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是由于使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引起的体外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呈假性减少的一种现象,发生率低,临床易误诊误治。本文就其发生及纠正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凝剂对检测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临床检测血小板普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所用的抗凝剂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认定的对血细胞计数影响较小的EDTA盐。但是,EDTA盐会引起某些患者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在血细胞计数时将血小板当作白细胞计数,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假性升高。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seudothrombocytopenia,PTCP),分别用不同的抗凝剂,在不同时间计数后产生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为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广泛用于临床,但EDTA—K2的使用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发生率为0.07%~0.21%。  相似文献   

4.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然而最近作者发现了1例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很少见,原因一是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且血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二是标本中含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冷凝集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5例血小板减少标本(〈100×10^9/L)重新采静脉血,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两种方法进行重新测定。结果在195例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中有49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其中采血不当占48.9%,EDTA依赖占38.7%,大血小板占6.1%,小血小板占4.1%,其他占2%。结论采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抗凝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标本,须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二种方法测定,以辨别血小板减少的真伪。  相似文献   

6.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但EDTA偶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近年来检验学方面屡有报道,但临床少有报道。该症常被误诊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体内参与凝血的主要成分,重度减低可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因而对其高度重视,可发生过度治疗或不必要检查。如何明确血小板是否真正减低,减少误诊或漏诊,关键是临床医生要认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笔者将本院所见5例病人的诊治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均为本院2005年7月至2010年5月住院病人,男2例,女  相似文献   

7.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T)就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T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来我院检查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37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7例,记录观察EDTA抗凝血仪器法检测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血仪器检测结果,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健康者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结果EDTA抗凝血标本检测出血小板出现堆积、聚集的情况;枸橼酸钠抗凝未发现血小板出现聚集、堆积状况;EDTA组观血沉、IgG、IgM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EDTA致使血小板减少的病理机制到目前为止不是很清晰,因而临床检验人员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避免出现误诊、误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EDTA盐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EDTA盐有时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血液分析仪做血小板计数时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疗(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dependent PTCP)。这种假性低血小板现象会导致临床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因此,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受到广泛重视。现将所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标本的采集通常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W—CA)。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了实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解决思路。方法采集5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EDTA及枸橼酸钠抗凝血,每位患者的EDTA-K2抗凝血均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6.5 mg/mL阿米卡星,并依次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检查。结果 3例患者在抽血前或抽血后1.5 h内在其EDTA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后能在不影响其它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解离凝集血小板,其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 h之内维持稳定。余下2例患者,加或不加阿米卡星,其血小板数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最终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阿米卡星起到加速作用。结论添加阿米卡星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在4 h保持稳定,结果明显优于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该药在医院抗菌药物中使用普遍,且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采血,缩短报告等候时间。阿米卡星可作为处理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一线方法在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13.
EDTA盐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EDTA盐有时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血液分析仪做血小板计数时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dependent PTCP).  相似文献   

14.
<正>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有时EDTA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EDTA-PTCP发病率较低,约为0.1%,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无出血现象。此种假性血小板减少无任何病理与生理意  相似文献   

15.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DTA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伴白细胞假性增高,且临床无出血征及凝血功能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6.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病例进行分析,避免因PTCP出现医疗差错。方法利用仪器法、手工法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分析血小板计数及形态。结果EDTA盐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凝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合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假性增高。结论EDTA盐抗凝剂引起的PTCP对于住院患者出现误诊误治的机率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应用阿米卡星无效的机制。方法对2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EDTA-K2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涂片检查。结果该2名患者,加或不加阿米卡星,其血小板数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特征性的直方图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加入阿米卡星会获得更可靠的结果。结论阿米卡星并不能立即解离2例患者聚集的血小板,但随着时间延长,血小板缓慢解离,至4h达到相对稳定。1h内加入阿米卡星较为理想,相对普通EDTA抗凝可有效加速其解离过程,获得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8.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阳性者血小板计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EDTA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已被ICSH认定,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EDTA偶而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 mbocytopenia,PTCP),且这种聚集物不被溶血素所破坏。小的聚集,PLT一般为10~20个:更大的聚集,PLT有50个以上。而直接观察患的末梢血涂片,PLT呈正常分布,散在,无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速度,也使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标本留取方式发生改变,普遍采用静脉血EDTA抗凝,随之而来即出现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我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检测时需要实验室结合临床、排除干扰因素、选择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才能正确报告血小板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20.
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临床广泛应用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但因个体差异EDTA偶可引起血小板聚集,超过仪器设定的血小板计数阈值范围,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现将本院1例患者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