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渤海油田大斜度井或水平井大修作业量日益增多,其中的电测作业技术逐步进行了创新引进和成功应用。文章从常规的连续油管输送法、水力输送法再到引进新技术的爬行器输送法和随钻输送存储式仪器法进行了较全面对比分析,针对实际作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对后期类似井况的作业工艺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海上同心双管注水工艺存在着安全控制不可靠、内外管分层容易失效、封隔器解封不彻底等问题,造成洗井困难且影响油田正常生产。为此研究了新型同心双管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注水管柱相互独立,施工相对简单,外管附加载荷大大降低,注水三通道都能实现单独的安全控制。环空安全阀采用柱塞坐封方式并有备用注水通道,提高了安全阀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内外管的分层采用组合盘根的形式,在容易失效部位采用组合盘根和内胶筒的双级密封方式,密封效果更加可靠;洗井则采用地面单独控制洗井滑套的方式,能够避免地层压差带来的洗井活塞自行开关,而且满足海上大排量反洗井的需求。该技术已在胜利海上油田成功应用10余口井,适用最大井斜为74.18°,层间最大压差为10.5 MPa,有效解决了大压差油层、大斜度井的有效分层注水难题。  相似文献   

3.
两层合采井分层测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广宇 《石油仪器》2003,17(2):15-17
针对两层合采井无法进行分居压力测试这一问题,开展了两层合采井分层到压技术研究。结合两层合采井特殊的举升工艺,对井下仪器与井下工具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特殊的传压结构,井下仪器可以同时检测葡萄花层和扶余层的压力,通过电缆将整合调制后的数据伶输至地面仪表中,地面仪表具有存储和直读两种工作方式。现场测试结果证明该技术可以满足葡扶合采井分层压力测试。  相似文献   

4.
南堡油田大斜度井分注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南堡油田注水井造斜井段和注水井段斜度大、井段长和分注难度大等问题,研究了大斜度井偏心分注配套工艺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在管柱的支撑扶正、安全起下、封隔器的密封和钢丝投捞等方面的改进研究情况。现场25井次的应用情况表明,最大井斜为59.33°,最大注水井段斜度为44.04°,最大分注井段为545m,封隔器验封合格率100%,投捞测试成功率为96.2%,目前有3口井已顺利起出分注管柱,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大斜度,大套管井的连续油管冲砂技术在国内各油田中很少遇到,对大斜度,大套管井冲砂摩阻,管柱的弯曲长度等施工参数进行了计算,对风501井井况及冲砂施工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施工要点为类似井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滩海油田的大斜度井开发过程中,由于井眼轨迹复杂且较长,抽油杆柱与油管直接发生摩擦,导致杆管严重磨损,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对滩海油田大斜度井举升系统动态特征研究得出,动态运行过程中在全角变化率大于0.26的部位存在着较大的侧压力.井眼全角变化率引起的管杆弯曲,降低了管杆的自由度,将发生应力的集中释放,使固定阀在下冲程中有开启过程,造成漏失,降低了泵效.通过对油井采取连续监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油井工作故障的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合理地优化组合井下工具和管柱结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在实施分层酸化措施时,常规封堵工具不易通过造斜段,且无法进行酸化,造成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等问题设计了分层酸化工艺管柱。采用小直径酸化封隔器+斜井开关+管底单向开关组成,具有座封、解封方便。采用投棒方式打开斜井开关,实现分层酸化,解决了大斜度井因井斜角比较大,常规投球密封不严的问题。管底单向开关可实现酸化后反洗井功能。到目前为止,该工艺管柱现埸应用9口井,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100%,措施井最大井斜角74°6,′井斜深度2149.49米。措施井累计增产原油3075吨,降水1.63万方,增注9810方。净增效益223.693万元,投入产出比1:5.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高效开发的需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实现防砂、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以S油田为例,研究了压裂充填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对液压锁定器、顶部封隔器总成、充填短节旁通孔及反循环流道等进行了优化,形成了适用于?244.5和?177.8 m...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桩西油田大斜度井数量增加较快,但开发过程中大斜度井杆管偏磨严重,为此开展了偏磨治理技术研究应用,通过应用小泵深抽井、大泵提海井、常规排量井防偏磨技术及配套工艺钻井,偏磨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渤海A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逐渐出现压力升高、注水不足现象。为此,在注入水水质及注入压力资料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注水井堵塞机理研究,从注入水水质、结垢和腐蚀、配伍性分析以及微粒运移和出砂等方面,分析了注水压力上升原因,并针对此开展注水井解堵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固悬物、粒径中值、含油量均超标,从而引起堵塞;溶解氧含量、总铁含量,细菌等均超标,导致注水过程中结垢和腐蚀管线,造成水井堵塞;复合酸体系7较好地解堵增油效果,可为A油田注水井的解堵增油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压力上升快、堵塞频繁等问题,通过对注入水水质分析及固相颗粒粒径分析,并结合物模实验详细研究了低渗储层注水井堵塞因素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平均粒径大于2μm)是造成储层堵塞的主要原因;低渗、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渗透率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及固相颗粒的含量和平均粒径增大而不断减小,伤害程度不断增大;固相颗粒对特低渗透岩心的伤害程度大于低渗透岩心。  相似文献   

