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AC48105是以色列AudioCodes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语音处理芯片,可用于完成低比特率的语音压缩编码解压和传真等功能.该芯片内含5路相互独立的复用信道,可以传输语音、传真和数据信息,带有的16位DSP内核可提供多种语音编码格式。文中结合该芯片在低速语音编码设备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其工作模式及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M-频带小波变换的宽带语音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能量有限信号可以用M-频带紧支撑正交小波基展开,这有助于研究快速信号处理算法和高效编码算法。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频带正交小波变换的宽带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语音质量好,编码时延小。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波形编码的新方法,阐述其编码原理,给出编码框图。由于利用矢量量化技术,所以该编码速率较低且算法简单,恢复的语音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卢平  张雄伟 《移动通信》1997,21(6):38-40
本文介绍了一种重要的语音编码技术──变速率语音编码。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运用该技术,可以在保证一定话音质量的前提下,使平均速率大大降低,从而增加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5.
孔俊宝 《数字通信》1997,24(3):14-19
以一个双声道声码为例,说明一性预测编码技术在处理语音信号中的应用,一个2400bit/s双声道线性预测编码的声码器使用高速、可编程序的片型微处理机、字长可扩充。并使用2K的RAM和1K的ROM的数存储器。该系统设计成物理 208毫微秒的双一结构。该声码器能同时处理两个声道,用微处理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开发出该系统,并叙述使用该技术设计怕码器的要邻。  相似文献   

6.
IP语音包的自适应编码和封装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峰  李星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24(12):1829-1834
IP电话与传统电话相比语音质量较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特网的带宽变化较大,导致丢包率较大。该文根据因特网带宽变化的特点提出了1种应用在IP电话网关中的语音自适应编码与封装策略,采用该策略的编码器能根据网络的带宽变化动态调节语音编码速率和语音包封装大小。据此,本文提出了4种算法:一种基于RTP协议语音包丢失率的计算算法、变速率编码算法,不同长度IP语音包的封装算法和根据丢包率来调整编码速率和封装的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格型预测带编码的语音编码方法,该方法在输入语音作了带分解的基础上,用自适应格型预测的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编码,用矢量量化的方法以高频子带进行编码,在相同码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编码的量化信噪比,改善了重建语音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迟滞编码的自动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点检测在语音识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端点检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十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已往的自动端点检测方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帧平均能量EN,帧平均跨零数ZN,帧平均跨零积A和帧平均零比B等参敦来确定语音段的始点和终点。这些方法的缺点是难以设置对各次实验都合适的固定阈值,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迟滞编码的自动端点检测方法——在对语音信号进行迟滞编码的基础上,利用各杖的码字和来判斯语音段的起点和终点。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噪声和信号的统计特性,克服了已往端点检测方法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专用可编程语音编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电子耳蜗系统中,专用可编程语音编码电路实现将语音特征信息包容错编码为传输脉冲,并按要求的传输格式发送编码脉冲。电路独立的指令系统保证了电路能够灵活实现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传送格式。电路的容错编码能力保证了传输数据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介绍了该电路的功能、电路的指令集设计、电路结构和逻辑设计方法以及电路的版图设计过程,并讨论了电路芯片的测试结果。电路版图面积为4.5mm×4.5mm,包含1000个等效门及43个引脚。  相似文献   

10.
樊昌信 《移动通信》1995,19(1):33-35
语音编码技术进展樊昌信一、语音编码的目的和应用语音编码是将模拟语音信号数字化的手段。语音信号数字化后,可以作为数字数据来传输、存储或处理,因而具有一般数字信号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优点是很重要的。1.数字语音信号在经过信道传输时,信道引入的噪声和...  相似文献   

