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其中心肌中的T和I亚基结构不同于其他肌肉组织,此二项测定的特异性明显优于CK MB,在各类肌内损伤疾病甚至在严重的横纹肌溶解中,CK和CK MB明显升高,但TnT和TnI不超过其临界值[1];而且灵敏度高,它们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在心肌损伤时明显升高,增高倍数一般都超过CK和CK MB。同时由于TnT和TnI分子量小,分别为37000和24000,所以发病后血中浓度很快升高,和CK MB相当或稍早,而持续时间又很长超过LDH,诊断窗口特别长,兼有原先的CK MB和LDH的优点[2]。改进后的TnI检测卡,在心肌损伤后1h,结果便可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及其对心肌再灌注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7例发病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的心肌酶CK,CK-MB及心肌TnT进行监测,其中TnT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结果:1.CK,CK-MB及TnT开始升高的时间无显差异(P>0.05),2.初始升高的相对浓度TnT明显高于CK(P<0.01)及CK-MB(P<0.001);、3.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再通组明显大于未通组(前P<0.001,后P<0.01),且TnT与CK-MB上升速度有显差异(再通组P<0.001,未通组P<0.05),结论:TnT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血清标志物,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参考指标,且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重症COVID 19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所有重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均出现明显异常,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出现TnT、CK MB和MYO异常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存活组与死亡组LDH升高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COVID 19重症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较常见,且死亡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肌钙蛋白在诊断心肌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b)。因它们同时存在于心肌以外的组织,在伴有其它疾病如肌病、慢性肾病时上述指标也可升高,给心肌损伤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需要一种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指标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大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ARI组CK、CK—MB、LDH、AST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非常显著,ARI组的心肌酶值(U/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ARI可明显地影响心肌酶学的改变,但检测值的增高并不一定预示心肌损伤存在,必须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标志物金标法与酶法检测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金标法,快速检测病人血清中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nI);采用酶法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等。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68例心血管内科病人的血液标本。结果:68例中,47例AMI全部检查项目均超过正常值;21例其它心血管疾病中,有2例全部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另19例有部分项目超过正常值。结论:金标法诊断AMI特异性高;酶法诊断AMI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金标法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儿童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清肌蛋白酶(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I)的重要指标。但众所周知,Mb和CK—MB并非心肌细胞的特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AMI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了CK—MB,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用于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实验室指标是所谓的心肌酶,包括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的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当心肌损伤或有心肌疾患时,它们释放到血中而使测定值升高,但经多年应用证明,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急性毒鼠强中毒者14例心肌酶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态观察14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学,结果发现心肌酶AST、LDH、CK、CK—MB明显升高,予休息、营养心肌、生脉注射液治疗后恢复正常。提示毒鼠强中毒患者心肌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甘氨酸对重度烧伤后大鼠早期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烧伤后早期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甘氨酸处理组,其中烧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1%烧伤面积4.0 ml/kg),甘氨酸处理组腹腔注射甘氨酸(1 g/kg).在大鼠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Ⅲ度烧伤后1、3、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nI)的含量变化.结果烧伤后3 h开始血浆中LDH、CK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烧伤后1 h开始血浆中Tn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甘氨酸处理后血浆中LDH、CK、TnI含量均较烧伤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甘氨酸减少心肌组织LDH、CK、TnI的释放,发挥了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Jensen  J.  K.  Kristensen  S.  R.  Bak  S.  郭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14-15
