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基于萘酰亚胺-咪唑鎓的受体分子1和2,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和2对阴离子F-、Cl-、Br-、I-、AcO-、HSO-4、H2PO-4、NO-3、ClO-4的识别性能。 研究发现,在受体分子1和2的乙腈溶液(5.0×10-6 mol/L)中加入10倍化学计量的H2PO-4时,受体分子1的荧光猝灭率高达98%,受体分子2的荧光猝灭率仅为24%。 表明具有多重识别位点的受体分子1在构型上与H2PO-4更匹配,可作为H2PO-4的荧光关闭型(turn-off)探针。 受体分子1与H2PO-4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25±0.11)×105 L/mol,检出限为6.90×10-6 mol/L。  相似文献   

2.
利用H2O2-Fe2+可以快速使丁基玫瑰红B(BRMB)发生荧光猝灭,而过氧化氢酶(CAT)对该猝灭有抑制效应,提出了基于H2O2-BRM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CAT活性的方法。取血清样品10μL,加入1 mmol·L-1 H2O2底液0.50 mL,于30℃恒温反应15 min,再依次加入0.02 mmol·L-1 BRMB溶液0.70 mL、0.1 mol·L-1冰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 4.2)1.00 mL和0.01 mol·L-1 Fe2+溶液0.08 mL,于室温反应20 min后用水定容至10 mL,测定体系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以煮死酶液为对照,按照同样的方法测定其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0。结果表明:CAT活性在0.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3个Zn(Ⅱ)/Co(Ⅱ)配合物{[Zn(H2L)(H2O)3]·H2O·0.5H4L}n(1)、{[Co(L)0.5(4,4'-bpy)]·0.5H2O}n(2)和{[Co(L)0.5(pbmb)(H2O)]·H2O}n(3)(H4L=5,5'-(hexane-1,6-diyl)-bis(oxy)diisophthalic acid,4,4'-bpy=4,4'-bipyridine,pbmb=1,1'-(1,3-propane)bis-(2-methylbenzimidazole))。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链结构。2为拓扑符号为(64·7·8)(6·72)的三重穿插网络结构。3是拓扑符号为(4·62)(42·62·82)的(3,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呈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2D配位聚合物[Tb(1,4-bdc)1.5(phen)(H2O)]n(1)(1,4-H2bdc=对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相邻的Tb(Ⅲ)离子与4个1,4-bdc2-通过—O—C—O—桥联成双核单元,并进一步通过1,4-bdc2-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荧光实验证明配合物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制检测Fe3+,Ksv=8.39×103 L·mol-1,检测限为0.017μmol·L-1。  相似文献   

5.
以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1,4-BDF)和Zn(NO3)2·6H2O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1,4-BDF)(BMIP)·H2O]}n,并用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具有独特的1维环状锯齿链结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位聚合物对罗丹明B(Rh B)和亚甲基蓝(MB)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降解效率分别为79.7%和93.9%。此外,固体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性质并且对苯胺(Aniline)和硝基苯(NB)具有良好的荧光传感性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58×10-3 mol/L和5.43×10-3 mol/L。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从磷酸铁锂废料中提取FePO4·2H2O,并研究了回收过程中杂质形成的机理。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绘制了298和363 K时Fe-P-Li-H2O体系的电势(φ)-pH图,结果表明当pH≤5.0时,Fe(OH)3相可以自发地转成FePO4·2H2O相,从而得到高纯的FePO4·2H2O。但实验结果发现当溶液中铁、磷的物质的量之比(nFe∶nP)为1∶1,合成pH为1.5~2.2时得到的FePO4·2H2O中存在Fe(OH)3杂质,这是因为在共沉淀过程中少量Fe3+以Fe(OH)3快速沉淀,而陈化时Fe(OH)3相转化速率慢,因此FePO4·2H2O中含有Fe(OH)3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2D配位聚合物[Tb(1,4-bdc)1.5(phen)(H2O)]n(1)(1,4-H2bdc=对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相邻的Tb(Ⅲ)离子与4个1,4-bdc2-通过—O—C—O—桥联成双核单元,并进一步通过1,4-bdc2-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荧光实验证明配合物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制检测Fe3+,Ksv=8.39×103 L·mol-1,检测限为0.017μmol·L-1。  相似文献   

