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49例患者CT强化扫描的成功与失败经验,研究护理干预在CT强化扫描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49例CT强化扫描患者的资料。结果失败2例,明显不适1例,高压注射器故障1例,均终止强化扫描。发生过敏反应1例。结论造影前的准备工作对造影是否成功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做好造影前的准备,严格掌握禁忌证,准备必要的过敏抢救药品及器械。在造影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责任心,认真观察患者情况,随时妥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CT强化扫描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采用CT强化扫描进行诊断的患者60例,分析其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有关资料.结果:本实验所选取的60例调查样本中,诊断失败2例,其中1例在CT强化扫描过程中感到不适,1例血管渗漏现象严重,必须停止扫描.扫描诊断后出现1例中度过敏,1例轻度过敏,诊断有效率93.3%.结论:护理人员需要为实施CT强化扫描的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预先置备好相关的器械及药品,制定完善的抢救措施,持续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CT增强扫描中碘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53例,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或碘海醇,并做好检查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检查中的护理干预及检查后留观。结果:53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中6例出现过敏反应,其中男2例,女4例;5例发生于静脉注射碘剂后15min,1例发生于检查结束后;轻度过敏反应4例,未经特殊处理,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中度过敏反应2例,予吸氧和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早预防、早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有效减少和减轻CT增强扫描中碘剂过敏反应,有利于CT增强扫描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行双源CT增强扫描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高压注射器应用与护理方法。结果:造影成功185例(97.3%),失败或显示不满意5例(2.6%),其中4例为静脉穿刺不当有部分造影剂滲漏使显影不充分,1例为连接管接口没固定好而导致造影剂喷在体外。190例中184例扫描过程结束后无任何不适,6例出现各种不适:2例有轻微的过敏反应,面潮红,荨麻疹;2例为精神紧张,恐惧;2例因低血糖而致心慌、气短。结论:针对高压注射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和药液外渗所造成的痛苦,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探讨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其中共20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以确定其CT表现特点。结果 34例肝脏激发淋巴瘤患者,其中出现结节共27例,弥散型共4例,混合型共3例。34例患者中,出现多发性占位的患者共20例。通过CT扫描均可观察到低密度造影,对病变区域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发现中度强化者共6例,轻度强化者共8例,其余无明显强化表现。结论密度均匀、血供较少、血管无侵犯、多发占位为肝脏继发淋巴瘤的主要CT特点,这些CT表现对于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诊断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覆膜血管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确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患者,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经股动脉将覆盖支架置于降中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时造影14例无内漏,2例轻度内漏.患者无支架移位与远端脏器缺血.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16例均示支架段内假腔消失,血栓形成.2例轻度内漏均消失.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患者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做好造影剂过敏反应情况观察与护理,分析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与比例。结果:1000例患者中造影剂过敏反应率为2.6%,其中过敏程度中,其中过敏程度中,轻度者1.4%,中度者1.0%,重度者0.2%。结论:CT增强扫描中患者造影剂过敏反应不能有效杜绝,但是需要通过严密的观察与护理防控来控制其发生,减少过敏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护理及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均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操作、医患配合和心理生理干预及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是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9月份468例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与心理护理.结果 468例经宣教患者在检查中配合良好,CT增强扫描顺利完成,结果满意,15例急重症患者未经宣教,在检查中对造影剂产生的热感不适反应强烈,紧张焦虑甚至本身疾病的不适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压注射器对64例患者注射造影剂,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造影剂护理,病情检测控制等临床护理.结果 64例患者经过护理以后有56例增强扫描效果甚佳,6例增强扫描效果一般,2例效果差;全部患者都没有中度或者重度不良反应,4例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切实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宣教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正确评估及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认真做好扫描前、中、后的各项预防护理工作。结果 2010年1月~2010年12月9000例强化扫描患者,共有402例发生对比剂外漏,总发生率4.67%,其中轻度小于10ml,368例(0.408%),中度大于10ml小于30ml,30例(0.33%),重度大于30ml,4例(0.044%)。结论 对比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是最根本、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碘造影剂造影,并行增强扫描,所有常规组患者均采取常规CT检查护理,所有干预组患者均采取CT检查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5%与常规组的17.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CT检查中可有效减少患者碘过敏反应,并得到患者好评,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T增强扫描高压给药,研究不良反应的护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患者高压给药后的过敏反应及渗漏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轻度反应15例:占总例数2.68%。中度反应2例:占总例数0.36%。造影剂轻度渗漏2例:占总例数0.36%。结论针对高压给药的特殊性,制定相关护理预防措施,降低过敏反应及渗漏的发生率,让患者达到安全满意的预期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对策,增强CT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8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464例,根据患者检查时心理状态,分别给予安慰、同情、疏导、关心、耐心解释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64例,采用常规检查干预方式.观察比较2组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为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1,P<0.01).结论:对患者焦虑恐惧、自疑自虑、孤独抑郁、消极悲观等异常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进行CT强化扫描时的思想负担,降低注射对比剂后的强化CT检查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减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5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行为干预。结果干预组轻度不良反应57例(43.8%),中度不良反应1例(0.8),重度不良反应为0;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86例(67.1%),中度不良反应3例(2.3%),重度不良反应为2(1.6%)。含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避免和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病人能更为顺利地完成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周霞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7):444-444,44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6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并采集数据,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128例患者均一次性检查成功。18例失败(4例未能屏气、14例扫描过程中末控制好心率致图像质量差)其中10例重新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造影检查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的配合,护理工作则贯穿于检查的每一步,重视训练呼吸和控制心率,防范对比剂过敏可保证检查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T增强扫描,扫描前,对照组不给于任何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状况.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CT图像运动性伪影(影响诊断)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CT图像,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源CT增强扫描及动脉血管重建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脑双源CT增强扫描及颅脑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6例患者可见有不同程度脑池、脑沟、脑血管周围的线样、串珠样高密度强化影,尤以基底池及环池周围异常强化;1例患者左侧颞叶见一环形强化影;2例患者颅脑动脉血管重建可见颅内动脉呈梭形改变.结论 双源CT增强扫描及动脉血管重建能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多排螺旋CT对克罗恩及其并发症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对21例怀疑有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全腹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CT扫描前口服2000ml含甘露醇的等渗口服造影剂.然后由两名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对肠壁及系膜、血管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21患者肠壁出现不同程度增厚,粘膜面明显强化,17例腹腔淋巴结肿大,15例系膜肿胀及血管增粗,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2例出现小肠内瘘,1例出现肛周脓肿形成.结论 多排螺旋CT可以对克罗恩及其并发症做出清晰和准确的判断,对临床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