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飞  张玉婷  聂青 《辽宁化工》2011,40(9):995-997
老庄区域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靖边县境内,中侏罗统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其主力油层。基于该区域沉积背景,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储层岩性分析、沉积构造特征等资料,对该区域沉积相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靖边油田老庄区域延安组延9油层组属于曲流河亚相充填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和河漫滩两种微相;沉积微相平面展布显示该区储层砂体以河道沉积为主,储层物性较好,储油能力较强;河漫滩沉积储层物性差,基本无储油能力。  相似文献   

2.
靖边油田曹崾岘地区延9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美丽  朱维 《辽宁化工》2011,40(5):493-495
曹崾岘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其主力油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曹崾岘地区延9期主要发育曲流河相。根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曲流河相细分为河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沉积微相。其中河道微相砂体最为发育,是该区延9的有利储层,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寇红梅  杨静  张丽伟 《辽宁化工》2012,41(10):1039-1040
姬塬油田延9油层组是延9期形成的一套的三角洲沉积,是姬塬油田侏罗系延安组的主要含油层位.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支间沼泽和天然堤等沉积微相类型.砂体的平面控制受沉积相的控制,在沉积相平面勾绘的基础上,根据砂体厚度绘制了姬塬地区延9各小层砂体等厚图.  相似文献   

4.
麻黄山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中段,已经发现侏罗系油藏.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个油层组,主要为西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影响,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是延长组最好的储集体,具有中孔低渗特征.侏罗系油藏是延长组源岩经下切河道和断层运移至延安组聚集成藏,与侏罗系储层相比,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具有更近的源岩优势;因此,也是下步勘探需要特别关注的层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砂体空间展布、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后期的注水效果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对比分析研究目标区延82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延82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延821、822、823等三个沉积韵律单元。结论:延82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6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重要油气勘探的有利发育层位之一,为了能更好的预测甘谷驿油田北部油层组剩余油的优质储层,对该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带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区域沉积背景的分析,岩心和测井资料的整合,对取芯井资料展开研究,并对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的判断识别和标明。研究表明:甘谷驿研究区长6油层组为延长组主要产层,长6油层组厚度约100~150m,分为四个油层段,从下至上分别为长64、长63、长62和长61;有利储集砂层主要沉积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环境,储集砂体展布特征受沉积相带展布控制,主要以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砂体具有厚度大、分布广、连片性好等特征,其中长61亚层的分流河道砂体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分析、录井、测井以及电镜薄片等资料,在岩石相-测井相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编制相应沉积微相展布图。通过长4+5油层组小层砂体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4+5期研究区处于较强湖泛区,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分布较好。尤其是长4+5油层组的分流河道微相作为最佳储集层,有利于油气富集,是下一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元宁  陈艳霞 《辽宁化工》2011,40(3):264-266,271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胡尖山-吴起地区长6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沉积,水下天然堤沉积,水下决口扇沉积4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长6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今后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以吴起油田主力勘探层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岩心、测井分析化验、测试等资料,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地层划分、沉积相类型识别、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研究发现,本研究区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微相,根据岩性特征、旋回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划分沉积微相。研究区河道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河道发育较稳定,砂体基本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0.
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发育特征,对沉积环境的认识是储层描述工作的必要前提。原认为高台子油层高一组GⅠ10-20单元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沉积,以席状砂为主,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但随着井网加密,多井GⅠ10-16单元的测井曲线具典型河道特征,且平面上呈窄条状连续分布,通过取心资料详细分析和密井网精细解剖,在GⅠ10-GⅠ16单元识别出多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析其应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并刻画了砂体展布特征,明确了注采井间连通关系,为河道砂体补孔、压裂等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罡  董效锋  刘晓娟  闫健 《辽宁化工》2010,39(7):739-742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姬塬地区长21油层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是该区长21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沉积相分析师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大红高粱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类型进行判别,得出本区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及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北东~南西向展布,具有多期叠加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Ⅵ、Ⅶ油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认目的层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表明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远砂坝、席状砂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反映了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杏子川油田楼坪区位于鄂尔多斯沉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对长6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6各小层的砂体厚度及砂地比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分布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楼坪区长6油层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为主,局部发育河口砂坝和远砂坝,河道砂体顺物源方向,连通性较好,油气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郝84井区长6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6各小层的砂体厚度及砂地比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分布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油气分布于岩性圈闭中。结论:郝84井区长6油藏为构造一岩性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一定程度上受构造的影响。长6油层组的石油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中。  相似文献   

16.
以录井、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性分析、岩石成分、粒度、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等沉积相标志分析,开展了靖边油田中山涧油区延安组延9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中山涧油区延安组延9发育曲流河沉积,以河道和泛滥平原为主,河道砂体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双河油田Ⅵ油层的储层发育特征,为该区剩余油的开发提供较为符合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对该区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划分,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扇三角洲泥、分流河道间湾共六种沉积微相。研究区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远砂坝砂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9.
尚小平 《辽宁化工》2014,(10):1281-1283,1286
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由单井相到相剖面,再到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步骤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研究表明,东仁沟区延10油层组属曲流河相沉积,区内主要发育河床、堤岸、河漫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天然堤、河漫滩等微相类型。顺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分布。长1期以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分流间沼泽沉积为主,局部夹小型分流河道、决口扇沉积。垂直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分布,向西北方向呈逐渐变薄的趋势,纵向上,分流河道砂体之间被分流间湾泥岩、粉砂质泥岩分隔,局部发育决口扇、分流间沼泽微相沉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