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李王鸣  周金晶  余碧波 《规划师》2003,19(12):111-114
为突出安吉“竹乡”的特色,应将安吉城市性质定位于“著名的中国竹乡和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着重加强生态城市经济、生态休闲人居和生态文化的建设。通过在安吉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基于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来研究城市特色,有整体性强、包容性大,对于城市特色的把握较为直观,公众参与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伦亮 《规划师》2004,20(8):61-63
中国城市社会问题主要有: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和“边缘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城市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城市规划缺乏公众参与等。对策为:摈弃中国城市规划只注重“形体规划”的观念,更加注重研究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兼顾多数人的利益;积极倡导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尹秀华 《城乡建设》2013,(1):40-42,4,5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子课题."黄蓝"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使得东营市区域发展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强化,东营迎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着手进行城市形象定位方面的研究,从城市形象定位角度审视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战略重点,有利于城市内在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城市形象定位的科学界定,阐明城市形象个性化定位的重大意义,指出城市形象定位是东营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分析了东营城市形象定位中个性化要素和定位,提出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该指出,城市形象是具体化和外化了的城市明,城市形象有物质明与精神明形象,真实与虚假形象等多种分类,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塑造,必须要有城市整体风格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趋势愈益显著、城市形象与文明城市建设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公众,城市规划者、决策者、建设管理者、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带着这个重要课题,就21世纪文明城市形象建设,深入思考控索。 1 城市形象的定位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城市规模和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潜力、市场状  相似文献   

6.
樊可 《建筑创作》2008,(1):158-163
本文从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体育建筑所具有的城市形象意义出发,指出体育建筑通过参与塑造城市形象,成为城市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借助自身所具备的媒介特征,体育建筑可以被用作为一种手段,转化为城市形象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城市形象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建筑起到了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拓展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城市区域开发,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两者应成为统一完整的系统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营销策略:观察和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越来越面临来自全球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全球资本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导致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外部发展资源(如投资者、旅游者和居住者),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采取城市营销作为城市竞争战略的重要工具.首先,解读相关的研究文献,建立经济全球化和城市营销之间的关联逻辑;然后,从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和城市事件三个方面,对于城市营销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最后,对于城市营销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反思和批评.城市营销是吸引外部发展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并非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正如一些国际知名学者所指出的,就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前景而言,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内生型模式,形成地方创新环境,这才是城市管治的根本要务.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象是城市空间内各显性和隐性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在社会沟通作用下产生的互动和机能表现形式。在形象工学上,城市形象即是社会对城市的评价。城市形象设计是通过城市可识别性的确立和城市形象的传播来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每个城市都试图打造属于城市自身的靓丽名片,城市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南阳地处豫鄂陕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结合南阳城  相似文献   

9.
解释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从创建城市环境、增强公众和谐观念、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阐述了城市设计在城市管理中的意义,指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对城市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晓燕  叶鹏 《城市规划》2017,(11):56-64
周期性经济变化与城市发展策略密切相关,这是由市场经济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城市复兴实践活动亦证明了这种内在规律。论文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特征性转变,解读了城市设计体系中"空间规划"和"公共政策"两个维度的关系。提出我国的城市设计应围绕技术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3个方面,充分发挥调控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作用。城市设计是一个通过空间的变化影响各种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通过引导投资去向、调动民间资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建构决策组织机构、保障公众参与的社会规制,城市设计学科有可能在转型期城市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定位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张复明 《城市规划》2000,24(3):54-57
首先讨论了城市定位的特征、原则和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定位的主导因素和基本要求 ,提出了城市定位的综合集成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边缘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信息技术的经济全球化过程 ,对全球、国家和地区城市体系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城市超前发展的同时 ,为数众多的地方城市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主要表现为地方工业萎缩、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绝对减少、人才外流严重、GDP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与主流地区的差距拉大、社会运转方式及地方社会心理滞后于时代。众多不利的因素和过程导致了地方城市的边缘化。全球化及在其背景下的边缘化使许多传统的区域结构模型失效 ,地方城市的新的发展理念和策略应置于更宏观的框架内加以设计。通过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和佳木斯市的案例研究 ,分析了地方城市面临的窘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排水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明松 《城市规划》2001,25(9):68-71
我国许多沿江、沿海城市处于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很差的平原水网地区。排水困难、积水频率较高是这些城市的普遍现象。分析其原因 ,有规划设计问题 ,也有建设和运行管理问题。探讨了当前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排水 (雨水 )规划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是北方重要河流,流域自然环境形成了滨江城市生长的独特地理背景,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流域文化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本源。吉林、哈尔滨、佳木斯都是松花江干流沿岸以"江城"闻名的综合性城市,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城水关系不同,特点鲜明。本文通过对其滨水空间自然景观元素、人工景观元素及文化景观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寒地滨水城市水景观环境之间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提炼城市景观特质,加以分析、总结,提出松花江流域城市水域空间景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是重要的资源基地,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不断开采,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研究资源型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黑龙江省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城市结构的"二元对立统一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城市结构中存在着园林(自然要素集合)和城池(人工要素集合)二元对立统一的有机结合.这种结构特征发生的根源在于中国城市在早期具有独立自在性,决定了生产性的"园、圃、苑、囿"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随后"园、圃、苑、囿"演变为园林艺术,继续作为城市的有机成分而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of cities that lost population with that of cities that gained population. A unique dataset composed of observations for 11 dimensions of QoL for all mainland Portuguese cities is used. By employing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by using a Malmquist-type index, this study identifies differences in QoL between the group of cities that lost population and the group of cities that gained population, as well as differences within each group. Despite the heterogeneity in cities that shrunk, this group presents, on average, higher QoL than cities that have grown.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在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当前面临着规划、管理的各项问题,阻碍了城镇的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城乡统筹下郊区小城镇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种发展模式:新城模式和特色城镇模式,并从规划、交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世营  蔡军 《城市规划》2006,30(7):42-47
在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城市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发展方向、空间模式、用地布局五个方面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希望这一研究对规划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与参考依据,并在今后的规划实践中采取合理的应对。  相似文献   

20.
陈彦光 《城市规划》2006,30(8):24-30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无论东方城市抑或西方城市概莫例外。自组织是城市演化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城市系统构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分:随机成分、可预测成分和受控成分,中央计划和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控制成分而言。城市或者城市体系是否自组织系统,可以借助三个临界指标进行检测:一是时间尺度的1/f涨落,二是空间尺度的分形结构,三是等级尺度的济夫(Zipf)定律。计算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和位序-规模分布分别服从这三个定量判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城市具有自组织系统的演化特征,这对我们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