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技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代谢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40例正常人(正常组)、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组)以及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组)的尿液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PLS-DA)观察正常组、单纯组以及合并组的代谢谱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组的代谢谱区分良好,正常组和合并组的代谢谱也能良好的区分。利用Wiley和NIST等数据库筛选和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7个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经过代谢通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存在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有关,尿液中鉴定的代谢物有望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且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代谢组学技术的特点使得其在糖尿病研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代谢组学技术相关工具的发展和代谢组学应用,特别是代谢组学在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以及中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代谢调节作用。方法 小鼠适应性饲养3 d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C)组、高脂饮食模型(HFD)组、CUR (50 mg/kg)组。C组饲喂普通饲料,HFD和CUR组饲喂高脂饲料,CUR同时ig给药10周,C组和HFD组ig给予0.5% CMC-Na溶液,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给药结束后,取血和肝脏,肝组织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样品,数据通过Simca-P13.0及Metaboanalysis网络工具进行分析,找出代谢组变化趋势和相关差异化合物。此外,制备小鼠肝原代细胞,棕榈酸(PA)100 mmol/L诱导细胞NAFLD体外模型,观察CUR (10 μmol/L)对代谢组变化的影响。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FD小鼠肝脏组织存在大量红染油滴,CUR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脂质油滴明显减少。HE染色分析显示,与C组比较,HFD组小鼠肝脏组织有空泡状,CUR组小鼠肝脏组织与C组比较没有明显区别。对血清样和肝组织样品的GC-MS数据进行PLS-DA分析发现C组与HFD组偏离较远,而CUR组与HFD组相比出现向C组偏移的趋势,进一步S-plot分析发现影响较大的代谢为胆固醇的合成、酮体的生成以及氨基酸代谢,细胞实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经通路MetPA分析和代谢产物富集,血清和细胞中各组间差异化合物代谢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肝脏中代谢差异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和部分脂质代谢通路;进一步进行差异代谢物的筛选,HFD组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UR能够降低这些氨基酸的水平。结论 高脂饮食会造成小鼠三大代谢的异常,姜黄素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王凯军  梅洵 《江西医药》2009,44(6):543-54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代谢特点,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各组分的关系。方法160例T2DM患者分为2组,T2DMN组为T2DM合并NAFLD,84例;T2DM组为T2DM不伴NAFLD组,76例。通过分析2组之间病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指标,了解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符合MS及各组分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糖尿病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T2DMN组BMI、TG、ALT、UA显著高于T2DM组,HDL-C低于T2DM组,P〈0.01;2组之间符合MS的比较,T2DMN组符合MS的为61.90%,T2DM组42.10%,P〈0.01。结论T2DM合并NAFLD易伴发MS。T2DM是否伴NAFLD的识别对T2DM有否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监测结晶肾损伤相关的代谢变化,评价金钱草提取物治疗结晶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21只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结晶肾损伤模型组和金钱草干预组。采用乙醛酸盐诱导小鼠结晶肾损伤模型,给予6 d相应的治疗后,取小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模式识别筛选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以此评价金钱草的治疗作用。结果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14种结晶肾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嘌呤代谢物、氨基酸代谢物、脂肪酸代谢物等,同时数据显示金钱草提取物对结晶肾损伤有改善作用。结论 金钱草提取物能够通过调节失衡的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途径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结晶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和3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资料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青年和儿童发病肥胖约占73%;45岁以上患者代谢综合征约占60%;酶学升高和TBIL升高的肝脏损害情况几乎100%存在.CHC肝脂肪变发生率约40%~70%.结论 青年和儿童发病以肥胖为主;45岁以上患者以代谢综合征为主;CHC合并脂肪肝影响治疗效果,也加重CHC纤维化、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脑组织UPLC-MS/MS代谢物谱的变化,确定AD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小鼠单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建立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测定正常组、AD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匀浆的代谢物谱图,数据导入masslynx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来检测脑组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经PCA分析,得分图显示正常对照组和AD模型组明显分离。确定十六碳神经鞘氨醇、二氢神经鞘氨醇、4-羟神经鞘氨醇、溶血磷脂酰胆碱C 20∶4、溶血磷脂酰胆碱C18∶3、溶血磷脂酰胆碱C 16∶0、溶血磷脂酰胆碱C 13∶0、次黄嘌呤、神经酰胺N 40∶1共9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小鼠脑组织中鞘氨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次黄嘌呤,神经酰胺N40∶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AD模型小鼠脑组织的代谢物谱发生了明显改变,为A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的血浆代谢产物变化,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提示该代谢途径中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方法: 将雄性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CCl4诱导的模型组、给予具有改善脂类代谢功能的中药配方通络祛浊方的干预组和治疗组,于第9周静脉取血,使用高效液相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 QTOF/MS)检测到超过2 300个内源性代谢产物,并解剖做病理观察。使用PCA、双聚类及OPLS DA模型筛选潜在的NAFLD的生物标记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对关键的代谢产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游离脂肪酸(FFA)及磷脂类化合物在模型组相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干预组或治疗组中部分代谢产物的含量相对于模型组有所回升,甚至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亚油酸及磷脂酰胆碱PC(0∶〖KG-*2〗0/18∶〖KG-*2〗0)在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干预组与模型组间、治疗组与模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产物亚油酸及磷脂酰胆碱PC(0∶〖KG-*2〗0/18∶〖KG-*2〗0)可能是CCl4诱导的NAFLD的生物标记物。中药通络祛浊方对本模型的干预和治疗均有疗效,能够改善NAFLD大鼠的肝脏脂肪积蓄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采用HPLC法和LC-MS技术检测了健康人和肿瘤患者人血清样品中的代谢产物,鉴定了与肿瘤生长相关的代谢物,以阐明癌症患者血清代谢组学规律.方法 HPLC条件: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75%甲醇(0.1%醋酸铵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15nm,进样量为l0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检测器(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毛细管电压为2.74kV;锥孔电压为25.52V;离子源温度为100℃;得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数据经SIMCA-P+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投影判别分析(OPLS-DA),表达出与肿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利用LC-MS对相关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 检测精密度RSD在0.04%~0.61%之间,健康人血清和肿瘤人血清中代谢规律得到明显区分;5种相关代谢组分得到提取和鉴定,分别为苏氨酸,色氨酸,甘油二酯,磷酰胆碱和硬脂酸.结论 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代谢规律有明显差异,鉴定出的化合物与肿瘤生长代谢密切相关,可为肿瘤疾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提供相关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代谢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将151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合并脂肪肝组)105例,单纯糖尿病组46例;比较两组身高、体重,血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合并脂肪肝组的病程长,体重及BMI大,CHOL、TG、LDL-C、Apo-B水平高,HDL-C水平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身高,Apo-A1与FBG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代谢紊乱,与肥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30岁以下既往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男性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预测NAFLD与临床前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NAFLD年青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行75g标准口服糖耐量实验,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但<7mmol/L,糖耐量异常是指餐后2h血糖水平≥7.8mmol/L但<11.1mmol/L。结果 11(21%)名患者被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18(35%)名患者被诊断为糖耐量异常,6(12%)名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17(33%)名患者糖耐量正常。与糖代谢正常的NAFLD患者相比,体重指数、腰围、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HOMA-IR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建议对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即使是年青病人,亦应行口服糖耐量实验来预测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蛤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模型小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只清洁剂雄性昆明小鼠建立NAFLD研究模型,抽签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25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7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持续喂养6周建立NAFLD模型。模型建立后将模型组中60只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只,两组均给予等渗盐水灌注治疗,观察组加用蛤蚧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活性以及血脂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变化。结果实验小鼠模型成功建立,血脂指标与组织切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LT(33.54±4.23)IU/L、AST(205.73±20.84)IU/L较对照组(38.75±5.81)IU/L、(221.68±21.25)IU/L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指标TC(2.82±0.26)mmol/L、TG(1.87±0.36)mmol/L、LDL?C(0.34±0.08)mmol/L较对照组(3.23±0.32)mmol/L、(2.24±0.38)mmol/L、(0.48±0.11)mmol/L明显较低,HDL?C(1.06±0.35)mmol/L较对照组(0.73±0.42)mmol/L明显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蛤蚧能有效降低AST、ALT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何萍  林以宁 《药学研究》2021,40(5):316-318,3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个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代谢、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胆汁酸是调节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的关键信号因子。两者作为肠-肝轴中的重要角色,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阐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复杂关联,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线索。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交互作用,希望能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靶向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标明确的代谢产物在样本中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和定量准确等特点。应用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阐明其代谢异常的机制,对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将靶向代谢组学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性心肌病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整合不同疾病发生发展涉及的氨基酸代谢、脂代谢、三羧酸循环及糖酵解等多种代谢途径及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整理了不同并发症的部分生物标志物,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寻找疾病治疗新途径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rapidly becoming one of most common liver diseas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owing to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being overweight. Until now, loss of weight and physical activity have represented the cornerstone of treatment, but they are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and to maintain. Therefore, new treatments based on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leading to NAFLD are under evaluation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for this disorder.

