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4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有105个动脉瘤,均进行了3D-CTA或/和脑DSA检查,41例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或/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患者放弃治疗。一次性手术一侧开颅29例,一次性手术双侧开颅1例,分次手术4例,一次性血管内栓塞4例,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3例。结果 41例患者共成功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91个动脉瘤,其中39例随访3月~5年,无再出血症状发生,1例开颅夹闭加包裹术的患者出院后4年包裹的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的患者出院后2年对侧动脉瘤破裂出血,再次入院手术治疗后康复。39例患者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30例,4分4例,3分3例,2分1例,1分1例。35例患者经3D-CTA或/和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7例放弃治疗的患者随访3月~2年,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4例,其中2例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破裂的动脉瘤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CT、3D-CTA的应用能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后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DSA仍是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2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中发现动脉瘤43个,其中2个动脉瘤20例,3个动脉瘤1例。手术治疗18例:①一期手术一侧开颅16例,其中一侧翼点锁孔入路夹闭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一侧翼点常规开颅13例,其中一次夹闭3个动脉瘤1例,夹闭2个动脉瘤8例,夹闭加包裹2例,夹闭一个动脉瘤2例。②二期双侧开颅手术2例。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拒绝手术出院。结果术后20例全部存活,恢复出院。15例随访4个月~6年,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11例,轻偏瘫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1例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因手术显露困难,未处理对侧病变,术后经过良好,拒绝再次手术,出院后第10个月突然昏迷死亡。结论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应及早手术治疗,即使是双侧或多部位的动脉瘤,在可能的情况下于一期手术中通过一个入路处理所有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CTA模拟翼点入路在基层医院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均急诊完成头颅CT平扫及头颈部CTA检查,数据重建后行术前翼点入路模拟并与术中显微镜下图像对比,以指导手术。结果结合头颅CT平扫,均准确判断出责任动脉瘤,术前3D-CTA模拟翼点入路,与术中显微镜下现实入路情况相符。术中两者对比并调整至一致,具有导航功能,对手术辅助作用大。本组4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并随访3月,90%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急诊CT及3D-CTA技术,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术者了解颅内出血及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信息并指导手术,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中动脉M2下干闭塞引起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3个月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死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7例,3~6分3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 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暴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术中合理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动脉瘤22例,共发现49个动脉瘤。予手术治疗17例,其中一期手术9例,二期手术8例;显微外科手术夹闭9例共18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共10个动脉瘤,栓塞结合开颅夹闭3例共6个动脉瘤。病情危重自动出院2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16例随访1个月~1年,恢复情况良好14例,其中7例在术后行DSA检查,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满意;死亡2例。失访6例。结论准确判断破裂动脉瘤,并根据动脉瘤位置、Hunt-Hess分级等因素,用血管内栓塞或开颅夹闭方法行一期或二期手术处理多发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3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 (MIA)的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 对 3 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手术治疗。一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2 5例 ,其中单侧翼点入路开颅 6例 ,双侧翼点入路开颅 19例 ;分期介入栓塞多发动脉瘤 7例 ;二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治疗动脉瘤 3例 ;一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 ,二期介入栓塞眼动脉瘤 1例 ;一期介入栓塞胼周动脉瘤 ,二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 1例。结果  3 7例手术全部成功 ,存活率 10 0 %。因手术新出现神经系统体征 3例 (2例偏瘫 ,1例昏迷 ) ,经半年以上的随访 ,2例恢复 ,1例植物生存。手术前的神经系统体征 (9例动眼神经瘫痪 ,6例脑积水 ,7例偏瘫 ,2例失语 ) ,3例偏瘫未恢复 ,3例动眼神经瘫痪部分恢复 ,2例失语症状改善 ,其余神经体征已恢复。 6例脑积水中 ,有 4例手术后脑室缩小 ,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根据病人条件和具体情况 ,尽早实施外科干预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与开颅手术过程中测量的数据相符.术前对于动脉瘤夹选择的预估亦与术中实际情况高度相符.结论 通过术前旋转3D-DSA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体位,可使手术者获得大量信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采用Yasa唱Yasargil翼点入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本组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出院时治愈或良好53例,致残8例,死亡1例。存活病人随访6~12月,复查DSA或CTA,均无动脉瘤复发、破裂再出血发生。结论经翼点入路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显露充分,有利于载瘤血管的临时阻断和成功夹闭动脉瘤颈;配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的7例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共19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成功夹闭;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瘤颈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3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未出现脑梗死及颅内感染等。术后随访3个月~3年,根据GOS: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可选择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手术夹闭治疗,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CTA对破裂大脑中动脉瘤诊断和手术指导作用。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3D-CTA对收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检查证实的122例颅内动脉瘤,其中18例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进行了术前CTA手术模拟。17例行翼点入路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手术,与术前CTA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术前经3D-CTA诊断不同部位大脑中动脉瘤术中所见完全一致。术中除1例大脑中动脉瘤M2段梭形动脉瘤行包裹术外,其余17例动脉瘤均成功行夹闭手术。