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71-973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双平面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接受面部年轻化治疗的女性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自体脂肪移植双平面注射,观察组施行PRP+自体脂肪移植双平面注射,对比两组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出现1例结节和1例轻微感染,经对症处理均已康复,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双平面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12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SP、5-HT、PGE2、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强脉冲光(IPL)治疗轻中度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予面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每种治疗各3次,均每4周1次,两种治疗间隔2周;对照组(53例)单纯面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每4周1次,共3次.于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的总积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有效率为82.14%)和对照组(有效率为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轻中度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微针导入富血小板血浆对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非手术中心就诊的敏感性皮肤的患者72例,基于随机方法分两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患者行单纯性强脉冲光治疗,研究组患者均实施强脉冲光联合微针导入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体颗粒脂肪组织填充广泛用于修复重建领域,移植后组织大量被吸收可严重影响远期效果。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对自体移植脂肪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人腹部脂肪组织颗粒进行纯化,同时抽取少量静脉血,采用离心法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利用纤维蛋白胶的物理特性制备含有富血小板血浆的脂肪组织复合移植物,在裸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分离一个腔隙,富血小板血浆组将脂肪组织颗粒-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随机注射入一侧腔隙深筋膜下,对侧仅注入脂肪组织颗粒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个月和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组移植脂肪局部的血管增生均较明显(P<0.05),脂肪质量保持率均较高(P<0.05);移植物脂肪细胞纤维坏死率均较低(P<0.05)。提示早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可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局部的血管再生,增加脂肪组织的质量保持率,减少脂肪移植后的纤维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钝针注射在填充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美容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玻尿酸注射,观察组实施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钝针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美容就医者使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钝针注射填充面部效果显著,可使面部年轻化,提高美观度,且注射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 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中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学证实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并保守治疗失败后做关节镜手术的患者52例,根据富血小板血浆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后做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后仅做玻璃酸钠注射,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ale,LKS)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分别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LK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LK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LK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合并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92例半月板损伤合并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清P物质(SP)水平,以及疼痛量表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果评分(KOOS评分)、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KOO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而ESR、血红蛋白、hs-CRP、SP水平,以及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可改善半月板损伤合并膝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其对相关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KO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同时采用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状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而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MMP3、TIMP-1、PGE2、SP、LTB4、LTC4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率(64%)明显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KOA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降低骨关节炎相关介质水平,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及面部瘢痕切除术治疗面部小面积瘢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面部小面积瘢痕患者126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3)。两组均行面部瘢痕切除术,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术后1个月、3个月肉芽组织成熟分级及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术后VS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肉芽组织成熟分级优于对照组,OSAS、P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及面部瘢痕切除术治疗面部小面积瘢痕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肉芽组织成熟,减轻患者瘢痕,提高美观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诊断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并予以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均为期4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8周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Mell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治疗2周,2组VAS、Melle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2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VAS、Melle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8周随访,2组VAS、Melle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较治疗4周相比较,2组患者虽各项指标评分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VAS疼痛评分与PSQI睡眠质量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VAS疼痛改善程度与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高呈正相关(r=0.732,P=0.031)。结论: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可有效减轻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睡眠质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另疼痛改善与睡眠质量指数提高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年轻化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就诊的面部皮肤老化典型病例96例,按随机分组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研究组联合A型肉毒毒素进行微滴注射,注射点间隔1cm,每点注射0.05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指标评分,患者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个月,①皮肤指标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水分、弹性评分明显更高,油脂、色斑评分明显更低(P<0.05);②总满意度:研究组(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χ2=4.36;P=0.03);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2%vs8.33%,P>0.05)。结论对面部皮肤老化患者,采用强脉冲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可有效改善面部皮肤含水量,增加弹性,减少油脂与色斑,改善肤质,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筋骨痛消丸治疗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浮针结合筋骨痛消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2组治疗时间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12周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和髌韧带软硬度测量。结果:治疗前2组在WOMAC、VAS及关节活动度及髌韧带硬度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韧带硬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筋骨痛消丸治疗髌骨软化症,能够缓解疼痛,降低髌韧带硬度,改善关节活动度,效果优于双氯芬酸钠配合玻璃酸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下肢骨折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对比两组病人患侧皮肤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患侧皮肤肿胀、疼痛、颜色改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泵运动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病人下肢皮肤状况,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避免膝关节慢性不稳、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首要条件。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加自体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矫形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加自体腱移植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及修复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主动及被动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减小(P〈0.05);治疗3个月后复诊,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有限切开加自体腱移植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