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01,25(4):55-60
回顾60年来美国住房政策的演变,讨论住房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小康之后”住宅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市建国初期住宅标准为户均建筑面积35m^2并共用厨、厕,此后几乎每五年修订一次,到2001年8月1日起实施的“十五”住宅设计标准,突出安全,环境,功能,舒适,取消户均面积限制,体现了住宅的商品性和市场性。从上海住宅标准演变历程,可以看到上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显示着上海市民已步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处在摆脱粗放式住宅建设的转型期。采用住宅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以推动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成为新的命题。本文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文件为对象,研究各地区政府部门对住宅工业化的认识和推动程度,并分析其政策要点,研究成果将为住宅工业化在公共租赁住房中的进一步贯彻和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住宅的住房政策和建设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山西建筑》2008,34(12):41-42
介绍了老年人住宅的住房政策背景及其概念界定与分类模式,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探讨了适合和谐人居环境发展观的老年人住宅的住房政策,并对其建设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2009和2011年美国住房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美国的住房状况和住房政策,指出美国住房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总量缺乏,而是社会支付能力不足。本文在全面分析美国各项住房政策的基础上,描述了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运用税收减免、公共住房建设、租房券资助、财政补贴和包容性区划等多种手段,体现出政策设计的组合与互补。最后,本文提出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住房政策,我国应当开展详尽的大规模住房状况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组合运用各项住房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住房政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美国住房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面对中低收入家庭.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美国的住房政策有过一系列的调整.其重点是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各种各样鼓励私营机构参与的计划,并借助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体系支持其相关政策,以实现为每一个美国家庭提供适宜住宅和舒适生活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宇环  张卫 《住区》2022,(6):135-141
作为国策之一出台的“小康住宅”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提出,随后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演变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通过梳理“小康住宅”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指出小康住宅在经历了本体研究、产业化研究到理念升级后,其研究成果没能得到有效的延续,虽然健康住宅、集合住宅等研究在住宅技术上接替了小康住宅产业化的研究,但是在住宅的标准制定与设计上,小康住宅的理念却被市场和政策边缘化了,文章通过反思小康住宅发展的局限,对于指导后疫情时代下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曰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需确立长期住宅供给体制的必要性.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完善,日本逐渐形成了符合其基本国情、重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改善及住房保障制度和完善的住房发展规划.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共住宅政策的起源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城乡建设》2002,(6):55-56
1998年 ,美国国会对公共住宅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改变公共住宅的形象和困境。到目前为止 ,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对美国公共住宅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公共住宅问题的起源美国的公共住宅可以追溯至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的经济大萧条。为了通过建筑业尽可能多地雇佣工人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也为了给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 ,美国联邦政府开始购买土地 ,兴建公共住宅 ,并全面实施公共住宅政策。 1935年 ,联邦法院以“宪法并没有允许联邦政府用其高高在上的权力获得住宅用地”为由否决了该项计划。随后 ,美国 1937年的住宅法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式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杨震  赵民 《城市规划》2002,26(5):14-19
结合广州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方式改革研究课题 ,着重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式 ,就配套公建的建设主体、用地获取、资金筹措等与规划实施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 ,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配套公建的建设应遵循“责任分担”、“熟地 +净地出让”、“资金统筹”和“公众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胡若函 《城市规划》2015,39(3):81-85
通过比较中心城和郊区的住房市场表现(住房产量、市场价格和套型面积),探索住房建设规划是否可能降低住房可支付性。初步结论是,规划的限制性土地利用政策可能会减少住房总产量、提高商品住房的市场价格和单套面积,从而降低尚无住房的中低收入居民通过住房市场获得住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住宅与保障性住房二者互为依存相互协调。一方面装配式住宅为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解决了其造价低、质量高、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适应了装配式结构标准化程度高、政策性依赖强的特点。二者结合有天然的成本优势、政策优势、设计优势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分别建立开发商开发行为模型、地方政府开发行为模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模型和住房消费和投资行为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发现:在快速城镇化条件下,如果政府不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加快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必然导致商品住房的大量开发和房价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5.
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城市规划》2008,(5):45-50
将改革开放至今的我国住房政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通过政策分析指出造成现阶段我国"福利性"、"保障性"、"政策性"租赁住房供应不足,国民购房需求过剩的政策性原因。其次介绍和比较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在政策性住房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决策过程和决策手段,指出我国现有政策性住房供应方式选择的不足和问题点。最后立足于我国特有的住房问题,提出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政策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现象,对于住房选择的干预越来越依赖市场,而现有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忽视了住房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应当在住房发展中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类型家庭在社区和邻里层面混合居住,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使社会各阶层在城市空间层面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轻由于居住空间分异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这一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适度正确的制度干预。通过介绍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城市混合式住区发展的经验,引发更多从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历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刘雁  环志中 《钢结构》2005,20(4):5-7,14
中国的钢结构住宅研究工作刚刚起步,但钢结构住宅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技术,其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经验对当今中国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研究工作有很多启迪,其中重视和发挥建筑师在钢结构住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住宅套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小龙  孟海宁  高辉  葛燕萍 《工业建筑》2005,35(9):29-31,19
分析了目前住宅套型设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以及住户对住宅套型的新要求、新变化,并探讨了住宅套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居住和交通协同发展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重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霞  齐方 《城市规划》2000,24(3):17-20
住宅、小汽车将成为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后 ,大城市居民的两大消费热点 ,随之也会带来大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改变。以上海为例 ,未来居民购买小汽车与住宅联合消费使居住与交通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它们可作为推动大城市形成“多核心”城市区域的助推剂 ,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区新建住宅区与所依托大城市之间空间结构重整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