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为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其患肢康复的优良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后,其患肢康复的优良率为82.69%,观察组患者患肢康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肢康复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2例四肢骨折患者,均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应用于四肢骨折效果确切,优质的系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掌指骨骨折行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优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5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按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组:胫腓骨上段骨折组、胫腓骨中段骨折组及胫腓骨下段骨折组。所有患者给予单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胫腓骨上段骨折组术后愈合优良率为76.7%;胫腓骨中段骨折术后愈合优良率为93.2%;胫腓骨下段骨折术后愈合优良率为75.1%。胫腓骨上段骨折组与下段骨折组愈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胫腓骨中段骨折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胫腓骨中段骨折的患者疗效最好,该方法能有效减少软组织损伤,避免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会军  刘丽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22-3523
<正>胫腓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发生率较高,其固定的方法很多,目前,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18例,其中38例应用外支架治疗。通过临床护理观察,认为外固定支架是一  相似文献   

6.
陈记明  夏时雨  杨志  黎喆 《安徽医学》2012,33(8):1022-102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清创复位后,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31例(A组),加压钢板固定30例(B组)。结果 A、B组优良率分为90.3%、76.7%,A组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首选手术方式,特别适用于Ⅲ型及骨折波及关节面或靠近关节面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51-154
目的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进行护理,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轻度疼痛比率达4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疼痛比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出现压疮2例、关节僵硬1例、无一例出现感染,对照组出现感染1例、压疮4例、关节僵硬3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0.0%,干预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同时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比率;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骨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护理前后关节功能状态、骨折部位疼痛情况;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骨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关节功能状态、骨折部位疼痛情况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关节功能状态、骨折部位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关节功能状态、骨折部位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70-72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并与外固定支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50例,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效果优良率相比,组间对比分析显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1±1.2)个月,与对照组术后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5.8±1.3)个月相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1例、关节功能障碍3例、固定松动1例;对照组出现感染5例、骨不连1例、关节功能障碍1例、固定松动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进行比较,组间对比分析显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外固定支架手术效果更具优势,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菅彦锐 《吉林医学》2014,(21):4785-4786
目的:观察和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高能量损伤的护理的体会,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胫腓骨高能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高能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守念  陶海南  方钢  黄绍东  黄国鹏 《吉林医学》2010,31(19):3025-3026
目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探讨其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318例,其中加压钢板137例,外固定支架78例,交锁髓内钉103例。结果:随访11~30个月,平均18个月,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2.5%,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84.6%,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94.2%。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施予骨科环形外固定支架联合中医外敷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出采用骨科环形外固定支架的3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上采用骨科环形外固定支架联合中医外敷的3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治疗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环形外固定支架联合中医外敷能够减少胫腓骨骨折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产生的炎性反应,并增强其治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于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应用在胫腓骨骨折手术后康复当中的价值和效果探究。方法:本项目自2019年10月-2020年5月,研究期间共入组胫腓骨骨折患者66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2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病房延伸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明显(P<0.05);护理之前,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相对较差,且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2项评分都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应用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骨折的恢复优良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92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利用PEMS3.0软件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即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组接受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观察指标为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效果分布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后者明显缩短(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后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能显著改善恢复效果,加快康复进程,还可显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并进行综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0%,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7,P<0.05)。两组患者均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1±1.2)、(5.3±1.4)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5,P<0.05)。术后观察组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端感染、关节功能障碍、固定松动,其并发症发生率仅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3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35,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较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更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邱序忠  周安令 《四川医学》2012,(9):1624-162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30例和交锁髓内钉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80%,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为100%,交锁髓内钉组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对于胫腓骨骨折处血液供应和生物力学的环境干扰相对较小,利于骨折端的愈合,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卓海燕 《当代医学》2012,18(21):117-118
目的总结多功能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将骨科2008~2011年间收治的84例行多功能支架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护理干预的意义。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骨折评价愈合时间为7.5周,少于对照组的12.3周,干预组患者术后腕关节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关节挛缩,加快术后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骨折治疗仪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以清创、复位、固定以及康复锻炼等骨折常规治疗,实验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折治疗仪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总优良率、住院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功能康复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优良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82.22%,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功能康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折治疗仪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能显著节约治疗时间,帮助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爱卿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8):514-515
目的 观察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4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康复指导护理效果.结果 优30例(占67%);良13例(占29%);差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目前,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若术后护理不当会引起并发症.如针孔感染、支架松动、骨折不愈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