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辰 《中医药信息》2011,28(2):74-76
闭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特色和优势,对中医古籍中闭经的证治源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现状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补肾健脾法在慢性肝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所展现出的特色优势,并对涉及的慢性肝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做了相应研究,为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从中医藏象相关理论及五行生克制化角度探讨肝、脾、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补肾健脾法与慢性肝病的理论溯源及中西医相关机制的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明确了慢性肝病的病位虽然在肝,其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因脾土亏虚,中焦失健,运化失职,而致土壅木郁,肝木失疏;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体失养,肝络失和,木失条达,从而导致各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进而影响脏腑、气血、阴阳。通过从补肾健脾角度对慢性肝病的研究与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脾肾亏虚是慢性肝病发病的致病因素,也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关键环节与病理演变的最终归宿。补肾健脾法可以提高慢性肝病患者机体免疫调节能力,扶正以祛邪,促进脏腑气血调和,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病程的延缓及疾病的预后转归有积极意义。补肾健脾法作为主线应贯穿于慢性肝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卵巢早衰的前期阶段,对于育龄期妇女,维持卵巢的正常排卵,及时阻止卵泡的过度消耗,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进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意义。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从五脏来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以期为本病的防治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脏疾病常见类型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目前临床上中医药联合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应用治疗NS效果较为显著。本文对肾病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证治规律等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临床证治思路,并着重就脾肾双补、活血化瘀、分期辩证结合等思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医证治糖尿病进行研究和讨论,总结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交流,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为糖尿病的认识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多年来诊治遗精时,在辨证与辨病,传统的中药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各型的治疗均配用知母、黄柏,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心肾不交型此型最为多见。每见梦中遗精,心悸头晕,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小便短黄,舌质红,脉细数。治宜养心安神,佐以滋阴清热之品。方用知柏安神定志汤(安神定志丸加知母、黄柏):茯神15g,茯苓12g,远志10g,党参30g,石菖蒲10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知母10g,黄柏10g。水煎服。如李某,男,20岁,未婚。于1986年4月20日就诊。自诉近半年遗精过频,每2~3天一次,有时每日一次,夜间睡眠不深,常因梦中与异性交媾  相似文献   

7.
全楷体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为核心症状包括认知、睡眠、食欲多种心理、躯体的症状群,其首发多在20岁前.本文以314例门诊18岁~35岁病人为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脏腑辨证分型立法,探讨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9.
从3个方面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证治思路。认为寒热并调是主要治疗原则;温经散寒、养阴清热、祛风除湿通络是具体方法;辨位、辨性、辨量、辨势、兼顾标本、综合论治贯穿证治的全过程。从治则、治法、方药、增效、防变等方面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蕊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44-24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肠辟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治疗手段因人而异,以中药内服与灌肠、栓剂、针灸等相结合,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以湿邪为主.如《医学心悟》载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明矣.然有湿热,有寒湿,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2)饮食不节(洁).平素嗜食肥甘、或误食不洁之物、或夏月饮冷,湿热寒湿内蕴,壅阻气机,气血搏结发为本病.(3)七情内伤.《证因脉治》日七情内伤痢之因,忧愁思虑则伤脾,脾阴既伤……气凝血泣,与稽留之水谷相胶固……而滞下之证作矣.(4)脏腑虚弱.首先责之脾肾.《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现代医家将本病病因病机总结为(1)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无论是外感寒热湿毒之邪,还是情志不遂肝郁所致,以及久病命门火衰引起的泄利,最终都表现为脾胃受损,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眩晕证证治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又是中医的病名、病证,凡西医的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等,基本上有眩晕表现,均可参此文辨证论治。该病以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为特征。《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云:“无虚不作眩”。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现又有“无瘀不作眩”理论。可见本病病机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风、痰、火、瘀五个方面,病位在心(脑)、肝、脾、肾。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为多见,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至于治法有从本从标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化痰、祛瘀、清火等法…  相似文献   

12.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永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78-878,895
本文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诊断、发病原因、病理机制、药物治疗作一简单概括,针对本病痰、瘀、虚的病机特点确立益肺气、通肺络、化痰瘀为治疗总则,并坚持分期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出发,分别从"痰可致瘀"理论、血瘀证的现代研究、中医体质学三个方面论述了血瘀证的防治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运用祖国医学理论 ,结合临床实践 ,分析了遗精梦泄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原则 ,提出了补益心脾摄精法、清心滋肾填精法、宁心固肾涩精法、安神健脑秘精法和宁心舒肝利窍法 5种治法 ,并介绍了相应方药。  相似文献   

15.
朱永红 《四川中医》1999,17(8):11-12
骨关节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骨与关节、发生结核性病变所致的骨病,本病要在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淋漓不尽,稀薄如痰,因其病变部位的不同,所以名称也不一,如发生在背脊部者称龟背痰,在腰椎两旁称肾虚痰,在髋关节称附骨痰,在膝关节称鹤膝风,在踝关节称穿拐痰。但无论其病变息在何处,其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基本是一致的,放近代统称为流痰。由于本病后期可出现骨蒸痨热的现象,因此又称为骨痨。1病因病机本病多系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致肝脾肾五脏失调,肉骨失养,筋骨不里,或先天不足,骨骼桑微,或因跌打损…  相似文献   

16.
钱立平  曾雅儒 《新中医》1990,22(11):16-17
急性心肌梗塞是死亡率高,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严重疾患,其死亡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据文献报导年过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从寒温结合理论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证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成民 《山东中医杂志》2020,(4):320-322,33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戾气范畴,其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侵袭人体所导致。根据寒温结合理论对发病起因、舌证特点进行探析,认为其病机属性与寒、湿、瘀、毒密切相关。通过散寒、化湿、解毒、祛瘀并宗扶正达邪之桂枝汤、三焦分治之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灵活化裁,随证加减,疗效较好。为新冠肺炎轻型证治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肺癌证治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四清 《陕西中医》2003,24(4):345-346,360
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肿 ,70 %~ 80 %的病人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因此总的 5年生存率很低 ,大约 8%~ 1 3% [1] 据我国1 996年发表的 1 990年全国肿瘤死亡抽样调查表明 ,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 38.0 8%、女性的 1 6.1 6% ,居首位 ;在农村占男性肿瘤死亡的 1 8.94% ,女性的 8.78% ,居第四位 [2 ] 。因此肺癌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古代文献中没有肺癌辨证论治方法的系统论述 ,有关论述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喘证”等文献中。《杂病源流犀烛》中云 :“邪积胸中 ,阻塞…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籍论痞满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穗平 《新中医》2001,33(10):5-7
从病名证候、病因病机、辨治特点等方面对中医古籍论述痞满证作一疏理,认为对痞满证的认识源于《内经》,辩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痞满证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中医古籍对痞满辨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炎,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上皮细胞侧免疫复合物沉积,无明显的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由于本病病因至今未明,故现代医学对此尚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