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复合麻醉监测管理(MAC)技术对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求美者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求美者随机分为Ⅰ组(心理干预组)、Ⅱ组(心理干预复合MAC组)和Ⅲ组(对照组)各100例.3组求美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Ⅰ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求美者实施心理干预.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辅以麻醉MAC技术.对3组求美者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整形美容求美者术前均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通过心理干预和MAC技术,观察3组求美者术中疼痛、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中配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心理干预复合MAC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复合MAC技术,能够明显减轻求美者的术前焦虑和术中疼痛,有效减轻整形美容门诊手术求美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能使术中血压与心率平稳,减少镇静药、镇痛药及降压药的应用,降低麻醉并发症,减少求美者麻醉复苏期间的不适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了求美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整形美容外科面部外伤清创手术患儿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儿童生性活泼爱动,在日常生活中常易受到外伤。患儿受伤后常变得惊恐,焦躁,容易哭闹,害怕手术,故意拖延手术时间,甚至逃离手术室。采用按压患儿,强迫其配合手术,常不能调动其潜在的积极性,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一问题,我科于2007年2月-2009年5月对40例面部外伤儿童实施了心理干预,效果显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艳红  王丹  张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271-2272
目的: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心理干预,探讨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心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的重要作用。方法:对70例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手术后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整形美容的就诊者术后的焦虑与抑郁状况较术前有明显缓解。结论:在整形美容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整形美容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Internet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为我们及时掌握医学最新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1] ,世界各地的医生可以在Internet上相互切磋技艺 ,进行疑难会诊 ,开展专题讨论[2 ] 。为了介绍专科知识、交流科室经验 ,我们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家”。如今Internet上免费之风盛行 ,各类免费资源俯拾皆是 ,免费电子信箱、免费域名、免费空间等 ,为我们主页制作提供了可能 ,无论是医院、科室还是个人 ,均可在网上创建属于自己的“领土”。那么 ,在制作整形美容外科个人主页时 ,应该需要注意什么 ?一、…  相似文献   

5.
整形美容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整形美容外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组织器官的综合性学科。整形美容外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患有不同疾病,性格、文化素质、人生观等各有差异,审美、求美、爱美的行为准则各不相同,并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特殊患者。调查资料显示,52%整形患者个性异常。众所周知,只有心理过程正常才能对手术及其结果做出合理认识和评价。因此,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室心理干预对局麻整形美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局麻整形美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与对照组(只是常规护理)各100例,测量两组血压、心率、疼痛程度及焦虑值,并对其差异做出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心率、疼痛程度及焦虑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整形美容局麻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学杂志》2005,20(4):57-58
  相似文献   

8.
9.
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近年来,整个医疗界的医疗纠纷和投诉呈不断上升趋势。整形美容外科作为高风险医疗行业中的浪尖,更是不能平静。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处理或参与处理过不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积累了一些工作体会和学习心得。深感医疗纠纷的发生,不同程度地给工作人员带来精神压力,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乱,使科室经济效益受损,更严重的是对医院和科室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科的顺利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择30例勃起功能障碍(ED)病人进行焦虑情绪评定,并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ED病人SAS评分较心理干预前明显降低,提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ED病人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王屹  周莹  范雅琳  王丹 《中国美容医学》2014,(21):1842-184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取出术患者心理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4例PAHG取出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初步了解PAHG取出术患者心理障碍的状态,并检验心理干预对PAHG患者心理障碍有无效果。结果:PAHG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进行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可以在术后1天即有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减轻,并且随心理干预的进行,术后1周可以达到进一步减轻。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PAHG取出术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面部化学剥脱术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因面部雀斑需行面部化学剥脱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将对照组30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对该手术的焦虑、抑郁、恐慌的程度,减轻面部化学剥脱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因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心理应激造成患者焦虑状态时全身性血管紧张素系统中重要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09月~2010年01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62例,采用STAI进行术前焦虑测评。被调查者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2.5±9.9)岁。并选取其中26名患者和16名正常人抽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成分(AngⅠ、AngⅡ和ACE)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STAI值分别为:S-AI值女性:52.55±5.23,男性:53.54±7.94,和正常群体对照(女性38.97±8.45,男性39.71±8.89)有显著差异;T-AI值女性为39.57±5.65,男性40.15±6.98,与正常组(女性41.31±7.54,男性41.11±7.74)的差异不明显。对26名患者和在我院正常体检的16名正常人抽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成分:AngⅠ是1.67±0.31v.s0.76±0.12,AngⅡ是0.42±0.13vs0.27±0.06,ACE为0.84±0.20v.s0.41±0.10)(均P〈0.01)。血管紧张素重要成分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均呈现焦虑状态,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所产生焦虑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网络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感知社会支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7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开展网络疾病及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干预组开展网络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得分以及干预组的活动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94.44%干预组患者对网络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满意.结论 网络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感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术前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2%(46/50)明显比对照组64%(32/50)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整形美容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3例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入院介绍、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相关资讯信息,重视患者的情感和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地处理患者的强烈负性情绪。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干预后第21天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让患者得到合适的、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降低负性情绪反应影响患者创伤的抢救以至康复.方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评估,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结果: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11例患者均康复.结论:心理治疗使创伤骨折住院患者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恢复正常完整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隆乳患者心理干预措施,评估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44例隆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两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整形美容外科由于受术群体的特殊性因而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更高,发生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征和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医护人员对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的认识,加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统计自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5种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314例受术者,分析其主要的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手术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并发症如瘀血、瘀斑、不确定的身体不适外,其它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生理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失望。其中面部除皱术受术者焦虑发生率最高为85.7%;隆鼻术、眼部整形术受术者术后失望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7.1%、65.6%;而隆乳术受术者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8%、92.1%;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受术者年龄之间关系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5~55岁的受术者心理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88.1%;其次是21~34岁的受术者;20岁以下受术者心理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57.1%。结论: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不同于其它外科手术,术后的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手术种类、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An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cosmetic morbidity of 31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breast conserving treatment (BCT group) and 71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radical mastectomy (RM group) revealed that 85% and 73%, respectivel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operative results. BCT appeared superior to RM in relation to body image, with 93% of the BCT group indicating BCT as a future choice of treatment, whereas only 35% of the RM group indicated RM as a future choice of treatment. For 59% of the BCT patients, the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excellent or good by a physician, but fear of recurrence was frequently expressed by both groups even though an early stage of breast cancer had been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the BCT group than the RM group. Sexual adjustment was the same in both groups. Body image was thus concluded to have been improved by BCT rather than RM, but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was essentially the same in both groups.Recipient of a fellowship from the Japanese-Germany Center, Berlin, Germa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