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研究进展:Ⅱ.电子现象...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相似文献   

2.
3.
用MOPAC-ET程序中AM1方法,计算了金属螺环化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的性质及它们与外加电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场F的不断增加,反应的势垒则不断降低,当F达到一定值时,反应的活化能为零,此时反应速率最大,计算还表明电子转移矩阵元VAB和重组能λ受外加电场的影响很小,而反应热则与之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不久以前,本文的作者之一在试图合成C_9H_7CeCl_3时,得到了非预期产物[Ce(THF)_5Cl_2]~+[Ce(THF)Cl_5]~-(THF=四氢呋喃)的单晶,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混价配合物的分子由合Ce(Ⅲ)的配阳离子和含Ce(Ⅳ)的配阴离子组成,它的培养成功为研究铜系元素4f轨道的成键作用及对比镧系离子价态变化对其成键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本文用INDO方法研究了铈离子混价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5.
应用"相应轨道变换"和"广义"密度矩阵的方法,向MOPAC程序包中加入了新的功能,使其能处理电子转移反应中的部分参数.然后用此程序包中AM1方法对具有螺环结构的分子进行处理,计算了化合物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下的势能面、反应热△E,重组能λ及电子转移矩阵元VAB,结果表明,λ,VAB受外加电场的影响较小,而△E则与之成正比.对标题化合物1的计算结果也同ab initio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其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说明本方法在计算电子转移方面是可靠的.与ab initio方法相比,本程序不仅适用于计算较大体系(如生物大分子),而且还具有速度快,耗时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abinitio方法,在UHF,UMP2及不同基组3-21G,6-31G^*,6-311+G^*和UMP2(full)/6-311+G^*水平上,研究了O~2/O~2^.^-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优化了电子转移前后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研究了体系能量的变化,计算了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的内重组能。对UHF方法和UMP2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UHF方法由于没有考虑组态相互作用,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UMP2(full)/6-311+G^*水平上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UMP2(full)/6-311+G^*水平上计算了气相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在优化了电子转移复合物结构的基础上考虑了溶剂效应的影响,计算了水溶液中的溶剂重组能。研究结果表明O~2/O~2^.^-体系电子转移反应的活化能主要来源于溶剂重组能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该反应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常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了由9,10-二氰蒽(DCA)敏化的2-烷基-1,1-二苯乙烯1a—1b(Ph_2C=CHR,R=Me,Et,Pr)的光氧化反应及其机理。反应给出主要产物二苯酮,次要产物为环氧化物及其氢转移重排产物。产物分布特征、量子收率、氧化电位与热力学分析、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关系等结果均表明该反应是通过DCA敏化循环链的电子转移进行的。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DCA的电子自旋共振谱的检测亦为上述电子转移反应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在1,1-二苯乙烯双键上引入烷基时,其光氧化反应仍按电子转移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9.
(SO4.-)诱导含硫三电子键自由基的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248nm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SO4^·-单电子氧化D-甲硫氨酸*Met)、L-甲硫氨酸甲酯(MME)和甲硫氨酰甲硫氨酸(Met-Met)的反应过程。观察到反应过程中生成3种含硫三电子键自由基中间体,[S∴S]^+、[S∴N]^+[S∴O],并分析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靛蓝胭脂红在SnO_2透光电极上的复相电子转移动力学参数。由光谱电化学和电化学两种实验方法测定。前一方法为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法((SPS/CA)。后一方法为循环伏安法。两种方法的数据处理中均应用了计算机拟合, 较之文献中常规的工作曲线法更为简便、正确。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十分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动力学参数值与靛蓝胭脂红的浓度和溶液pH有关, 为靛蓝胭脂红在水溶液中的状态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吴国是  杨晓梅 《化学学报》1996,54(10):979-987
电子气近似中的电子相关能与量子化学中的Hartree-Fock相关能在定义上不相互等同。作者从假想的、含N个电子的"有限电子气"出发, 通过比较这类体系与无限电子气在物理模型上的差异, 合理地把电子气相关能定量地分解为单电子自相关、电子自旋平行相关以及Hartree-Fock相关三个部分。并阐明了各组分的构成随N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Hartree-Fock与密函混合处理方案, 无须借助任何经验参数, 仅通过简捷的计算即可实现原子和分子的相关能校正。平均误差为4.2%, 优于CI-SD和MP4等Hartree-Fock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The nitrosodisulfonate anion radical, NO(SO3)2 2-, a single electron oxidant, reacts cleanly with an array of metal-center reductants. Rates for substitution-labile species generally fall in the range 104 -105 M-1 s-1, both for le-[EuII, FeII(EDTA)] and 2e-(UIV, InI, GeII and SnII) reagents. The more weakly reducing donor VO2+ reacts more slowly (3 M-1 s-1 at 22°C) and the substitution-inert complex Fe(CN)6 4- still more sluggishly. Reductions with the non-metal related donors, azide, formate, hypophosphite, hyponitrite and H22AsO3 -, fall in the range 10-4 -10-2 M-1 s-1. Reactions yield the product HON(SO3)2 2-. Kinetic decay curves feature no irregularities reflecting formation or loss of one or more transients on a time scal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main conversion, indicating that the experimental rates pertaining to the 2e reductants and to hydrazine (a 4e reductant) are determined by the initial le transfer and that follow-up steps are rapid. The usual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lementary and noncomplementary redox reactions applies poorly to reductions of NO(SO3)2 2-. Rapid reductions require (1) an adequate potential difference, (2)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ner-sphere path and (3) the availability of one or more nonbonding electrons at the reducing site. Substitution-labile metal-based reducing centers embracing a wide range of formal potentials, both le- and 2e- donors, may react speedily, although the latter group must operate in steps.  相似文献   