8.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H3)2NH2]2[Eu63-OH)8(EDDC)6]·8DMA·3MeOH·6H2O[JLU-MOF128,H2EDDC=(E)-4,4′-(乙烯-1,2-取代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荧光配体H2EDDC的引入,JLU-MOF128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性能,在DMF溶液中对Fe3+、2,4,6-三硝基苯酚(TNP)和2,4-二硝基苯酚(2,4-DNP)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K<...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邻菲啰啉(phen)和氨三乙酸(H3nta)钴配合物Co(phen)2Cl2(1), Na[Co(nta)]·H2O(2), [Co(phen)2(H2O)2][Co(nta)(phen)]2·12H2O(3), 对配合物3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1.2448(2) nm, b=1.5898(3) nm, c=1.7412(3) nm, α=91.746(3)°, β=97.807(3)°, γ=103.745(3)°, V=3.309(1) nm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室温下这3种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变化, 确定配合物1和3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 分析了配合物1和3与BSA相互作用时的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函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讨论了这2种配合物分别与BSA相互作用时的作用位点、 作用力的类型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构筑块策略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萘基的直线型有机羧酸配体4,4′-(9,10-naphthalenediyl)bis-benzoic acid(H2NDBA), 以构筑特定的骨架结构. 利用调节剂法, 通过八水合氯氧化锆与有机配体H2NDBA的溶剂热反应, 合成了具有预期fcu拓扑结构的[Zr6(μ3-O)4(μ3-OH)4(NDBA)6]·7DMF·4H2O(JLU?MOF100). 该MOF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得益于有机配体中的萘基团, JLU?MOF100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质, 基于荧光猝灭效应, 在水中对硝基芳烃爆炸物展现出良好的荧光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Fe–Pr-included 2-germano-20-tungstate [Pr(H2O)8]2H2[Fe4(H2O)4(pca)4Ge2W20O72]·34H2O(Hpca=2-pyridinecarboxylic acid)(1) was hydrothermally prepared. Its polyoxoanion comprises one tetra-Fe incorporated [Fe4(H2O)4(pca)4Ge2W20O72]...  相似文献   

12.
利用(NH4)2SiF6修饰大孔玻璃基底后,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SIFSIX-3-Ni膜, 并研究了温度和浓度对制备SIFSIX-3-Ni膜的影响. 能谱分析(XPS)结果表明大孔玻璃表面引入了氟元素. SIFSIX-3-Ni膜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峰位置和模拟结果一致, 表明成功制备出SIFSIX-3-Ni膜. 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中观察到膜连续均匀, 厚度约为20 μm. 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 活化前的膜没有客体分子. 单组分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H2, CO2和N2渗透量分别为6.83×10 -6, 7.42×10 -7和8.89×10 -7 mol·m -2·s -1·Pa -1, H2/CO2和H2/N2的理想分离比分别为9.20和7.68. 在连续测试5 h后, H2, CO2和N2渗透量基本保持不变, 表明SIFSIX-3-Ni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FLN/OS-LDH复合体(FLN: 荧光素, OS: 1-辛烷磺酸钠, LDH: 镁铝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和对Fe3+的识别性能. 固态时, FLN不发光, 而FLN/OS-LDH复合体呈黄绿色荧光(发射波长为565 nm), 是荧光素(FLN)的特征发射光. 在甲酰胺(FM)中可将该复合体方便剥离为胶状悬浮液, 其发射波长发生蓝移, 为绿光发射(531 nm). 研究了复合体剥离液对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特性, 发现其对Fe3+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很强, 远优于其它离子(Mg2+, Ni2+, Co2+, Cu2+, Zn2+, Pb2+, Cd2+和Hg2+). 该复合体与Fe3+结合发生荧光猝灭现象, 可将其用作检测Fe3+的荧光传感器. Fe3+检测限为1.27×10-7 mol/L, 猝灭常数(Ksv)为3.44×102 L/mol.  相似文献   