术后16例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术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病人,Hunt-Hess分级V级,术后双侧脑疝死亡。1例病人入院做术前准备时,动脉瘤二次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术后病人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结论术前单独依靠CTA对不同部位大脑中动脉瘤进行诊断及模拟手术,对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成功手术夹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091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夹闭组动脉瘤闭塞率为88. 2%,平均住院时间7. 7天,均高于介入栓塞组的65. 3%和4. 1天,P 0. 05。介入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 61%和2. 1%,均低于手术组的1. 27%和4. 7%,P 0. 05。介入组患者的1年期死亡率和致残率(2. 5%、2. 5%)均与手术组(2. 2%、1. 8%)无明显差异,P 0. 05。漏斗图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介入栓塞相比于手术夹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但是动脉瘤的闭塞率较低,1年期预后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据此推测手术夹闭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要好于介入栓塞,手术夹闭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或前纵裂入路。早期手术68例,中晚期手术52例。结果术前CT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以及载瘤动脉的特征。68例早期手术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59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2例;52例中晚期手术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0例,中残14例,重残2例,死亡6例;2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术中正确处理动脉瘤的方法,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栓塞失败的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用开颅手术方法治疗栓塞失败的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1999年2月至2002年4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栓塞失败的颅内动脉瘤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1例.动脉瘤的直径平均为12 mm.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脑血管造影复查,动脉瘤均完全消失,无动脉瘤残留.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无手术合并症和术后死亡.结论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动脉瘤残留或再通者建议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以提高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985年3月~2001年12月施行手术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62例,其中69例手术前行三维CT血管造影术。手术入路分为常规入路、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共11种方法。常规入路包括翼点入路(269例)、纵裂入路(23例)、颞下入路(9例)、枕下经大幕入路(2例)和枕下正中入路(3例);颅底入路分别为眶颧入路(3例)、额眶入路(6例)、岩骨入路(2例)及远外侧枕下入路(5例);匙孔入路有额下眶上匙孔入路(5例)和翼点匙孔入路(7例)。结果 手术前行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的69例患者,与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一致。根据GOS评估标准,36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278例(76.80%),轻残56例,重残13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4.14%。手术后仅1例经额眶入路者发生眼底出血,其余均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三维CT血管造影术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以及与相邻血管及解剖结构的关系,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翼点入路迄今仍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标准入路,适用范围广泛,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虽各有所长,但仍不能取代翼点入路。  相似文献   

15.
Surgical clipping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years a "golden standard" in the treat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eurysm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and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has permitted the use of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s and size. In 30 patients with 32 MCA aneurysms (group I) the endovascular approach with GDC-10 coils was used, while in other 30 patients with 31 aneurysms (group II) surgical clipping was performed. On completion of the diagnostic proces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either to the endovascular or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I: 21 (70%) embolization procedures were carried out, while in 9 (30%) cases with 10 aneurysms embolisation was impossible or regarded as too risky due to various causes. The total occlusion of aneurysm SAC was achieved in 17 (77%) aneurysms, subtotal in 5 (23%). The morbidity rate was 8%, mortality-0%. Group II: Microsurgical clipping was performed in 27 (90%) cases, 3 (10%) patients were disqualified from treatment due to their poor clinical status. An excellent technical result was achieved in 24 (86%) patients, in 4 (14%) cases the neck remnant was observed in control angiography. The morbidity rate was 14%, mortality-0%.  相似文献   

16.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0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冀点入路成功夹闭40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困难及手术结果。结果术前3D-DS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附近血管的关系。40例患者中出院时按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发育不全与前交通动脉瘤有较高的相关性;尽早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及时清除血肿能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我院1986年元月至1996年12月以显微手术治愈颅内动脉瘤36例。方法:均经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除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内动脉“放风筝”栓塞,其余35例均行Yasargil翼点开顿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33例,2例巨大动脉瘤先行结扎再切除。结果:本组36例痊愈35例,良好1例,无1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经Yasargil翼点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顿内巨大动脉瘤先结扎瘤颈后切除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手术夹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