14.
胡惟孝  蒋明谦 《化学学报》1991,49(7):625-633
用电子吸收光谱法, 研究了五个电子受体系列和三个电子给体系列以及非同系列的给、受体共48个化合物间的弱电荷转移络合作用。发现所研究的同系列给体与同一受体作用; 或同系列受体与同一给体作用; 或同系列给体与同系列受体作用, 一般存在着明显的CT络合与表观不络合的现象。通常情况下, 同系序数大的化合物呈现表观不络合;有时, 同系序数大和小的化合物, 即同系物的两头均呈现表观不络合现象, 对此种现象用给、受体间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Gold, Au/Ag, Au/Pt and Au/P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ith varying mol fractions were synthesized in ethylene glycol and glycerol, using the microwave technique in the presence of a stabilizer poly(N-vinylpyrrolidone) (PVP). It was found that bimetallic colloids of Au/Ag, Au/Pd and Au/Pt form an alloy either on co-reduction of respective metal ions or on mixing individual sols.  相似文献   

16.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伯研究中,电子传输材料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现存在的材料存在着不同的缺点。因噁二唑环的高的电子亲和性,噁二唑衍生物是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如:2-(4-叔丁苯基)-5-联苯基噁二唑(PBD),但容易结晶和低的电子? 缀托韵拗屏怂挠τ谩N说玫叫碌挠行У牡缱哟洳牧希疚囊脏绶晕鹗挤从ξ锞獯Ⅳ人峄Ⅴセ苯獾炔街韬铣闪肃绶远k拢偻ü绶远k掠胂嘤Φ娜〈郊柞B人鹾稀⒐鼗返姆椒ń坏缱拥泥绶曰泛透叩缱忧缀托缘泥绶曰吠币耄铣闪巳中碌暮绶曰穱f二唑衍生物2,5-双[2,2'-双(5-取代苯基)-1,3,4-噁二唑]噻吩(R-OXDR=H,OCH~3,CH~3)。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 阅芙辛瞬舛āU馊只衔锒荚诟悍较虺鱿至艘欢钥赡娴难趸乖澹纱说玫狡涞缱忧缀褪?EA)分别为-3.10eV,-3.07eV和-3.08eV,其EA值都高于常用? 牡缱哟洳牧螾BD。R-OXD的高电子亲和势有利于电子从阴极注入。并且由时间渡? 椒?TOF)测得R-OXD的电子迁移率达到10^-^4cm^2/V.S(E=10^6V/cm)。所以R-OXD有可能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卟啉-紫精与花生酸镉混合LB膜,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膜中卟啉基团的聚集及取向, X射线衍射说明混合LB膜具有层状有序的周期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膜的表面压可使聚集成"微畴"的卟啉-紫精均匀分布在花生酸镉单分子层中, 随膜表面压的增大, 小的"微畴"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微畴"。电子衍射说明混合膜中两组份分相存在, 且都为六角对称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含不同浓度电子清除剂CCL_4或正穴清除剂吡啶的苯溶液和环己烷溶液中o-Ps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己烷中电子和正离子的迁移率是很高的,苯中的迁移率也较高,但比环己烷中的小些。由我们导出的有关正穴清除剂使o-Ps强度增加的关系式表明,o-Ps强度的增强或抑制是电子清除和正穴清除这两个过程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从卤仿和氢氧化钠生成二卤卡宾的反应,根据化学和物理研究证明,是一单电子转移(SET)的反应机理.在类卡宾、三卤碳阴离子和二卤卡宾间设有平衡存在,卤素交换是单电子转移过程中形成的三卤甲基和二卤甲基游离基所引起的,它优先于卡宾对C=C的加成而发生,反应的初始电子给予体是CX3主要电子接受体是过量存在的卤仿.  相似文献   

20.
用电子光谱法研究了一种由六个碳原子的脂肪二酰胺链连接两个四苯基卟啉的双核钴(Ⅱ)配合物(Co~2PP~4)在DMF溶液中与双氧的可逆结合作用,测定了反应的Hill系数n=1.84,△G^0(298K)=-12.3kJ·mol^-^1,P~1~/~2=6.8kPa,热力学数据表明Co~2PP~4分子内两个金属卟啉环之间存在着强的协同作用。由双卟啉双钴(Ⅱ)配合物与双氧作用形成的配合物经ESR证实为超氧金属配合物,结合方式属于Co-O~2^-超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