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5岁(21 ~ 78岁)。骨折AO分型:A3型1例;B2型5例;C1型2例,C2型11例,C3型3例。其中5例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评估包括影像学测量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关节活动范围,握力测量,肩臂手功能丧失量表( DASH)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个月(12~32个月)随访。所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2~6个月)获愈合。影像学测量尺偏角平均为25.3°(22°~29°),掌倾角平均为12.1 °(8°~14°),桡骨高度平均为1.1 cm(0.8 ~ 1.3 cm)。Stewart改良评分的优良率为90.9%。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53°(30°~68°),掌屈平均为47°(32°~65°),尺偏平均为22°(16°~ 30°),桡偏平均为14°(11°~ 32°),旋前平均为76°(30°~ 90°),旋后平均为72°(10°~ 90°)。以健侧为参考,术侧握力平均为72% (15 kg)。DASH评分平均为11.4分(0~70分),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平均为3.4分(1~16分)。结论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对于背侧皮质粉碎严重的患者,能够为骨折提供更加牢固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掌侧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掌侧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AO分型A3型20例,B1型2例,B2型1例,B3型1例,C1型21例,C2型22例,C3型13例。结果本组8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38个月(平均25.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Dienst腕关节功能标准评价疗效:优67例,良9例,可4例。结论掌侧T形钢板治疗桡骨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使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逐渐成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使用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4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组比较研究,观察一种支垫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在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科进行的所有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共107例,其中仅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A组)59例,应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支垫钉技术治疗(B组)48例。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Dienst功能评分等,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8~21个月,随访以完成内固定取出手术为两组手术方法终点,平均14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钢板螺钉无松动断裂。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得到明显改善,B组患者掌倾角改变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尺偏角改善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Dienst功能评估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支垫钉技术在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中对有效恢复掌倾角存在积极意义,结合锁定钢板可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报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2002年4月~2004年5月,对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14例做了植骨,12例术后用掌侧石膏托支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7°;尺偏角平均21.3°;桡骨短缩≥2mm4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结果随访6~18个月,除1例老年患者14个月愈合外,其余32例均在术后6~8个月内愈合。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18例(54.5%),良10例(30.3%),可4例(12.1%),差1例(3.1%),总优良率84.8%。结论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损伤相对小,操作简单,复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3例复位后骨缺损严重者行人工骨植骨。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adand-Werley评分标准:优12例,良33例,可10例,差1例。发生腕管综合征4例,拇伸肌腱激惹3例,局部疼痛1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复位,但存在各种并发症,处理得当基本能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背侧双钢板与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20例;年龄31~65岁,平均50.7岁;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4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1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钢板组(采用背侧双钢板固定)11例和T型钢板组17例(采用掌侧T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等.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16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术后早期并发症、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背侧双钢板或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背侧双钢板技术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远期并发症较掌侧钢板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或背侧内固定的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就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T型钢板掌侧或背侧固定,对于骨皮质破坏较严重,支撑不满意的病例,通过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 本组64例病例,经手术复位,纠正畸形满意,术后2~3d开始指导下的功能训练。平均随访时间29.63个月,总体优良率达90.77%。其中,55侧行掌侧固定(其中30侧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移位),优良率达92.72%;伤后6周以上陈旧骨折或损伤情况估计从掌侧入路有困难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钢板固定,优良率为77.77%。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向掌侧移位的病例,掌侧入路是理想的方式,对于向背侧移位的病例(Colles骨折),同样也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桡骨远端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骨床平坦,易操作,符合张力带原则,软组织破坏相对较少,维持背侧软组织合页的完整性,植骨不易外漏等优点。掌侧入路钢板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是满意的,特别是对新鲜骨折;陈旧骨折在6周以内有条件仍可从掌侧入路,并疗效满意。背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效果稍差,背侧截骨后植骨的患者,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按AO分型为C2或C3型,采用克氏针固定29例、钢板掌侧固定3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固定2例。结果:按改良Green和OBrien系统评估,优19例(55%),良7例(21%),一般8例(24%)。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好,固定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对固定器材没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桡骨远端骨折(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属A2型4例,A3型3例,B1型2例,B3型2例,C1型7例,C2型2例,C3型3例)的患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行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4~2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13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达91.2%。结论 采用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同时需强调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2.
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珂  杨利民 《中国骨伤》2004,17(12):754-755
自1997年2月-2003年6月我院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Metaphyseal-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are a major treatment dilemma and orthopaedic surgeons have to pay due consideration to restoration of anatomy of distal radius together with rotation of the radial shaft and maintenance of radial bow and interosseous space.We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clinic-radiological outcome of metaphyseal-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treated with long volar locking plates.Methods: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volved 27 patients (22 males and 5 females) with metaphyseal-diaphyseal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Their mean age was (30.12±11.48) years (range 19-52 years) and the follow-up was 26.8 months (range 22-34 months).All patients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long volar locking plate.According to AO/OTA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7 type A3,13 type C2 and 7 type C3 fractures.Subjective assessment was done based on 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DASH) questionnaire.Functional evaluation was done by measuring grip strength and range of motion around the wrist and the radiological determinants included radial angle,radial length,volar angle and ulnar variance.The final assessment was done according to Gartland and Werley scoring system.Results:Postoperative rad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well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trial,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functional parameters from 6 weeks to final follow-up.The average DASH scores improved from 37.5 at 6 weeks to 4.2 at final follow-up.Final assessment using Gartland and Werley scoring system revealed 66.67%(n=l8) excellent and 33.33% (n=9) good results.There was one case of superficial infection which responded to antibiotics and another carpel tunnel syndrome which was managed conservatively.Conclusion:Volar locking plate fixation for metaphyseal-diaphyseal fractures of distal radius is associated with excellent to good functional outcome,early rehabilitation and minimal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掌侧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Bart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联合支撑植骨治疗Bartoll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1月,对30例Barton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支撑植骨LCP内固定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合适的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30例均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6°~16°,平均10.4°;尺偏角17°~25°,平均20.1°.桡骨纵向无短缩.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达93.3%.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支撑植骨治疗Banon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关节面平整.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骨折按AO/ASIF分型属A3型11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1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44例腕部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3周,骨折对位良好,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优15例,良25例,可4例。结论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5例不稳定型(Russell-Taylor分型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5例;年龄为32~ 87岁,平均53.4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髓内钉组34例,髓外内固定组31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获12 ~ 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7.9±19.0) min]较髓外内固定组[(79.8±22.4) min]短,术中出血量[(112.6±63.4) mL]较髓外内固定组[(178.5±97.5)mL]少,骨折愈合时间[(21.0±6.5)周]较髓外内固定组[(28.0±8.7)周]短,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83.4±8.1)分]较髓外内固定组[(79.2±7.4)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均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者,改为髓内钉固定后骨折获愈合;2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其中髓外内固定组1例,髓内钉组1例. 结论 髓内钉较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传统的保守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桡骨远端的正常生理角度、桡骨长度和关节面的完整性,现多采取手术治疗,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手术治疗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皮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颇有争议,1998年12月-2004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32例36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5月,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按Gustilo分型:Ⅰ型4例,Ⅱ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23个月(12~35个月)。按照Johner-Wruhs评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