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升宝  刘小辉  陈奉民  邓耀 《公路》2021,66(10):158-162
重庆太洪长江大桥主桥为跨径808m的单跨简支悬索桥。主桥采用静力限位和动力阻尼组合约束体系,加劲梁采用钢箱梁,加劲梁全宽39.6m,高3.0m;为减轻疲劳效应,主梁焊接接头采用名义熔透深度为80%的加劲肋板厚,采用整体阶段吊装工艺,桥面铺装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体系。主缆采用强度级别为1 860 MPa的热镀锌高强钢丝,缠包带加除湿机防护体系,PPWS法施工。桥塔为钢筋混凝土门形塔,承台桩基础。南川岸锚碇受总体设计及地形条件限制,采用隧道锚,为国内首座位于极软岩层中的隧道锚;两江新区岸锚碇采用重力式锚碇,前端小后端大的平面造型,原槽现浇工艺,增加了锚碇的侧向摩阻力。  相似文献   

2.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施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悬索桥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载结构,隧道式锚碇与重力式锚碇相比,能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但是施工难度较大,涉及技术问题较多。以丰都长江大桥为例介绍了隧道式锚碇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为(290+1160+402)m双塔简支钢箱梁悬索桥,江北侧为国内千米级悬索桥首次在软岩上修建隧道锚。通过地质钻孔、室内试验、斜硐勘探、原位试验等多种方式研究确定合理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隧道锚设计。隧道锚轴线长90 m,其中锚塞体段长45 m,倾斜角度为40°;前锚面尺寸为9.04 m×11.44 m,后锚面尺寸为16 m×20 m。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缩尺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掌握隧道锚与围岩的破坏变形模式和流变特征,确定隧道锚的承载力为8P,保证了结构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某长江大桥为例,介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的结构设计要点,采用静力学方法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地基应力进行详细计算以及三维实体有限元方法对锚碇结构进行应力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结果对锚碇整体和局部设计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悬索桥重力式锚碇设计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明虎 《公路》1999,(7):16-23
结合目前部分已建成或将建悬索桥锚碇的设计试验,并以厦门海沧大桥的锚碇设计为例,着重介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焦长洲  高波  汪海滨 《公路》2008,(4):60-64
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FLAC3D)对隧道式复合锚碇中岩锚、锚塞体单独作用下及整体共同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受力体系在不同主缆拉力及不同岩锚预应力工况条件下,岩体的变形和应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岩锚及锚塞体单独作用下均能满足悬索桥的受力及稳定性要求,合理的岩锚初始预应力值有利于隧道式锚碇的受力分配及承力时机,岩锚和锚塞体的系统刚度匹配决定了隧道式复合锚碇的极限承载比例分配,分析结果对隧道式锚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绿汁江大桥为主跨780 m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玉溪岸隧道锚处围岩条件较差且左、右幅锚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将左、右幅锚设计优化为非对称方案,将右幅锚前锚室与部分锚塞体底面改为弧形,右幅锚塞体长度增加5 m,锚碇中部截面突变处理。为研究优化后隧道锚及围岩的稳定性,采用简化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优化后隧道锚拉拔稳定系数和围岩稳定系数,以及隧道施工对隧道锚和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2种方法计算的隧道锚拉拔稳定系数均大于2.0,围岩稳定系数大于4.0,均满足规范要求;隧道施工对右幅锚各剖面计算点位移影响很小,右幅锚围岩未出现拉应力,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边坡开挖的工作面和锚碇后锚室后方,隧道施工对隧道锚的安全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江忠贵 《世界桥梁》2006,(2):31-34,58
万州长江二桥主桥锚碇采用了隧道式锚碇与钻岩锚组合结构,设计计算采用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和比较,并对钻岩锚及锚碇锚固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某大桥隧道锚碇及围岩体在张拉荷载下的变形状态及时效特性,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大桥隧道锚碇系统进行三维粘弹塑性数值模拟。