13.
张店油田主要以大斜度注水井为主,受井斜、压力、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大斜度井分层注水钢丝投捞测试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工艺技术在大斜度井分注中效果不理想,严重制约了大斜度井的细分注水,为此,开展了大斜度井偏心双管高压分注工艺技术研究。通过管柱组配后,偏心配水器可下在直井段或井斜较小的位置,常规的钢丝投捞就能满足测试调配的需要,不会受到高压和井斜的影响,同时管柱避免了沉积机杂、水垢等堵塞工具和管柱的问题,解决了大斜度井投捞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东辛油田水平井油层保护与改造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胜利油区东辛油田的42口水平井中,部分水平并存在出砂、高含水、产能低等问题。采用油层改造技术对其中的20多口水平井进行了防砂、酸化、卡封堵水作业。结果表明,水平井采用金属棉滤砂管防砂效果明显;机械卡封堵水技术对有接替层成分层开采的水平井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渤海油田注水井在注水过程中普遍存在储层堵塞,导致注入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要求。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存在的问题,经过室内实验,研发出了一种新型BDF–01多效复合酸液体系,该体系在渤海油田3口注水井中采用单步法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酸化后视吸水指数是酸化前的1.9~3.8倍,取得了良好的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洋平台空间有限,井筒和井槽资源的合理使用对渤海油田规模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井筒和井槽资源的高效使用,从中短半径侧钻技术、同层侧钻技术、大尺寸双层套管开窗技术、分支井轮采技术和井槽重利用技术等5个方面建立了井筒和井槽优化利用技术体系,并阐述了该技术体系的现场实施效果。针对目前渤海油田井筒及井槽优化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本文研究成果为缓解海洋石油开发中井筒和井槽资源紧张、降低成本,实现海油石油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永华  李康 《海洋石油》2011,31(1):73-76,85
针对井下套管破损常致使地层流体窜槽,造成油井停产的情况,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LFID化学堵剂.该堵剂的活性剂与胶结固化材料快速反应形成具有纤维网架结构的水化物,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差,并且微膨胀作用使封堵过渡层硬度和强度大大提高.LHD堵剂在SZ36-1-C25hf水平分支井应用成功,使日产油量高达200m3.该堵剂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8.
渤中34-9构造位于黄河口凹陷中洼南部斜坡带上,郯庐断裂渤南段中支以东,主体区为受中部一组大断层控制的复杂断块构造,在明化镇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形成了大型复杂断块圈闭群。前期同一井区两口井产能较低,为提高该井区沙河街组产能,针对海上笼统压裂施工作业难点,采取相关技术手段,以钻井平台为依托,通过对笼统压裂参数设计的优化,使用新型RTTS封隔器+20/40目陶粒笼统压裂方式改造储层,实现了对渤中34-9油田M井的压裂改造。压裂后投产初期,日产油120 m3,设计钻后配产50 m3,增产效果明显,为后续渤海油田沙河街组低渗致密层井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斜度定向井在张店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店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因构造形态复杂、含油面积小、单井钻遇油层少、日产能力低被定为不能系统开发的难采储量.1999年以来,通过新的开发评价揭示了其剖面、平面油气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应用大斜度定向井技术,落实了构造形态和储量规模,对主体区块进行了系统开发.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但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而且实现了少井、多层、高速、高效开发,对于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