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制钢铁企业能量平衡表,其目的是用以说明企业的能源购入,能源转换至最终消费过程中复杂的数量平衡关系(表1)。把所耗的燃料和动力都以标准煤的形式表示,这样就能从数量上核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并可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相比较,并为制订企业节能规划提供依据。而试用货币形式编制此表是为了把能耗状况与企  相似文献   

2.
陈敏 《山东冶金》2007,29(5):45-45
专家指出,按中国统计局的分析,2005年中国工业消耗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6%,工业消耗能源最多的是钢铁工业,占全国能耗的16%(扣除钢铁企业能源转换供给社会部分,实际消耗约占全国总量的14.5%~15%)。按2005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钢协会员企业)平均水平与国外先进产钢国比较,中国能耗高出9.85%~17.23%(考虑轧钢工序能耗和成材率差异)。  相似文献   

3.
冶金工业的能源消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14—16%,其中钢铁企业约占12~14%,焦化企业能耗约占钢铁企业能耗的10%,可见焦化企业是一个主要能耗工序,因此降低焦化企业能耗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焦化企业的能源工作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多数焦化厂能源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手段不完善,节能无章可循,技术力量薄弱,所以能耗较高。以1979年为例,从全国十四个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的焦化厂能耗分析可知,焦化企业能耗是较高的,平均吨焦能耗203.6公斤标准煤,而日本君津厂只有162公斤标准煤。厂际之间也很不平衡,先进厂和后进厂能耗指标之间相差达1.62倍。鉴于此种情况,焦化企业急需积极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的钢铁企业提出了新的节能战略,即节能不仅仅是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还要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对煤炭能源的转换功能(据估计,钢铁企业85%的一次能源需通过转换后利用),多产煤气,用它来代替高品位的能源——天然气、石油产品和提高企业电力自给率(用多余煤气发电),以便用最少的煤炭能源来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另外,还可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重点和地方钢铁企业共有280个热轧车间、422座轧钢加热炉。1981年消耗能源436万吨标准煤,约占钢铁企业能耗总量的7%。其中,耗油量约占钢铁企业烧油总量的35%。因此,努力降低轧钢加热炉能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钢铁企业各种能源的生产、转换和使用直至废气排放的过程构成了钢铁企业的能量流动过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了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产品的生产、转换和使用过程直至废气排放的能量流图;基于能量流图,建立了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分析了钢铁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流的变化对企业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当前能源紧张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消耗。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约占总能耗的16%,而且钢铁工业的能源有效利用率是较低的,因此降低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轧钢生产能耗约占钢铁企业中总能耗的13~14%。目前随着能源的紧缺,世界很多国家的钢铁企业广泛地开展了连铸坯热送、热装或直接轧制新工艺。从发展看,以  相似文献   

8.
刘飞  蔡九菊  董辉 《工业炉》2011,33(3):33-35,51
热电厂是钢铁企业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热电联产的碳排放量关系到整个企业碳减排成效。采用单位能源产品碳排放量指标,结合分析来评价热电厂的碳排放量,将单位能源产品碳排放量分解成最小排放量和附加排放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联产通过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热电厂是钢铁企业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热电联产的碳排放量关系到整个企业碳减排成效。采用单位能源产品碳排放量指标结合火用分析来评价热电厂的碳排放量,将单位能源产品碳排放量分解成最小排放量和附加排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联产通过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钢铁联合企业的能源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约为30%,而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产值占工业规模企业总产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难以有效、大规模使用,成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从企业实践看,成熟的节能技术已被国内钢铁企业普遍采用,新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较少。因此,基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广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利用技术,对钢铁生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  相似文献   

11.
孙浩 《中国钢铁业》2014,(10):27-29
一.钢铁企业节电的价值取向分析 近年来,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问题被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由于能源总量的制约,节能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开始把关注重点从单纯的热能高效利用转到热能和电能兼顾,钢铁企业正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力系统从电源、微电网到终端负荷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以期把钢铁企业节能工作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网络模型仿真及组态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各工序及设备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及其产消转换关系为基础,把整个钢铁企业划分为五个子系统:生产系统、能源转换系统、回收系统、库存系统、连接系统,分别建立了能源产消单元模型,接着建立了整个企业的能源系统网络模型,并定义了其形式化模型,然后设计开发了用于钢铁企业能源仿真的工厂组态软件。针对某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现状,利用所开发的组态软件,设计出能源系统的组态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仿真模型和组态软件进行了验证,仿真数据与实际数据误差较小,能够反映企业能源产消现状。  相似文献   

13.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据统计,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现代钢铁企业是集钢铁产品制造、生产过程能源转换及回收利用、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三大功能于一体,具有显著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特点的绿色产业。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钢铁企业构建优化的"能量流网络",充分发挥能源转换功能,进而实现高层次系统节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能量流网络构建,当前缺少具有理论依据和高度可比性的钢铁企业用能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首先根据单工序的热平衡和平衡分析,比较了热分析和分析指标的各自优缺点,并结合能级分析和热经济学分析,最终提出了一套综合热效率、效率、能级匹配和经济成本的钢铁企业能量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评价指标可对钢铁企业的能量流网络构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工矿企业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通过消耗一定的能源取得的。据统计,各地生产的自来水约有60~80%是供给工矿企业的生产用水。一个年产150万吨钢的钢铁企业,全年用水量约4亿m~3,耗电0.92~1.44亿度。1978年11个重点钢铁联合企业的吨钢用水综合指标为136~416m~3,平均为243m~3。而日本1975年10家主要钢铁企业的吨钢用水综合指标为112~250m~3,平均为140m~3,两者相差甚远。说明我国钢铁企业用水浪费很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编制能源平衡表是企业能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企业节能增产及合理地分配能源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能源平衡表是根据能量在转换过程中始终保持总量不变的原理制定的。平衡表的作用是用图表形式真实地反映出企业一次能源投入量及其在企业内转换成二、三次能源并最终消费在终端工序中的企业能源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和污染物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涛  蔡九菊 《钢铁》2006,41(4):82-87
建立了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和污染物流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和能源转换过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工序能耗、产品能值和吨钢能耗表达式;同时考虑钢铁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产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提出了工序、产品和吨钢环境负荷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了钢铁生产过程中影响上述指标的各种因素,以及能量流、物质流和污染物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应用建立的分析模型,研究和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和环境负荷的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电力是能源的一种,是钢铁企业生产的基本动力。充分发挥电力能源的作用是节电的根本途径。本文仅就钢铁企业节电的问题加以探讨。一、钢铁企业用电概况钢铁企业是电能消耗的主要用户,耗电值在全国各企业中占第二位。从钢铁企业目前供用电情况的分析来看,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耗电量值大。就拿鞍钢来说,年总耗电量占东北电网总耗电量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19.
能源成本管理是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全口径能源成本管理创新的实施与实践,是对钢铁企业如何通过管理手段实现能源成本最优进行的系统总结和提炼,在企业的控制与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能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概念和内涵逐步趋于统一。作为建设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分布式能源是传统能源系统的一场革命,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钢铁工业是高耗能行业,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而复杂的能源转换与利用,本身已开发或正在开发有一定的分布式能源。文章依照世界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的定义,对钢铁企业内部的分布式能源进行分类,并对其对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