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螺杆钻具定子曲线的基础上,介绍了有限元数值解法在求解电解加工间隙电势分布的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几何反问题上的应用,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加工间隙电场强度分布,完成了螺杆钻具定子电解加工的阴极设计。  相似文献   

2.
新型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以其独特的性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推崇,但是其细长内螺旋曲面的存在带来了加工上的困难。提出了套装式螺杆钻具马达定子结构设计方案,变定子整体加工为分层加工,降低加工难度。通过有限元法对其在不同过盈量、均匀内压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获得套装式定子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为套装式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联螺杆钻具的进尺在稳步增长,目前进尺已占钻井总进尺的6%。为了提高螺杆钻具的经济技术效益,他们将磨损到一定程度的转子和定子装配成多节式螺杆钻具继续下井使用,创造了螺杆钻具一种新的使用方法。新的д1—195螺杆钻具的转子和定子橡胶衬套之间是过盈配合,过盈值为0.2~0.4mm,使用中由于转子和定子的磨损,逐渐由过盈配合发展到出现间隙,间隙大到一定程度,螺杆钻具的扭矩和转速显然降低,使其不能继续使用,用过的д1—195螺杆钻具的间隙值可达0.8mm。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设计螺杆钻具动力部件时的四个主要变量:转子—定子线数比;螺旋倾角;最大设计压降和级数。对比串联多级螺杆钻具与常规螺杆钻具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螺杆钻具定子橡胶类型与钻具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就螺杆钻具的不同使用工况对其定子橡胶性能的要求,以及目前可用作螺杆钻具定子的橡胶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对不同的钻井工况应采用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定子橡胶,从而在不同的钻井工况下,选择使用不同的螺杆钻具,使螺杆钻具性能发挥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高强 《钻采工艺》1993,16(3):88-92
螺杆钻具随着随钻测斜仪及钻头寿命的增长,已在钻井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导向水平钻井要求螺杆钻具的抗疲劳性、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的耐磨性提高,定子材料采用HNBR,可调部件均要提高强度。  相似文献   

7.
井下螺杆动力钻具的工作寿命是决定油气井钻井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井下动力钻具的分析表明,在1987年里,根据钻井地区的不同,采用清水钻进时,д1-195型螺杆钻具定子的平均工作寿命为132~181h,而采用钻井泥浆钻进时,为80h(苏尔古特油气田)。限定螺杆钻具工作寿命的关键部件是其工作副。例如,在被检修的89只螺杆钻具中,有66只工作副磨损(占67%),7只定子橡胶筒脱落(占7%),3只橡胶遭撕裂(占3%)。也就是说,在抽逃的螺杆钻具中,工作副损坏者占77%。全俄钻井研究院别尔姆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完成了提高螺杆钻具工作副耐用性的试验研究工作,采用橡胶表面外理和金属表面强化的方法,来改善定子及转子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型预轮廓式螺杆钻具的核心结构和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对结构优化设计和所采用的特殊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和改进,加强了关键环节的控制,完善了设计和工艺,保证了成品的加工质量。经过型式试验验证了该产品较常规产品的技术优势,并确定了产品的技术参数。现场应用情况表明:采用预轮廓定子技术的螺杆钻具具有比普通螺杆钻具动力更强、使用更持久的优势,马达寿命>500h。对预轮廓螺杆钻具制造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井底温度引起螺杆钻具定子橡胶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模拟加热试验方法找出定子橡胶尺寸随温升的变化规律。提出改进橡胶配方、选择合适的粘接剂及合理配置过盈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螺杆钻具的扭矩,延长螺杆钻具使用寿命,避免掉胶等质量事故的发生,对于螺杆钻具的合理配置和选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螺杆钻具硬特性与软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螺杆钻具工作原理及特性的分析,论述了目前在螺杆钻具设计,生产,使用中一些不易搞清楚的概念,观点,诸如“软,硬特性”,制动扭矩以及对它们的调控意义,给出了螺杆钻具的评判方法,并进行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