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R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4月我院R ICU机械通气患者81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31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5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诊断、伴随疾病、APACHEⅡ评分、住R 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在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伴随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可能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护士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测,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死亡率、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能降低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基本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科时间顺序将2012年3~9月ICU收治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介入早期运动疗法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维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血气分析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VAP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促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ICU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减少住ICU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FVC,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缩短住ICU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对性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气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气道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死亡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和护理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EICU机械通气患者173例,随机分为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78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95例,分析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伴发疾病、危重病评分系统表(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5.1%,与呼吸道疾病、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相关,P<0.05.结论 呼吸道疾病、长时间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红梅  陈双凤 《妇幼护理》2024,4(1):142-144
目的 探讨目标监测与强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80例ICU收治的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实施目标监测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基于目标监测的强化护理.对比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更低,祛痰次数和反复机械通气次数更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更短(P<0.05).结论 基于目标监测强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将128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用等渗盐水行口腔护理,观察组用2.5%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方法及时间相同。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照组42.42%、观察组24.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护理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住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3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3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或伴发肺心病、APACHEⅡ评分、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对VAP的影响。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1.51%,其与原发或伴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高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个体化综合护理对预防VAP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方面应用过氧化氢和碳酸氢钠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护理以及2. 5%的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擦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1.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口腔擦拭。比较两组患儿口腔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过氧化氢联合碳酸氢钠的双重清洁灭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韩芳  王敏  沈菲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29-1030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共26例,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评价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较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好,但需加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氧水联合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48 h以上且最终治愈出院的46例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双氧水联合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内痰培养阳性和阴性病原菌检测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口腔感染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痰培养病原菌阳性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口腔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痰培养病原菌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氧水联合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能有效清除新生儿口腔定植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感染率同时也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将60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平卧位置、预防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23、3.12、2.87、2.34.结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取半坐卧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12月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在院期间的死亡率。两组相比较发现,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短,同时在院期间的死亡率也较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并缩短临床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43-3444
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分泌物菌落滞留情况。观察组人工气道置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性肺炎发生率、革兰阳性菌滞留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呼吸机集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机集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ICU镇静患者实施每日唤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70例ICU内行机械通气镇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不实施每日唤醒,观察组于入ICU次日起行每日唤醒,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镇静时间和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气管切开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并行镇静处理患者实施每日唤醒处理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镇静时间和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可降低气管切开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检测价值,并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20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48h,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纳入患儿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78)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127)。所有患儿均于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48h后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白细胞计数(WBC),测量体温变化,统计病原菌检查结果。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存活情况,根据存活情况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48h后血清PCT、CRP、WBC及体温。结果 20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检出率为38.0%(78/205),共培养病原菌133株,包括革兰阴性菌96株、革兰阳性菌24株、真菌13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机械通气后PCT、CRP、WBC、体温显著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存活56例,死亡22例。死亡组机械通气48h后血清CRP、WBC、体温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死亡呈正相关。结论高PCT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可协助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对患儿预后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