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以急危重症多、病情复杂多变、工作强度大、压力高为特点[1],不同于医院内普通病房的护士。为了解她们的心身健康状态与普通病房护士的差异,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并提高院前急救护士心身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快速、高效、有力的急救医疗服务[2]。1资料与方法1.1问卷调查了聊城市11个医院共计75名护士,将其分为院前急救组和普通病房组。院前急救组发卷37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31份,占总数的84.4%。普通病房组发卷38份,有效问卷34份,占总数的89.5%1.2调查内容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护士资质及工作职责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士资质及工作职责的改革实践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院前急救护士实行资格准入、核心能力培养和考核,由院前急救护士与医生组成急救团队进行院前急救,并对其院前急救质量、急救技术的应用情况、人力成本等进行总结.结果 改革后的院前急救护士配置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缩短了出诊时间,提高了抢救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P<0.05).结论 改革后院前急救护士在院前急救中具有明显优势,建议加大对院前急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赵晓颖 《护理研究》2008,22(12):1107-1107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1].作为院前护士因服务对象是院外病人,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出色的院前急救护士是现场救护、途中监护、运送等环节的保证.随着急救护理学的发展,院前护士会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是急救医学的一部分,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救护和运送等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院前医疗救护的质量,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及病人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本文探讨了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到达急救现场的救护车及随车设备、相关人员构成了一个院前急救单元,院前急救团队通常由急救医生,院前急救护士和司机构成,根据各医院条件和情况不同,也可能配备担架员或其他辅助急救人员.院前急救护士作为团队中不可替代的一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在院前急救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提高救治水平和救治成功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20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压力源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工作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病情复杂性、急救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工作量超负荷,使120院前急救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需要社会公众和医疗单位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探讨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应用效果.通过成立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小组,对急诊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急救技能示教、模拟出车现场操作培训,结合临床制订院前急救操作流程,采用模拟出车现场进行操作培训,急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操作、院前急救能力和医生的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并且社会化进程越高,对急救医学的要求越高。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灾害、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急救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急救医疗的重要性。在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医疗的发展及专业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的运作实践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模式。我国院前急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行的120急救系统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的操作过程中,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院前急救网络和救治行为上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尚未展开,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院前急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发病或受伤后,由医务人员或目击者在病人抵达医院前对其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行为[1].有记录的院前急救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期.当时,为了救助那些不远万里到耶路撒冷朝圣病倒在路旁的人们,一些宗教骑士团(包括圣约翰骑士团)经过短期培训便投入到对病人的救援活动中,而救助活动一般也仅限于使用四轮马车将伤病员运送到救治中心.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及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院前急救技术人员,没有一个稳定的院前急救技术人员队伍,就无法完成院前急救任务.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视,各地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各地急救中心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院前急救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的匮乏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已经成为制约院前急救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好院前急救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及使用,是确保院前急救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开发、管理及使用院前急救技术人员人力资源谈粗浅体会,以探求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院前急救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使用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0"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就这几年的工作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护士的素质要求 急诊护士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业务素质。责任心强,技术熟练,动作敏捷,具备各种急诊抢救知识和经验。因为院前急救的救治对象大多为急、危、重患者而且又容易遇到各类突发意外事件,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必须有过硬的技术,遇事能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能力强。院前急救工作条件艰苦,性质特殊,有时还要搬运患者,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中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起源于早年战争救护,为了减少伤亡,增加参战人员的安全感,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对伤员及时的给予现场急救,并转送后方野战医院诊治。124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第一个急救医疗组织,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急救工作使之社会化。80年代我国先后在各地兴建起医疗设备齐全、通讯良好的急救中心(站),于1986年1月11日起启用120特种服务号码为全国各地急救中心(站)统一的电话号码。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耍组成部分,急救中心是实施院前急救的专业机构,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福利事业,也是本地区突发性意外事故需现场急救的指挥部参谋单位。近年来院前急救已被社会认识,其重要性也被确认,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工作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病情复杂性、急救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工作量超负荷,使120院前急救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需要社会公众和医疗单位给予更多的关爱。2008年7月以来,我们对100名120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压力源进行调查,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院前急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将培训人员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并督促计划落实。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养,提高了院前急救护士评估和干预能力、应急能力,同时为科室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救医疗技术员的最佳配置方案。方法:对实验组(急救医疗技术员 医师)与对照组(医师 护士 司机 担架员)的院前急救的人力资源绩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支出成本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在现场行急救技术种类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基本相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救医疗技术员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并可承担绝大部分院前急救工作,但对于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则需选择医师 护士 司机 担架员组合出车。  相似文献   

16.
黄惠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09-7310
现代急诊医学认为,院前急救是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而"120"急救指挥调度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卫生系统和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的形象窗口。指挥调度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救治的速度和质量,目前国内从事急救指挥调度的工作人员是医务人员(以护士居多),他们所学的专业是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普通内科护士的差异。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对济南市120名院前急救护士和120名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护士情绪耗竭、去人格化高于国内常模,已婚者情绪耗竭程度高于未婚者,工作10年以上者职业倦怠水平显著提高;与内科护士比较,情绪耗竭程度显著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高于国内常模和内科护士,且倦怠水平随着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划分为两个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作为对照阶段(对照组),共调查患者120例,给予一般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为实验阶段(实验组),共调查患者150例,实施质量控制路径.比较两阶段护士院前急救的出诊速度、护士急救的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统计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院前急救出诊速度提高,护士急救成功率增加,护理差错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临床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质量控制路径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临床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抢救,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意外事故和急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院前急救介医疗服务中的地位日渐突出。“120”是医院的的窗口,是患者最急需、舆论最敏感的一个问题,从接听急救讯号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急救患者把自己宝贵的生命托付给了医院,而护士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就是主力军。以笔者从事多年急救护士工作的亲身体会,分析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急救护士,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水平及应对方式状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10家医院,将这10家医院的99名院前急救护士全部纳入研究,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总均分为(3.33±0.49)分,其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工作环境和资源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院前急救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9±0.49)分,高于全国护士常模;消极应对得分为(1.04±0.56)分,低于全国护士常模。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均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1)。结论: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水平较高,但他们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护理管理者应该注意缓解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鼓励院前急救护士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