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总结1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和时机。方法 对1999年7月到2012年6月我院进行的1682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15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97例,中转开腹率5.77%,最常见的主要中转原因是周围脏器受累高达53.8%(49/91),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乙状结肠(24/91,26.4%)和直肠(19/91,20.9%)。腹腔镜组和中转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切除淋巴结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熟练掌握中转开腹的指征,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及防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11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5.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9.5%(11/11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3%(12/116)。结论: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施术,重视关键步骤的解剖及操作程序,具备处置意外的能力,是防治腹腔镜结直肠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体会(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11月我院为1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其中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Dixon手术5例,Miles手术2例。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18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8h,术后平均住院9d,淋巴结清扫数5~16枚。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能熟练掌握结直肠解剖特性,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分级及评估。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前瞻性地连续纳入15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及158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三步评价并发症的严重性。首先,将术后所有并发症根据Clavien分级进行分类。第二步,5位研究员分别独自应用直观叙述问卷模式对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表示无术后并发症,100表示术后死亡。第三步,分别用中位数、最低及最高值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23.4%vs.13.9%,P<0.05),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高于腹腔镜组。在敏感性比较中,中位数、最高值及最低值取得了类似结果。结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亦高于腹腔镜手术。应用此分级评估法可对开腹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出直接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136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其中中转开腹(CON)41例,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手术(OPN)56例进行比较,总结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阶段,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盆腔狭窄导致直肠切断困难成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首要原因:CON组同OPN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42),而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并不一定能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反而能发挥部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研究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 2 4例与同期开腹手术 2 0例。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 ,腹腔镜组出血量少 ,康复快 ,住院时间短 ,但不包括中转手术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能体现其微创优点 ,但应降低并发症及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武  王子卫 《消化外科》2003,2(6):412-4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研究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24例与同期开腹手术20例。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性,腹腔镜组出血量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但不包括中转手术病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能体现其微创优点,但应降低并发症及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6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与未肠梗阻组,筛选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肠梗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术后30 d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6.9%。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中转开腹、腹部手术史及手术时间与肠梗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保护因素。在临床实际中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近4年间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及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组和开腹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标本肿瘤学指标。结果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总费用明显多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标本肿瘤学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腹腔镜辅助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余15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手术平均时间120m in,术中平均失血约100m 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8h,平均住院时间9d。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以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46例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中术后并发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对比有较多优点,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根治性手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性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了解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69例大于等于8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限期性根治手术,其中26例接受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13例,女13例,平均(83.91±3.02)岁(80~90岁);43例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男29例,女14例,平均(83.70±3.43)岁(80~91岁)。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评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情况、手术病理分级(Dukes分期)、术中及术后血气分析变化、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间的ASA评分无显著差异(Ⅰ级5:8,Ⅱ级19:32,Ⅲ级2:3,P>0.05),伴随的合并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9/26,73.1%vs.26/43,60.5%,P>0.05)。腹腔镜组术中未出现高碳酸血症。术后24h与72h出现血气分析异常,分别为5人及2人,与开腹组的18人和7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恢复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2.27±0.46)dvs.(3.68±0.58)d](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开腹组[(14.55±7.21)dvs.(22.16±18.99)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6/26,23.1%vs.18/43,41.9%,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其中腹腔镜组死亡率3.85%,开腹组手术死亡率4.65%(P>0.05)。结论: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术后死亡率。因此,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结直肠癌病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以及腹腔镜在既往腹部有手术史的结直肠癌病人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4例有腹部手术史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结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195例)与开腹组(229例)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学指标、病理资料、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3)、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5);腹腔镜组的手术中转率为8.7%(17/195),中转的主要原因是粘连严重,其次为肿瘤5 cm,肿瘤显露困难。结论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明显影响,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有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31例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原发灶手术切除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开腹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n=18),B组行腹腔镜手术(n=13)。术后均采取mFOLFOX6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接受首次化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31例均成功施行结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行mFOLFOX6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接受首次化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腹腔镜原发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手术中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促进术后早期化疗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对原发肿瘤及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各种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30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30例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前150例中转开腹20例(13.3%),后150例中转开腹10例(6.6%)。主要转开腹原因有术中出血难以控制(6例)、粘连所致局部解剖不清(9例)、损伤肠道(3例)或膀胱(2例)、器械使用意外(1例)和相关技术因素(1例)。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中一旦遇到难以控制的出血、损伤、解剖不清的粘连应立即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99例(A组),三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0例(B组),五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1例(c组),另外10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D组),比较各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并发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指数、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但不同腹腔镜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OR=3.169,95%CI:1.136~8.839)和肺部疾病(OR=4.931,95%CI:2.618~9.288)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Ⅱ级及以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为人员配备不充裕的医院开展腹腔镜直肠手术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40例学习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勃  黎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0):736-738
目的:探讨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为4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4组,每组10例,以每10例手术患者为一手术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A组(300±20.4)min,1例中转开腹,B组(180±11.5)min,C组(180±21.2)min,D组(130±18.1)min(P<0.001)。术中出血由(100±13.5)ml降至(50±11.5)ml(P<0.05),术后住院天数由18.4d降至14.3d(P<0.05)。4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约30例后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为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7)与开腹组(n=95),比较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前临床资料、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有效、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根治效果,对机体干扰小,术后康复快,短期疗效方面具有许多优点。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