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比例、胃溃疡的发病率、胃底及贲门溃疡的发病率、巨大溃疡的发生率、腹部隐痛或胀痛、呕血、黑便及无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节律性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年因基础病及机体生理状况等方面原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接诊时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完整资料,据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前10 d是否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组(n=122)、非NSAIDs组(n=201)。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基线资料、症状、胃镜检查特点及NSAIDs患者用药情况,分析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影响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NSAIDs组年龄、心脑血管例数均明显高于非NSAIDs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NSAIDs组,无临床症状比例明显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溃疡多发于胃部,非NSAIDs组胃溃疡多发于十二指肠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多发病灶占比高,非NSAIDs组单发病灶占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122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4例,服用消炎药10例,止痛药38例,服用不同非甾体抗炎药患者胃镜下溃疡形态、大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均可能是诱发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高于非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且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胃部,而胃溃疡中多累及胃窦位置,无显著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下溃疡多发占比高,服用不同种类NSAIDs药物在溃疡大小、形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Hp感染均是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成都区域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内镜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我院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检出情况及内镜下特征,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2004.8—2008.7间经胃镜确诊的455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大小、部位、并发症、Hp阳性率及老年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发生部位和大小。结果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5.98%和4.86%(P〈0.01),且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在两组的检出率均有差别(P〈0.01);两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没有差别(P〉0.05),平均溃疡面积分别为1.479±3.737和3.209士7.914(P=0.01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0.89%(P〈0.005),不同类型溃疡的Hp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性溃疡型胃癌在胃底的发生率高于胃溃疡(P=0.0005),面积大于胃溃疡(P〈0.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胃溃疡多好发于胃窦和胃角,并发症发生率高。溃疡性胃癌则好发于胃底,且溃疡的面积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老年肺结核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96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精神状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溃疡发生部位多为胃溃疡54.2%,且多发于胃窦和胃角部位,两组患者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部位的溃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典型腹痛发生率为14.6%,临床多为不典型症状.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2%和53.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服用史患者分别为19例(19.8%)和3例(3.1%),抑郁症患者分别为23例(24.0%)和4例(4.2%)(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7例,出血发生率49.0%,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22例(22.9%),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重视治疗,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冯孙强 《内科》2010,5(6):595-59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80例)和非老年组(75例),比较两组之间的病因、合并症及预后等。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占28.8%,而非老年组为13.8%,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占50.7%,老年组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伴发病多、预后差,应加强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以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蒋青林  强占荣  张剑波 《内科》2008,3(4):501-502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5年间经胃镜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90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904例,其中中青年患者703例,老年患者201例。中青年患者中症状不典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明显少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并发症、伴发病发生率、高位溃疡,巨大溃疡发生率、并发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结论中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7-01/2008-10经胃镜检出的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与同期行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124例,胃溃疡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例,复合溃疡12例;中青年组100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4例,复合溃疡7例.两组相比胃溃疡有显著差异( 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胃溃疡的36.1%,直径>2cm的溃疡占29.5%,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3.5%,均较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且胃溃疡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溃疡面积较大,合并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09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18例,均行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复合性溃疡除外),同时行病理学检查以排除胃癌患者。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有心脑血管病史者、有多个溃疡患者所占据的比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多因素的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0岁、患有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单纯的H.pylori感染、单纯服用NSAIDs、H.pylori感染并同时服用NSAIDs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未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但是当服用NSAIDs、年龄≥60岁、消化性溃疡或伴有出血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等因素联合可以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剂(NSAIDs)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月消化病专家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检查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138例患者分为A(服NSAIDs,41例)、B(未服NSAIDs,97例)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饱胀、烧心、恶心、腹痛4项主症中前3项A组均高于B组,但腹痛B组高于A组(P〈0.05)。A组中胃溃疡(GID占80.5%(多发性为24.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ID为19.5%(多发性4.9%);B组分别为48.5%(12.4%)、51.5%(11.3%)。活动性溃疡A组占63.4%,溃疡灶〈10mm占80.5%;B组分别为42.3%、62.9%,2组间比较P〈0.01。幽门螺杆菌检出率A组63.4%,B组81.3%,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NSAIDs相关溃疡临床特点的认识,加强对必须服用NSAIDs者的防治及医学指导,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对196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血前1周内是否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组(55例)和非NSAIDs组(141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NSAIDs组与非NSAIDs组在年龄、溃疡类型、溃疡数目、临床症状及Hp感染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产生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2010年6月~2012年2月,患心血管病需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3).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qd);观察组在服用等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qd).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上腹不适、上腹痛、烧心、反酸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同时比较两组胃镜下黏膜表现变化和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出现消化道症状37例(44.6%)和4例(4.8%),对照组胃肠黏膜损伤患者29例(34.9%),其中消化性溃疡12例(14.5%),观察组发生胃黏膜损伤患者仅6例(7.2%),其中消化性溃疡1例(1.2%),观察组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胃肠粘膜损伤率以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可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中发生溃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胃镜确诊的P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536例不同年龄组的主要症状、溃疡发生的部位、并发症以及伴随的慢性疾病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PU胃痛多不典型,DU与GU发病比例在老年组为1.29:1,中青年组为2.3: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溃疡发生部位老年组胃体、贲门胃底溃疡、巨大溃疡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并发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老年性PU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1859岁)和老年(≥70岁)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115例(中青年组)及同期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年组)111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在两组无差异。中青年组吸烟、酗酒、遗传分别占52.2%、21.7%、8.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16.2%、4.5%、1.8%(P=0.000,P=0.000,P=0.021)。老年组糖尿病、心脏病分别占43.2%、10.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23.5%、3.5%(P=0.002,P=0.032)。从出院时情况看,中青年组好转率(89.6%)明显高于老年组(65.8%)(P=0.000)。结论脑卒中发病因素复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青年应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而老年人更应该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较老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75岁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进一步了解该类患者的特殊性,为更好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于2006~2007年收住消化内科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老年组(≥75岁)96例,非老年组(〈60岁)59例,详细记录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并进行对比和分类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均为溃疡病,老年组胃溃疡发病率(20.8%)高于非老年组(8.5%)(P〈0.05),而非老年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6%)及复合性溃疡(15.3%)发病率高于老年组(39.6%及5.2%)(P〈0.05),老年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病率(13.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3.4%)(P〈0.05),老年组有上腹痛和(或)上腹部压痛者(49%)低于非老年组(66.1%)(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明显增高(P〈0.01);应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明显增多(P〈0.01);血尿素氮数值明显增高(P〈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75岁老年患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较非老年组重,住院时间长,治疗也较为复杂。对于老年组急诊内镜下诊治可以明确诊断,并可同时进行镜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海东 《内科》2012,7(3):273-274
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以期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方法选取8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于同期选取42例中青年消化溃疡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溃疡好发部位及观察老年消化性溃疡采取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反酸嗳气、食欲下降、呕血、黑便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而上腹痛则低于中青年人群;老年消化性溃疡好发于胃体部、占40.82%,其他依次为胃窦、胃角、胃底及幽门管,中青年对照组溃疡好发于胃窦,占41.67%,其次为胃角。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总有效率达90.70%。结论临床上应加强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同期两年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确诊病例399例,其中老年组(A组60~85岁)149例及非老年组(B组15~59岁)2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分析。结果 A组呕血率、伴随疾病率分别为21.5%、48.3%,与B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病因方面,不论A组和B组,消化性溃疡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其中A组胃溃疡(GU)与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DU明显多于GU,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发生率高,相关上腹痛、反酸和腹胀症状发生率低,伴随疾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