已有报道指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在此项前瞻性研究中,检查244例无明显缺血性心脏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及其特征。在入院的最初5d,每日检测肌钙蛋白T(TnT)和肌酸激酶-MB(CK-MB)浓度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TnT水平≥0.10μg/L的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显影检查,并与TnT未升高的对照者进行比较。患者平均随访19±7个月,以全因死亡为临床终点。分别在10%和9%的患者中检出TnT(〉0.03μg/L)和CK—MB水平(≥10μg/L)升高。TnT升高的患者中心力衰竭和(或)肾衰竭的发生率更高。与对照者相比,TnT水平≥0.10μg/L患者的静息心肌灌注显影检查中灌注异常并不更常见或更显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测心内直视手术中肌氨肽苷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34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及主动脉开放后 2、6、12、2 4、4 8、72、96h共 10个时点从中心静脉取血 ,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 (LDH)、磷酸肌酸激酶 (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水平。 结果 :术前两组的cTnI、LDH、CK、CK 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开放主动脉后 2h开始升高 ,术后 12~ 2 4h达峰值 ,随后缓慢下降。对照组术后各时点cTnI、LDH、CK、CK MB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治疗组cTnI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LDH、CK、CK M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升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结论 :肌氨肽苷用于冷心停搏液中 ,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阮绍晖 《广西医学》2004,26(5):638-640
目的 评价联合快速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PMB公司的综合诊断试剂盒快速测定 4 7例AMI患者在不同时期的CK MB、Mb、TnI,同时用生化法测定CRP和CK MB ,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4种标记物早期 (≤ 6h)诊断灵敏性以血清Mb最高 ,CK MB最低。在AMI发病 3~ 7天 ,TnI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其它 3种 (P <0 0 0 5 )。早期快速测试法测定CK M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酶法 (P <0 0 5 ) ,而早期CRP阳性率与酶法CK MB相比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结论 联合快速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群  刑国臣  罗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46-647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损的指标,特别是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很强的指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K—MB异常增高,现报道如下,并对其中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TnI、CK—MB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154例健康人群、112例uA患者、68例SA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TnI和CK—MB的水平。结果UA组hs-CRP、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更远远高于健康组(P〈O.01),并且sA组此三项检测也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UA组和SA组及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如果将hs—CRP、TnI、CK—MB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发现及危险性预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雯 《医学文选》2002,21(6):779-780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型心肌炎与肌钙蛋白T(TnT)的关系。方法:分析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TnT及心肌酶五项的变化。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时Tn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越重血中TnT含量越高,且在血中持续时间较CK-MB长,临床上若遇TnT升高的患儿应及时行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早期诊断的价值,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肠道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肠系膜上静脉阻断8cm组(A组)及肠系膜上静脉阻断4cm组(B组),3组按不同时间点(2、8、24、36、48、72h)分为6个亚组,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FABP、α-GST、LDH和CK—MB的活性及变化规律,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肠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A组IFABP于术后2h即明显升高(P〈0.05),36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α-GST术后2h明显升高(P〈0.05),36h后维持在较高水平;LDH、CK—MB升高较晚,术后8h明显升高(P〈0.05),但随着肠道组织损伤加重而逐渐升高。B组IFABP于术后2h即明显升高(P〈0.05);α-GST、LDH于术后8h明显升高(P〈0.05),36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CK—MB升高较晚,术后24h明显升高(P〈0.05),亦于术后36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肠道损伤情况:A组中肠道损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术后72h出现肠道全层损坏;B组术后36h损伤最严重,36h后随时间逐渐减轻。结论 综合分析血清中IFABP、α-GST、LDH和CK—MB的活性及变化趋势有助于SMVT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肠道组织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氧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缺氧时间的SD大白鼠的血浆和心肌组织的CGRP服心肌酶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变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缺氧组心肌酶(LDH、CK、CK—MB)活性、心肌组织CG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组织CGRP含量与血浆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一0.7432,P<0.01)。缺氧组血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与心肌酶活性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浆CGRP与MDA之间呈负相关(r=一0.50,P<0.05)。结论:CGRP参与缺氧时的病理过程。CGRP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作用而保护心肌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型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SFS组182例,CFS组87例,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热性惊厥(FS)后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FS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minotransferase,AST)的阳性率均增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S组CK—MB、CK、LDH、AST的检测值均升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S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CFS引起心肌受损更严重:CK—MB可作为FS心肌受损早期诊断及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FS患儿要尽快止惊,减轻心肌损伤,尽早发现心肌受损,及时给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