14.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对称三羧酸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H3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3L2(H2O)3]·6DMF}n(1)和{[Cd3L2(H2O)4]·3DMA}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形成3,6-连接的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分别为:(45.64.86)(432和(612.83)(632。此外,还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4种Sm3+配合物, 即{[SmZn(2,5-pdc)2(tp)0.5(H2O)]·2H2O}n(1), [Sm2Zn2(C6H5COO)10(Imh)2(H2O)2](2), {[Sm2(NO2C6H4COO)6(H2O)4]·H2O}n(3)和{[SmN(CH2COO)3(H2O)2]·H2O}n(4)[2,5-pdc=2,5-吡啶二羧酸根, tp=对苯二甲酸根, C6H5COO=苯甲酸根, Imh=咪唑, NO2C6H4COO=对硝基苯甲酸根, N(CH2COO)3=氨三乙酸根].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在室温下测定了其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以及在近红外区和可见区的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 4种配合物在近红外区或可见区均出现Sm3+离子的特征发射. 这是形成配合物后, Zn-配体部分和配体对Sm3+离子发光的敏化作用所致. 此外, 讨论了不同有机配体或d过渡金属离子对Sm3+离子发光的影响, 并分析了配合物中Sm3+离子的近红外发射带位移、 劈裂和加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 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 结果表明, 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 其键合常数为7.09×106 L/mol, 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 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相似文献   

17.
选用(1,1’:3’,1"-三联苯)-3,3",4’,5,5",6’-六羧酸(H6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Tb3+离子反应得到配合物[Tb(L)0.5(H2O)2]·7H2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a=2.661 61(7) nm,b=1.421 03(4)nm,c=2.109 88(6) nm。拓扑计算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6,6)-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符号为(48.66.8)(49.66)。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可以快速检测水溶液中的二甲硝咪唑和四环素且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回收性好。通过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揭示了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Cu3(ppda)3(tib)2(H2O)4]·6H2O(Cu-MOF)的合成、结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性能。在Cu-MOF中,1,4-苯二乙酸(H2ppda)和1,3,5-三(1-咪唑基)苯(tib)配体交替连接Cu离子形成二维层,层与层之间通过trans-ppda2-相互穿插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Cu-MOF对亚甲蓝(MB)的催化效率为97%,最高反应速率常数为0.019 7 min-1。光催化降解机理:在光的激发下,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发生分离,并与O2、H2O、H2O2反应生成活性物质,将染料降解为CO2和H2O。在MB溶液中加入NaCl(200 g·L-1)后,Cu-MOF的吸附量有所提升(87.23 mg·g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和直接沉淀法, 设计合成了5例由过渡金属(TM)-联咪唑配阳离子与Dawson型钨磷酸阴离子构成的多金属氧酸盐(POM)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Ni(H2biim)3]4[Ni(H2biim)2(P2W18O62)2]·2H2O(1), [CoIII(H2biim)3]2[P2W18O62]·8H2O(2), [Cu(H2biim)2]3[P2W18O62]·4H2O(3), [CoII(H2biim)3]2H2[P2W18O62]·9H2O(4)和 [Ni(H2biim)3]3[P2W18O62]·2H2O(5); 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SC-XRD)、 红外光谱(IR)和热重-差热分析 (TG-DTA)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1~5作为载体用于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时, 显示出了较高的酶固定化能力. 另外, 利用圆二色光谱(CD)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方法评价了固定化酶HRP/1~HRP/5的重复使用性、 储存稳定性和检测过氧化氢(H2O2)的性能. 由于该类POMs与HRP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利用简单的物理吸附法即可实现POMs对HRP的固载. POMs对酶的固定不但提高了HRP对使用及储存环境的耐受性, 同时也拓展了POMs在酶固定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5种钯配合物Pd(bipy)Cl2, Pd(phen)Cl2, [Pd(dien)Cl]Cl, trans-Pd(NH3)2Cl2和cis-Pd(NH3)2Cl2对结核杆菌RecA intein蛋白质剪接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trans-Pd(NH3)2Cl2的抑制活性最好, IC50=3.3×10-5 mol/L. 钯配合物通过与intein的第一个氨基酸(半胱氨酸)配位, 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剪接活性. 荧光猝灭的动力学数据表明, 配体的大小会明显影响钯配合物与intein的相互作用, 配体越大, 作用越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