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黎宏  黎介寿 《江苏医药》1993,19(10):542-544
对17例行大量小肠切除术的短肠综合征患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3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4例进入代偿稳定期,死亡率为17.7%。其中1例仅残留小肠28cm,经营养支持治疗已6年,肠功能代偿完全,普通饮食能满足机体需求。结果表明,肠外营养的应用使短肠综合征患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延长,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能耐受普通饮食。  相似文献   

2.
对17例行大量小肠切除术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3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4例进入代偿稳定期,死亡率为17.7%。其中1例仅残留小肠28cm,经营养支持治疗已6年,肠功能代偿完全,普通饮食能满足机体需求。结果表明,肠外营养的应用使短肠综合征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时间延长;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能耐受普通饮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参与短肠综合征(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合理参与临床SBS药学监护的方法,发挥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小组(NST)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治疗过程,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和药学监护计划。结果: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维持生命,增强患儿的肠内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同临床医师、营养师优化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促进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肠瘘患者行先肠外,再肠内+肠外,最后逐步过渡到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方法,比较肠内及肠外治疗后PA,IL-6,TNF-α及血浆内毒素的测量值。结果肠内营养治疗后PA,IL-6,TNF-α及血浆内毒素的测量值均优于肠外治疗后(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肠道功能,减轻炎症,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应在腹腔引流通畅及腹膜炎症局限的前提下尽早使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慢性肝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合并慢性肝病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康全甘.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33例。检测术前1d、术后第1、8天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结果术后1d2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8d2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P〈0.05)。术后8dEN组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较PN组增高,肝功能明显好于PN组(P〈0.05)。结论胃癌合并慢性肝病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康全甘一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恢复,不增加肝脏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狄淑群  彭宏伟 《江苏医药》2007,33(11):1166-1168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EN-PN)支持治疗应用及疗效.方法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220例患者随机分成EN-PN组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每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体重、血浆白蛋白和血浆前白蛋白)、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体重及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PN组较TPN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营养治疗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两种支持方式对改善营养状况均有作用;与TPN比较,EN-PN组可明显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东升  夏彩宁  何立新  闫瑞芳 《河北医药》2013,35(16):2477-2478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状况是患者能否恢复的关键所在。而这些病人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术后恰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本研究入选我院69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肠内营养(PN+EN)序贯支持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69例胃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的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进行胃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益于患者营养状态的快速恢复,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胃癌术后更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宗立彦 《中国医药》2006,1(6):381-382
临床危重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而需要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机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肠外营养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尤其对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全身性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肠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已成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这使肠内营养日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的优点主要是营养物质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在同等热量和氨水平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且远比肠外营养安全。肠内营养对抢救和治疗临床危重症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临床效果肯定。远期疗效高,应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尹锋  张倩 《中国药事》2013,(10):1069-1071
目的 探讨药师在恶性肿瘤伴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针对具体病例,关注患者用药全过程,协助医师制定有效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用药记录、提出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 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药物治疗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服务,可使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要点,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关注其营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监护其症状体征、相关营养和生化指标变化,分析药师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该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制订做到了个体化,经过肠内外营养的支持治疗,其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恢复正常;通过鼻饲给药的药物种类较多,用药过程中避免了药物的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轻微腹泻、腹胀、便秘不适及三酰甘油(TG)升高的情况,均经干预后改善。结论 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措施复杂,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除了要关注患者的营养方案外,还需评估其用药依从性,做好用药及饮食教育,监测肠内外营养与其他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防治胃肠道、代谢性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Acute pancreatitis is a life-threatening inflammatory disorder of the pancreas. Currently, there is no effective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available for this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main supportive. Given the remark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there is clearly a desperate need for effective novel therap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n the epidemiology, a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d more specific therapies to battle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4.
黄金柱  温悦  卢来春 《中国药房》2014,(14):1341-134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急性肝功能损伤的药学监护点。方法:为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肝损伤和肺部感染的患儿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积极控制原发病、促进肝细胞再生与减轻高胆红素血症、防治缺血再灌注与保肝、治疗消化道出血等治疗急性肝功能损伤,同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结果:患儿病情稳定,各项指标正常,从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入儿科普通病房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婴幼儿用药趋于安全、合理、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师对先天性乳糜胸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先天性乳糜胸早产儿的治疗,针对治疗药物选择及用药监护提出意见,并结合先天性乳糜胸的临床特点,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依托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合理用药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了水电解质紊乱及并发症的发生。患儿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的治疗过程,开展药学服务,可有效促进患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1例婴儿肝移植术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提高临床药学监护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对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婴儿进行抗感染用药分析与监护。结果:患儿治疗期间予以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因患儿出现反复发热,考虑感染控制不佳,正确调整抗感染药物后,患儿体温、肝功能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出院。结论:婴儿肝移植术后因免疫功能低下且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常常诱发各种感染,治疗过程中需要多药联用,并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婴儿肝移植后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儿药学监护中的作用。 方法:1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治疗中出现 肝功能异常,临床药师分析患儿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药物引起。 参考美国 LiverTox 数据库、中国 Hepatox 数 据库以及相关指南和文献,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停用怀疑药物,并提供替代治疗方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电话随访。 结果: 临床药师判断卡托普利致患儿肝功能异常可能性大,医师采纳建议并停用卡托普利,选用福辛普利作为替代治疗;此外,临床药 师建议医师将泼尼松调整为甲泼尼龙长期给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保肝治疗,调整为上述治疗方案后患儿肝功能逐渐恢复 正常。 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查找患儿肝损伤的药物因素、提供治疗方案调整策略,降低患儿发生严重肝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药学监护的内容和模式。方法:结合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及具体病例,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补液等对症处理;同时,临床药师为该患者制订相应的全程化药学监护。结果: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复查腹部站立位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把药品遴选、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作为此类患者药学监护的要点。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开展药学监护已经成为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医、药、护"相互协作服务于患者,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参与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药学监护,结合儿童心脏外科临床路径,对治疗中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患儿预后,让患儿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