根据地质资料以及混凝土锚碇结构尺寸,建立隧道锚碇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岩体与锚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锚碇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由于施工开挖引起的锚碇和隧道围岩的位移及其应力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岩体的流变力学特性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锚碇和隧道围岩的变形均有所增加;与弹塑性计算结果比较,施加荷载后经流变分析得到的隧道顶拱和底板的切向应力有所降低,拉应力的量值及拉应力区的范围减小,塑性区体积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虎门大桥东锚碇基坑的深开挖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门大桥东锚碇基坑采用深开挖,最大开挖深度50.8m,最陡开挖坡度约为1:0.15~1:0.2,本文就其方案的选取,实施及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结合梁悬索桥,加劲梁跨径布置为(200+2×850+200)m。该桥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圆形嵌岩地下连续墙基础。地下连续墙外径68m、壁厚1.5 m,底板厚6 m,顶板厚14.5 m。导墙由2个L形钢筋混凝土墙组成,墙间距1.6 m;帽梁总宽4.0 m、高2.5 m;内衬厚1.5~2.5 m;在地下连续墙外围设置环形防渗帷幕。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的受力,进行结构配筋。采用软件FLAC3D建立基坑及周围土体三维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对长江大堤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施工时,周边建筑及长江大堤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悬索桥新型岩孔锚构造与特点,并结合设计实例说明岩孔锚相对于传统重力式嵌岩锚、岩洞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天津富民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缆在主跨自锚于主梁两侧,边跨锚固于重力式地锚.主、边跨锚碇是本桥关键构件.主要介绍主、边跨锚碇的构造和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新型沉井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悬索桥。该桥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多圆孔环形截面新型沉井结构。沉井中间大圆孔内设置十字形隔墙,圆环内沿圆周均布有小直径井孔。沉井总高43 m,共分8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第2~8节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北锚碇施工中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壁增加空气幕等措施减小施工难度及风险。采用软件FLAC3D对沉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估施工安全性能、施工引起的环境效应及运营加载后锚碇基础的变形等。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分节下沉施工过程中其结构、地面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可有效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悬索桥隧道锚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玉  廖朝华  彭元诚 《公路》2007,(11):21-27
隧道锚具有环境扰动小、性价比高的特点,是悬索桥较理想的锚碇形式,但受地质条件以及人们对岩体性质的认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大跨径悬索桥中应用不多,相关文献也不多见。本文结合进行我国首座采用隧道锚的大跨径悬索桥—四渡河大桥隧道锚的设计及取得的成果,系统介绍了悬索桥隧道锚锚址的基本特点、锚体尺寸拟定、锚固系统选择以及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应注意的问题,便于隧道锚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寸滩长江大桥主桥为250m+880m+250m的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该桥设2根主缆,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全桥共布置57对吊索,吊索采用预制平行钢丝束,与索夹采用销接式连接方式。主索鞍为全铸式结构,鞍底设置座板作为滑动副。散索鞍为底座式结构,底部设置柱面钢支座。主缆锚固系统采用型钢锚固系统。加劲梁采用流线型扁平式封闭钢箱梁,梁高3.5m,宽42m。南、北锚碇均为重力式锚碇,现浇扩大基础,锚体在平面均呈U形。桥塔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结构,两塔柱竖直布置,基础为分离式承台桩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四渡河特大桥隧道式锚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围岩稳定状态、锚碇变位机理和拓扑效应。就锚碇体轴线倾角、长度、夹持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对锚碇位移和岩体安息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夹持角控制着锚碇变位和破坏机理,夹持角过小时锚碇压密围岩土体,较大时锚碇前端附近土体则产生剪切破坏;锚碇长度影响接触面围岩应力量值,表现为非线性的自组织临界特征;锚碇体粗细对系统主要监控参数的贡献相对均匀。给出了锚碇拓扑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为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三塔悬索桥方案设计的技术理念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杨进 《桥梁建设》2007,(3):33-35
介绍了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环境、主桥桥型布置与结构体系,分析了中主塔的结构行为,简述了相应的设计对策及其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新型三塔悬索桥得以采用的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