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技术发展和创新,新时期涌现出很多优秀技术和工艺,在数控机床方面,作为加工生产中的重要设备,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出现磨损、老化,浪费资源,增加设备维护成本。3D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和改进,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可以借助金属粉末实现产品一次性打印,具体原理是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期间产生的废料回收再利用,然后3D打印加工出强度低的部件,但是此项技术无法实现高强度金属零件生产,推动二者的一体化制造发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加工期间所产生的损耗,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本文就数控机床与3D打印一体化制造发展分析,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变革,为工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增材制造对比传统陶瓷加工的优势,阐述了陶瓷3D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成型特点,介绍了国内外陶瓷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最新成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对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博 《机电技术》2014,(5):158-160
3D打印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发展会对现存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文章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当前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分类,并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4D打印-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D打印是指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智能材料结构在3D打印基础上在外界环境激励下随着时间实现自身的结构变化。4D打印是3D结构打印与智能材料性能的结合。阐述4D打印的基本技术特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智能材料的研究发展状况,展示了几种典型应用,给出了在此方面的研究初步进展,并分析了4D打印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典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导管弯头零件形状复杂、薄壁、切削加工性差的问题,基于3D打印技术和数控车削技术各自优势,设计了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相结合的制造工艺流程,即钛合金导管弯头毛坯制备采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解决了复杂异型结构成形难题;导管弯头精加工采用数控切削(减材)加工技术解决了加工精度问题,并优化了该零件3D打印工艺参数和数控车床工装夹具,确保了制造精度和效率,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导管弯头工艺难点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海军人士称,掌握增材制造技术将是海军的优势之一,如果能在船的航行状态下使用3D打印技术,将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增材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实体零件制造技术,是一种采用CAD设计数据使材料逐层累加的加工制造方法。20多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迅速,根据其技术特点的不同又被称为"3D打印"、"实体自由制造"、"快速原型"、"分层制造"及"材料累加制造"等,其中"3D打印"  相似文献   

7.
《机械》2016,(1)
正相比普通机床的"减"材加工,增减材复合五轴机床还可以实现"增"材的3D打印,三垒股份的这台结合了3D打印以及五轴数控机床技术的新机器,在其加工的样品中,不但有复杂形状的各种工件,还有一片空心的叶片。增减材复合五轴机床利用3D打印技术  相似文献   

8.
传统数控机床和3D打印的结合,可以解决3D打印和传统切削加工存在的如增材工艺表面粗糙、切削加工速度慢、复杂构件加工难等等问题,文中主要就增减材复合数控机床进行介绍,以期可以为未来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的增材制造工艺而存在,它已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3D打印技术在当今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情况;通过介绍一款3D打印的创意灯罩设计过程阐述其优势特点及存在的缺陷,说明将增材制造和传统减材制造工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是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是近30年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其优势在于三维结构的快速和自由制造,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单件小批量制造.本文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设备和应用情况,阐述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现状,说明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3D打印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其对材料的处理方式实现了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转变,完全颠覆了传统加工制造行业减材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同时具有直接快速、个性化设计、无难度成型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从工艺技术、行业标准、市场规模等方面分析和归纳了3D打印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智能材料、绿色加工、数字化整合等发展趋势的展望,为我国3D打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机械》2018,(4)
正西安设计联合会邀请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卢秉恒院士,作了题为"3D打印与创新设计"的报告。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主流制造技术。从制造技术的分类来说,有增材制造、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是一种把材料累加起来的制造方式。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制造技术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3D打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  相似文献   

13.
刘铭  张坤  樊振中 《广西机械》2013,(12):232-235
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具有成形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与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并叙述了3D打印技术近几年在航空制造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被大家认可。近几年来,3D打印经历了默默无闻期、吹捧神化期、感叹失落期、冷静上升期、扎实落地期五个阶段,3D打印走向了成熟期,最后以技术应用为最终落脚点。广泛深入研究和探索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方向,成为每位3D打印工作者和各领域技术工作者的新课题。3D打印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多学科技术融合,将大大提高各领域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技术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选用层层叠加的形式促使其成型的一种增材制造新技术。为了实现产品性能指标提升、技术创新,现阶段金属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获得了推广应用。结合当前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阐述不同技术的实践应用,明确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金属3D打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以其能够快速成型,对于结构复杂零部件的制造更有优势而受到航空企业重视。3D打印工艺逐层生长的特点,造成了打印出来的零部件表面粗糙度较差,很多部件必须经过后续表面加工才能达到应用要求。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3D打印零部件应用面临的难题以及目前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艺,重点论述了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磨粒流抛光、激光抛光和电化学抛光工艺,对目前3D打印零部件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艺做了比较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青云 《China Equipment》2013,(12):24-24
11月26日-27日,由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在渭南召开。本次会议以“中国增材制造材料及产业化路径”为主题,重点围绕3D打印所需材料制备及3D打印产业化两项内容,深入探讨其产业化路径及所需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制造(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机构)近日宣布,首次将传统的数控机床立式加工设备进行升级,使其能够采用激光工程化净成形实现金属3D打印。该项目获得美国制造资助,由optomec公司牵头,项目团队包括MachMotion公司、TechSolve公司、洛克希德丁公司和美国陆军贝尼特实验室。该项目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嵌入最新的控制系统、轨迹规划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能将任意的数控机床升级使其具备3D打印功能,从而经济有效地实现增材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GE公司航空事业部近日计划扩充3D打印制造规模,并将借助3D打印用于制造喷气发动机的燃料喷嘴。今年下半年开始,3D打印机将陆续就位,Auburn工厂将与明年正式开始3D打印产品级零部件。预计到明年年底,该工厂将配备10台3D打印机,占其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计划最终3D打印机数量将超过50台,而Auburn也将专门制造LEAP喷气发动机的燃料喷嘴,成为首家大规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工厂。与传统车床或金属切割机的制造方式不同,3D打印主要是由激光或电子束,根据CAD文件逐层熔融细  相似文献   

20.
正航空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使用增材制造技术,之前增材制造在航空制造业只扮演了快速原型的小角色。最近的发展趋势是,在航空领域,3D打印正在进入产业化生产。通过3D打印(粉末床熔融技术)一体化高度复杂零件以及通过3D打印(定向能量沉积技术)替代锻造,成为航空企业又一轮的技术竞赛。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