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常规泡排剂在中国不同类型气田,特别是高温、高盐、高含酸性气体、高含凝析油的气田中应用存在的性能适应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构建了以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主剂来提升泡排剂起泡性和稳泡性、接枝修饰纳米粒子作为稳泡剂进一步提升生成泡沫稳定性、优化特征助剂适应不同类型气藏的"三位一体"研发思路,制备出2大类6小类适应中国主要气田的纳米粒子泡排剂系列。性能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该泡排剂系列总体耐温可达到160℃,耐矿化度250 000 mg/L,抗H_2S为100 mg/L,抗CO_2、抗凝析油分别可达100%、40%。在中国主要气田开展了8685井次的规模应用,施工后平均单井天然气产量增加62.48%、油套压差降低18.9%;综合成本较常规泡排剂降低45%以上,降本增效作用显著。图6表9参30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压、高含水天然气井的积液问题,优选出起泡、稳泡性能优良的OPUS-087泡排剂。实验结果表明,OPUS-087在矿化度为7.2×10~4mg/L、温度为90℃时,起泡高度可达77.5mm,起泡性能及耐温耐盐性能良好;在凝析油的质量分数不高于20%时,可以保持起泡性能基本不变,抗凝析油性能良好。生物表面活性剂稳泡体系H19的质量分数为0.03%时,可使OPUS-087泡排剂溶液的起泡高度由77.5 mm提高到100 mm。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层产水气井温度高(110~150℃)、矿化度高的特点,通过在普通液相泡排剂中引入合适尺寸、疏水程度的纳米粒子充当固态稳泡剂,使其吸附在气水界面形成稳定的空间壁垒,阻止气泡的聚并和歧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普通液相泡排剂的起泡性与稳定性。为了给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利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仪实时评价研究了添加纳米粒子的泡排剂随浓度变化的性能,同时还考察了矿化度、温度、压力这3种外界因素对添加纳米粒子的泡排剂性能的影响。添加纳米粒子的泡排剂在矿化度为250 000mg/L下,其初始起泡体积V0和泡沫半衰期t1/2分别高达2 180mL和760s;在150℃高温下其初始起泡体积V0与泡沫半衰期t1/2分别高达1 925mL和700s;这些数据证明纳米粒子对泡排剂性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该添加纳米粒子的泡排剂在重庆气矿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高效泡排剂LH的泡沫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泡沫排水采气方法是一种经济性高、效率高、施工方便的排水采气方法,在油气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气井泡沫排液所使用的泡排剂直接影响到排液的效率,针对大量的泡排剂不能同时适合高温、高矿化度和高凝析油气水井的情况,结合有水气藏的开发特点,根据表面活性剂理论和起泡性、稳泡性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泡沫排水剂--LH。采用Ross-Miles法和搅拌法对泡排剂LH进行泡沫静态性能研究,利用现场取得的凝析油和地层水对新型泡排剂LH的起泡能力、抗矿化度能力、抗凝析油能力及其抗高温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在同等实验的条件下与其他泡排剂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泡排剂LH是一种起泡性能好、泡沫稳定性优良、抗高温、抗高矿化度、抗高凝析油的泡排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苏里格气田储层物性和采气工艺现状,研究井底各主要环境因素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力、稳泡力和携液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引入带有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并加入少量不等比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针对性的开发出适用于苏里格气田的抗凝析油达30、抗矿化度达250 g/L、抗甲醇达30的泡排剂CQF-1,并与气田现用性能最好、应用最广的同类泡排剂产品进行性能对比评价。2014年,CQF-1泡排剂现场试验51.5 t,平均单井累计增产气量9.24×104m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泡排剂YUZ有着优异的泡沫性能,但是其耐盐、抗凝析油能力有待改善。因此,本文以泡排剂YUZ为主剂,加入少量特种表面活性剂,得到耐盐抗油性能比泡排YUZ优异的泡排剂YUZ-1。室内实验以起泡高度和携液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罗氏-迈尔斯(Ross-Miles)方法考察了泡排剂YUZ-1的耐盐能力、抗凝析油能力等,室内实验还考察了泡排剂YUZ-1的缓蚀能力及配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泡排剂YUZ-1与泡排剂YUZ相比,具有较强的缓蚀性能、抗凝析油能力以及耐盐能力,且与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有水气藏开采的中后期,为排除井底积液,通常采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以提高气井采收率,但是井筒积液中凝析油以及积液温度等都会影响泡排剂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室内实验,以长链氧化胺表面活性剂(起泡剂A)和合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剂B)为主剂,并加入特种表面活性剂E稳泡剂,罗氏-迈尔斯法,以泡沫高度为指标,研制出了一种抗温抗油的泡排剂YS-1,并对与现场应用较多的泡排剂UT-11C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排剂YS-1具有突出的抗温抗油能力以及良好的抗盐抗甲醇能力,并且现场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可适用于高温和高含油的气井生产。  相似文献   

8.