Areas covered: An overview of current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to treat NAFLD is given. This review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efficacy of natural and pharmacological agents used so far in the treatment of both adult and pediatric NAFLD,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trials published in the last 10 years.

Expert opinion: In the last 10 years, many pharmacological ag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NAFLD have been attempted, but so far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AFLD are lacking. We believe that the adva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pathogenesis and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may disclose the way to defining new, soli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onsidering the risk factors and comorbidities of fatty liver will represent in the future a successfu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NAFLD.  相似文献   

16.
魏雪  刘蕊 《天津医药》2022,50(1):108-112
摘要:代谢组学具有灵敏、快速、高通量的特点,在研究内源性小分子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代谢物、揭示个体代谢表征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是近年来的热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表明,该病与氨基酸、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就代谢组学在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机制探索、生物标志物筛选、中药治疗方面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张家港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T2DM伴发NAFLD患者96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人。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起始剂量500 mg/次,2次/d,结合具体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早餐前60 min、晚餐前60 min 5 μg皮下注射,均连续用药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ELISA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和FGF21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PPG、TG、TC、ALT、AST、BMI、腰围、B超肝内贮脂量均显著减低(P<0.05、0.01),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GF19和FGF2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且治疗组FGF19和FGF2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6%(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的为10.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伴发NAFLD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临床使用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紫花盆炎方(ZHPYP)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借助代谢组学技术分析ZHPYP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正常人的血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检测患者血清中IL-2、IL-4和IL-10因子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3周时,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组和正常组血清代谢谱区分明显,治疗后组代谢谱位居于二者之间,并趋近于正常组,呈现回归正常的趋势。ZHPYP干预后可以引起患者体内16种内源性代谢物的表达变化,通路分析显示主要通过影响苯丙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结论: ZHPYP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炎症指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苯丙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