11.
陈豪威  王秀敏 《电视技术》2012,36(3):1-3,10
研究了DVB-S2标准LDPC码编译码器的硬件结构,以16 200码长和0.6码率为例设计了基于共享内存和后验概率累加储存的译码器结构,不仅吞吐量大,而且寄存器和内存资源的消耗小。仿真分析了同码长不同码率和同码率不同码长的性能,当码长相等时,码率越低,则误码率、误帧率和平均迭代次数一般均越低。同码率不同码长的码组,虽然校验位和信息位的比例相等,但是码长越大,校验位和信息位的约束更强,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2.
李星  刘义  董政  李运宏 《电讯技术》2021,61(3):316-320
针对GPS M码信号受到C/A码和Y码信号的干扰难以直接进行解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码辅助的M码盲解调方法。利用解调后的C/A码信号校正信号频偏,通过I/Q支路分离实现将C/A码信号与Y码、M码信号的剥离,最后利用M码信号的特点进行相参增强进一步提高性能。实采数据的解调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中的前向纠错编码(FEC),是由BCH码和LPDC码级联组成,其中BCH为外码,LDPC码为内码。以0.4、0.6、0.8这三种码率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LDPC编码器的设计及其FPGA实现,标准中的LDPC码是一种准循环LDPC码。LDPC码的生产矩阵是通过子矩阵的循环移位得到的,为了便于存储把循环移位得到的矩阵存储到ROM中。然后通过Virtex-4芯片,利用ISE仿真平台进行了测试、综合、仿真并得到综合报告,通过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设计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15.
肖旻 《电讯技术》2014,54(12):1607-1611
双LDPC( DLDPC)码系统是一种高性能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系统,但是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源码率的影响。为了从理论上分析信源码率对DLDPC码系统的影响,推导了外信息转移( EX-IT)函数,并利用EXIT图分析了信源码率对DLDPC码系统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仿真结果一致。进而利用EXIT图估算出DLDPC码系统在不同信源熵情况下的信源码率门限值,该门限值可以用来指导实际系统中信源码率的选取。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比传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法更加简捷、直观。  相似文献   

16.
脉冲编码主要有重频编码、周期编码、脉冲间隔编码(PCM编码)及伪随机码4种码型样式,各种脉冲编码中脉冲间隔编码的应用最为广泛。文中以基础频率为5~50 Hz、1~12 bits可变码位的脉冲间隔编码为研究对象,对脉冲间隔编码的特点及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际的硬件、软件设计讨论其实现方法,最终给出几种脉冲间隔编码的输出结果。  相似文献   

17.
红外遥控的编码方式纷繁复杂,从调试方式可分为调制码、脉冲码,从数据表示法可分为码宽表示和相位表示,另外每种码型的数据码组合方式,引导码、重复码定义都有所不同。编写学习型遥控器程序时精确识别码型非常困难,而如果仅仅记录时间信息,不但有存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发码结束判断也有困难,最终还是需要对码型做粗略判断。文章通过对常用红外遥控编码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不同编码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并针对遥控码学习过程中的码型识别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学习型遥控器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8.
19.
In this paper, a top down code search scheme is proposed that identify an optimum OVSF code for assignment at the base station of CDMA wireless networks. An optimum vacant code is the one whose usage produces least code blocking compared to other eligible codes. This scheme provides least code blocking compared to existing schemes without reassignments. In addition, the codes searched during locating the optimum code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other existing schemes. The call establishment delay which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s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searches and should be low. The design is explained for single code, and extended to multi code assignment to improve code blocking. The multi code assignment is done using four ways. The first and second multi code schemes uses minimum and maximum rakes for a fixed rate system. The third scheme called scattered multi code scheme divide the incoming call into rate fractions equal to number of rakes available in the system, and each rate fraction is handled in a similar way in which the new call is handled in single code scheme. The rate fractions may be scattered or grouped in the code tree. The fourth multi code scheme, namely grouped multi code scheme allocates codes to all the fractions as close as possible. This maximizes future higher rate vacant codes availability by leaving a complete sub tree vacant when call using multi code ends.  相似文献   

20.
We propose a modified bipolar-bipolar code for wavelength-time 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he new code uses Gold sequences for time spreading, in place of Barker sequences in our previously proposed bipolar-bipolar code. The new code has a cardinality of N+1 times greater than the original code, because there exist N+2 Gold sequences, but only one Barker sequence, for a given code length N. Since the new code is modified from the original code, there is no increase in hardware complexity. The averag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code is analyzed and found very close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code. In other words, the new code can support greater cardinality without worsening average performance or increasing hardware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