常规泡排施工中,泡排剂一般适用于90 ℃以下及矿化度小于100 000 mg/L 的地层,阻碍了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高温、高矿化度产水气井中的应用。针对高温、高矿化度产水气井的特点,通过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理论,确立了通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的方式来获得在高温、高矿化度下具有良好的起泡性、稳泡性以及携液速率的泡排剂GWJ。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60 ℃、矿化度为250 000 mg/L下,其初始起泡体积与泡沫半衰期分别达到1 860 mL 和620 s,证明泡排剂GWJ 具有优良的耐高温与耐高矿化度性,可以满足高温、高矿化度产水气井的泡排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龙凤山气区出水气井普遍具有井较深(3000 m)、气层温度较高(104~149℃)、部分区块凝析油含量特高(10%~60%)的特点,研制了一种有机铵盐型阳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将氟碳表面活性剂与实验室自制起泡剂(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与α-烯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0∶1)按质量比1∶15混合,得到耐高含量凝析油的泡排剂PQ-Y,考察了该泡排剂在高凝析油含量下的起泡力、稳泡力和携液能力及耐温耐盐性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泡排剂在160℃老化14 h后的初始起泡高度H_0和5 min后泡沫高度H5仍分别高达194 mm和186 mm,在矿化度高达250000 mg/L时其H0和H_5仍分别高达189 mm和180 mm,在50%石油醚含量下初始起泡高度H_0和5min后泡沫高度H_5分别高达171 mm和168 mm,携液速率达8 mL/min,证明其有较强的抗凝析油能力。在龙凤山北201-XY井现场试验中,平均产气量由7256 m~3/d提高到11329 m~3/d,提高幅度达56%;平均油套压差由2.66 MPa下降到2.38 MPa,下降10.5%;携液增产效果明显。该泡排剂可满足凝析油含量较高气区排水采气需求。图3表5参12  相似文献   

10.
刘广峰  高燕  张俊璟  陈姗姗  李雪娇 《特种油气藏》2015,(2):133-136,157-158
苏里格气田不同井区的气液特征决定了泡排剂的独特性。在优选起泡剂、稳泡剂和助剂的基础上,经泡沫性能评价实验确定了5种优势复配比,通过矿化度、凝析油和温度评价实验,优选出适于S75井区的抗盐抗油耐温型FDA1泡排剂。以全井筒临界携液流速为积液控制条件,判断井区气井积液状况,并针对15口积液气井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DA1泡排剂日增产气量平均为35.2%。研究结果对其他井区泡排剂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套环空放空防止气井井筒生成水合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液两相流沿气井油管上升流动过程中质量和动量守恒及井筒传热机理,建立了压力和温度梯度耦合模型,并采用四阶龙格 库塔法数值求解。该模型中考虑了流体的焦耳 汤姆逊效应及环空介质和地层热物性沿井深的变化,分析了大牛地低渗低产D2-56气井环空介质换热系数和井筒总传热系数与套压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若井下安装封隔器,并将油套环空放空,可显著降低井筒总传热能力和油管内流体的热损失,提高油管内流体温度,可防止水合物在油管中生成。对于产量较高的气井,降低油套环空压力对防止水合物生成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加油站在卸油时容易发生的几种事故及为防止产生溢油的新设备——卸油自动防溢阀的工作原理和在加油站中的应用,新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会为加油站的安全运营与管理提供更有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海上气田气举诱喷排液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氮气气举诱喷技术费用高且开发后期井筒排液作业量大等问题,以气举工艺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海上平台生产条件,由已投产的高压气井提供气源,在生产管柱上增设三级气举阀进行气举诱喷,形成了海上气井诱喷排液一体化技术.该项技术配套设备少、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兼顾开发后期井筒积液时可实施气举排液采气,目前已在我国海上A气田成功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黏油零位罐卸车流程在环保、安全、能耗、损失、占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黏油无零位罐卸车流程。取消零位罐后,以DN600的大管径汇油管兼作泵前缓冲罐,转油泵使用螺杆泵,设置双法兰远传液位计来预判卸车完成时间,不再需要设置零位罐尾气处理、汇油管高点排气管等配套设施。新流程应用后,达到了年卸燃料油1.0 Mt的设计能力,具有卸车现场零排放、卸车效率高、完成时间可预判、占地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文留油田气藏采出程度高、气层压力低、井筒积液严重的现状,实施了气举排液采气增产配套技术,主要有:半闭式气举、低压气井气层保护增产技术和高压气井气进行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取得显著增产效果,解决了文留油田低压气井长期低效开采的难题,为同类气田低压气井高效开采、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气体钻井作业时效,保障气体钻井作业快速安全进行,在常规气体钻井井眼排液方法(气举排液法和充气排液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交替排液法。气举排液只使用气体注入设备空压机和增压机,充气排液和交替排液还需要使用液体注入设备钻井泵。介绍了井眼排液原则、钻具组合、降低井筒液柱压力的作业方式和井眼排液施工工艺;实例分析了气举排液法、充气排液法和交替排液法的现场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表明,浅井排液中,可采用一次性气举排液;深井排液中,采用分段气举排液耗时达30多小时,采用充气排液或交替排液仅需几小时,其中交替排液法时效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水和天然气中的凝析水的影响,常会造成气井井筒积液,在井底产生回压,影响气井正常生产,积液严重时会压死气井。根据气井积液规律和气藏开发压力递减规律,通过计算气井向井流和油管流出动态,确定气井日产气量、日产水、日产油,并进行井筒积液判断与排液周期预测;对于气井未来流入预测,引入了极限视采气指数的概念;在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气井井筒积液分析软件;计算表明,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排液周期会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8.
高气液比气井井下节流携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井下节流是否有利于携液这一热点问题,以高气液比井下节流气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油嘴为函数节点的井下节流气井井筒压力温度数学模型,并引入李闽教授提出的椭球体携液临界气量模型来定量分析其携液能力,耦合得到了井下节流气井携液临界气量剖面。实例分析表明:井下节流气井携液临界气量呈典型3 段分布,可能存在3 个极大值,应取其最大值配产。产层至节流油嘴上游的临界气量明显大于节流下游至井口的值,表明节流后在较小的气量下就可携液生产,利于携液,而节流油嘴处存在一临界气量极大值,说明气体通过油嘴形成高速射流,与周围流速差增大,携液所需气量增加,不利于携液。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石油库铁路油品接卸系统中,以滑片泵替代水环式真空泵,即使用滑片泵与离心泵结合的卸油工艺,并对其原工艺流程做了局部的改进,以更有利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