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汶川灾后的社会重建中,本土化的社工机构功不可没。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资助,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该县映秀镇黄家院村开展了社区生计发展项目。结合项目实践,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四大维度,建构整合性的脱贫行动理论分析框架,以探索农村社区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从而在实践上印证了整合性脱贫行动理论在灾后农村社区发展中具有较强解释力和适切性,这对于我国特大型灾后农村社区重建与生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动儿童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的4000多万流动儿童,带有明显的"移民第二代"特征:虽然生长在城市之中,但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歧视和排斥,依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出现了城市社会适应的困境。本文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将流动儿童视为服务的主体,注重发挥流动儿童自身的优势,采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方法,探讨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将"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种隔代抚养的"称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常常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何使留守儿童的生活回归正常化?本文通过了解本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专业具有以实践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和结果导向的应用性。文章基于服务学习的理论视角,以高校《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为行动研究载体,将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实践与项目的服务实践有机融合在行动研究的整体框架中进行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课程具有教学场域回归日常生活、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共学、教学策略串联时空以及教学成效上实现师生关系重塑等优势,但服务学习模式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资源不够、评价体系不明和组织管理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在地化的服务学习,在资源上进行内外整合,建立相对客观和标准的课程实践体系以及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组织管理等,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实践的任务目标和成效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以X县S社区内困境儿童为例,阐述其生存需求和监护保障情况,并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原则,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的相关服务,提出改进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释放心理压力;扩宽困境儿童的社交空间;为困境儿童搭建多方保护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困境儿童监护人养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提升养老服务的公益性、专业性十分重要.文章以社会工作方法为视角,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研究社区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现状,探索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提升的现实路径,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身体力行感悟和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树立志愿精神.  相似文献   

7.
小学课后服务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认知偏差、校内师资薄弱、课程内容单一、“被自愿”、“集体补课”、家长和教师支持力度不足、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上的优势,为防止小学课后服务异化,社会工作可从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和政策层面出发助力解决小学课后服务的难点,从而推动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界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灾区前线,一些社工服务团队设立站点,面向当地受灾民众及相关人群开展专业服务,构成了灾后重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那么,作为一支活跃的力量,社会工作者在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结合笔者所属的"青红社工"团队在四川绵竹等地开展专业服务的经验,本文拟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引开展专业服务实践,力求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以及类似场景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冷漠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社会负面现象。从理性选择论的视角来看,道德冷漠是在恶劣的社会处境中个体对预期效益和预期代价进行理性计算的结果。高校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抵制道德冷漠、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在情境中”、“助人自助”、“增权赋能”价值视角,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能够创新高校道德教育理念和工作模式,预防和减少道德冷漠风气的滋长。  相似文献   

10.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亟待改革创新。通过行动研究,发现项目驱动下的服务学习模式可以提升现有实习实践类课程效能,强化专业教育的OBE导向,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功能发挥。建议秉承新文科建设理念,从系统设计、工作机制,双重督导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四个方面不断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机对照试验被广泛视为社会工作干预的黄金法则。但是,由于在干预对象数量、实施规范、质量评价工具等方面的条件制约,以及社会工作的伦理要求,现实情境中的社会工作干预往往难以实现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一个针对儿童积极行为发展的“让我们做朋友—河北”干预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分析显示,在随机对照试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在干预方案设计、干预实施和干预效果评价等不同环节选择非随机干预次优策略,这些次优策略也展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干预效果。此外,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统计学意义与临床意义应共同成为衡量干预效果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主要的弱势群体。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G镇G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参与式观察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困境。应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积极介入,鼓励和帮助留守儿童发现自身优势,提高其抗逆力,与此同时,努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支持体系,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全新挑战。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全面比较分析。鉴于两者的的关系,提出把两种工作方法共同运用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去,取长补短、携手并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工作各司其职、协同发展,互补、互动、互促,"两位一体"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儿童"赋权"是指通过内部赋权和外部赋权来挖掘儿童的内在潜力,改变儿童"权力"现状,减少儿童的无力感,增加儿童对自我生活的掌控感与行动的能力和信心的过程。儿童"赋权"有其赋权的应然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儿童"赋权"有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应通过改变儿童观念、技能赋权、建立儿童工作小组等策略来进行儿童"赋权"。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应体现"基于服务性质、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理念。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探索了"基于服务性质、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小组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50-59
借鉴扎根理论方法对一个基督教组织所举办的三项社会服务工作之实地调查得出三个主轴编码,即"采用了与个案或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相似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伦理取向""具有一定的助人自助效果"。三个主轴编码与专业社会工作某些要素契合,归纳得到一个核心理论概念"类社会工作"。这一核心理论概念表明了基督教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存在着关联性:既揭示出基督教会组织与社会工作机构(包括教育机构与实务机构)存在的合作前景,也预示着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基督教社会服务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间社工机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就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芜湖海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个案分析,剖析当前民间社工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进行分析,尝试从民间社工机构系统、社区系统和社会政策系统三个层面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语文文本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载体,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透过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儿童视角探讨小学语文文本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做好贫困留守儿童精准关爱是推进高校服务社会和教育扶贫水平升级的重要载体。将师范生教育实践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相结合,开展面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精准关爱的服务学习项目,不仅能使参与项目的留守儿童获得专业化的亲情关爱和陪伴,而且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高级心智能力、心理健康和公民素养。这是一种将实践课程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教育方法,具有课程性、反思性和整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议题,但学界仍较少涉及.以南京晓庄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旨在探讨项目制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制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并在提升学生主体性方面作用明显.主体性的提升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热情,也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