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泌尿系统疾病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尿脱落细胞和相关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了解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PCR ELISA法对54例膀胱癌,15例肾癌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及非癌患者和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90.2%(50.54)膀胱癌组织,。93.3%(14/15)肾癌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相应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0.1%,20.0%,其它疾病和尿脱落细胞均未检出端粒酶。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并可为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位,其发生率以每年2%~3%的频率增加[1]。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结肠癌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以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抗结肠癌免疫反应的目的,以结肠癌细胞系LOVO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的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能够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LOVO肿瘤细胞均有强大的杀伤力,而对HepG2肿瘤,该CTL细胞及HOS-8603肿瘤细胞仅有微弱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结肠癌免疫反应。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肿瘤疫苗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ET-1和NO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 1935年Davy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1988年Yanagisawa等发现内皮素(endthelin,ET)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前瞻性,检测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ET-1和NO水平、以评价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 肺癌患者4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鳞癌23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2例。 TNM分期: Ⅱ期 8例,Ⅲa期 17例,Ⅲb期 12…  相似文献   

5.
摘 要: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小囊泡。尿液是在泌尿系统中产生,并存在大量的外泌体。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能不断释放外泌体到细胞外。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外泌体可能早期追踪及监控泌尿系统肿瘤,代替活检穿刺或影像学等检测。外泌体还可用于脂溶性药物的装载、靶向药物及免疫疫苗的制备。全文对尿液外泌体的提取及其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统疾病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尿脱落细胞和相关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 ,了解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应用TRAP -PCRELISA法对 5 4例膀胱癌 ,15例肾癌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及非癌患者和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90 2 % (5 0 /5 4)膀胱癌组织 ,93 3% (14/15 )肾癌组织端粒酶呈阳性 ,相应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90 1%、2 0 0 % ,其它疾病和尿脱落细胞均未检出端粒酶。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并可为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尿液中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发病率正逐年增高.目前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仍是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由于膀胱镜检查会带给患者创伤且检测费用昂贵,同时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膀胱肿瘤标志物被逐步发现,因此选择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膀胱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移行细胞癌(TCC)。目前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且难于发现早期病变,对预测复发也没有指导意义。因此, 学者们在探索膀胱肿瘤标志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膀胱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移行细胞癌(TCC).目前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且难于发现早期病变,对预测复发也没有指导意义.因此,学者们在探索膀胱肿瘤标志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膀胱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MMP-9、CD34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黄云超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7):1250-125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有多中心、易复发、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肿瘤的侵袭、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与肿瘤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大量生成有密切关系。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主要靠蛋白水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一类。  相似文献   

11.
X射线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报告梁克沈瑜我们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胞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方法均检测出放射可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APOPTOSIS),并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测DNA“Ladder”为主要研究手段,初步研究8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肾癌即肾细胞癌,占成人癌的3%,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肾癌侵犯淋巴结和血管的发生率几乎相等,所以手术切除肿瘤、癌栓、清扫淋巴结是目前唯一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方法。术式取决于肿瘤的...  相似文献   

13.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和自噬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内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氧化防御系统调控异常及铁离子依赖性膜结构脂质过氧化的蓄积是铁死亡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铁死亡参与包括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与泌尿系统肿瘤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铁死亡在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及进展中作用的相关调控分子机制,旨在为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院肾移植受者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1978年6月-2001年12月的2300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2300例中,共发生27例(发生率1.22%)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9例(0.39%,男性6例,女性3例),占肿瘤发生的1/3,其它肿瘤包括皮肤癌、肝右叶囊性腺癌、肝细胞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回盲部腺癌、唇癌、舌癌、肺恶性淋巴瘤和乳癌共18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肾细胞癌1例,双侧肾盂癌2例,单侧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2例。平均发病年龄57.5±5.6(49-63)岁,平均术后时间58±18(36-94)个月。6例服用CsA+Aza+Pred,3例服用CsA+MMF+Pred。8例施行了根治性手术,1例术后不久并发脑溢血死亡。结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移行上皮癌,是肾移植受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其发病率是一般泌尿系统肿瘤病例的10倍,其中肾盂移行细胞癌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应定期评估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重视无痛性肉眼血尿的检查,早期发现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p63是最新发现的p53同族基因,主要表达于上皮组织的基底层和基底细胞中,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基因。近来发现p63基因在很多上皮肿瘤中表达异常,提示该基因可能为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p6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特点,并详述p63基因表达变化在泌尿系统肿瘤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癌细胞DNA倍体类型和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石蜡标本进行细胞AgNOR定量计数和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二倍体肺癌细胞AgNOR计数(1.65±0.87)显著低于异倍体肺癌细胞者(3.09±1.03)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20%的肺癌细胞AgNOR计数(1.38±1.02)显著低于S期细胞≥20%者(2.77±1.14)。在二倍体肿瘤中,分化Ⅱ级和Ⅲ级细胞的AgNOR计数显著高于分化Ⅰ级者,但在Ⅱ、Ⅲ级之间AgNOR计数则无显著差异;分化Ⅲ级肿瘤的异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分化Ⅰ、Ⅱ级肿瘤,但在Ⅰ、Ⅱ级之间异倍体检出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DNA含量和AgNOR计数与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密切相关性;在病理分级中以上两种检测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与肿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一氧化氮与肿瘤刘键胥彬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一种简单而不稳定的自由基气体,很多细胞均有合成NO的酶。80年代研究才开始认识NO的生物学作用[1],十几年的研究表明:NO可作为介质、信使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玉兰 《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4):1878-1878,1888
膀胱肿瘤居泌尿系统肿瘤的首位,发病率逐年上升,超声检查已成为这类疾病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膀胱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仍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应用二维及CDFI对26例原发性膀胱癌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显像及CDFI在膀胱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是治疗泌尿系统肿瘤最主要方法之一。“精准”、“微创”是现代外科的主流方向。机器人外科将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平台的优势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精准”、“微创”的外科理念,已被广泛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外科治疗。我国机器人外科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猛。本文就机器人外科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应用与发展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0.
樊君 《肿瘤学杂志》2007,13(6):469-470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乳腺叶状肿瘤FNAC检查的细胞病理学及术后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细胞病理学细胞形态特点,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及鉴别诊断。[结果]乳腺叶状肿瘤FNAC检查阳性率为76%(19/25),典型乳腺叶状肿瘤涂片中主要有两种成分:良性上皮成分和富于梭形细胞的间质组织成分,缺乏典型双极裸核细胞。[讨论]FNAC对叶状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镜下细胞学特点明确,但同时应注意其自身良、恶性及与其他具有梭形细胞成分的肿瘤或瘤样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