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可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的20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7例术后发生DGF的患者作为研究组(DGF组),同期162例未发生DG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热缺血时间≥10min,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神经钙调素抑制剂(CNI)肾毒性,急性排斥反应(AR),12h≤冷缺血时间≤24h,性别,年龄≥50岁,术前透析方式,移植次数,HLA配型,术后早期尿瘘、输尿管梗阻,术前输血,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等1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经单因素分析后确定为DGF危险因素者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各个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DGF发生率为22.5%(47/209)。2例AR引起者及1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引起者切除移植肾,其余均恢复正常。与DGF相关的危险因素按其相关度递减依次为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AR,热缺血时间≥10min。多因素分析显示,AR,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等4个因素与DGF密切相关。结论充分了解肾移植全过程中DGF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避免或弱化这些因素的影响,降低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刘煜  朱雄伟  王毅  刘航  沈中阳 《武警医学》2015,26(7):677-679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4至2013-12武警总医院28例DCD和5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DCD属于国际标准Maastricht Ⅲ类,共获取肾脏52个并实施肾移植52例。热缺血时间为(11.2±9.1)min,冷缺血时间为(4.1±2.2)h。1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发生率23.08%,均于术后20~72 d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85%(2/52),分别于术后1、2周因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受者死亡3例(术后3个月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死亡1例,术后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并肺部真菌性肺炎1例,肾破裂术后感染性休克1例)。移植肾存活的47例受者,随访13~23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DCD 供体可以扩大供体来源,缓解器官短缺困难,但应注意并发症发生,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动脉性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方法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中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者52例,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动脉内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栓塞和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结果12例移植肾动脉基本正常,21例显示动脉吻合13狭窄,2例吻合13处动脉瘤形成(其中1例合并吻合13狭窄),14例为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3例为移植肾内动脉稀少。单纯移植。肾动脉狭窄中,16例行经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单纯球囊扩张12例,血管内支架4例)治疗,其中14例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例术后肾功能恢复不良,移植肾切除。13例动脉血栓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例溶栓后放置支架),其中3例溶栓失败,1例血管通畅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恢复,余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吻合口狭窄接受吻合口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动脉瘤栓塞治疗,造影复查动脉瘤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提供进一步治疗,可及早挽救移植肾。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78例活体肾移植的手术治疗经验和疗效,以期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78例活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评价移植受者临床疗效及移植供者安全性.结果:78例移植肾供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7~15 d出院,随访全部病例肾功能均未见明确异常.69例受者术后3 d内血肌酐降至正常值范围;1例出现DGF经间断血液透析治疗12 d恢复;2例并发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MP治疗后逆转.结论: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41例供者均经开放手术取肾,33例取供者左肾,8例取供者右肾。41例受者手术同尸体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41例受者均手术顺利,39例肾功能在2~5d恢复正常,2例术中行二次灌注发生延迟肾功能恢复。随访期间存活40例,30例肾功能正常,9例血肌酐稍高,1例术后2年自行停药导致肾衰竭,重新恢复血透治疗。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2年发生肺部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急性排异反应1例,经激素冲击后逆转。5例男性受者已结婚生育。41例供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平均住院时间10d。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具有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及排异反应少等优点,其效果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DGF且经过常规透析等治疗平均(40.4±27.1)d肾功能不见恢复的14例患者给予HBO治疗,同时观察HBO治疗前后尿量、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HBO治疗前尿量、Cr与BUN与开始治疗后第1、2天,第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第2周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治疗DGF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活性极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中CD11a表达和MPO活性先后明显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升高,并且同一时间点缺血60min组明显高于缺血30min组。研究表明,大鼠肾IRI过程中肾组织的CD11a和MPO水平明显增高,LFA-1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在肾IRI中起重要作用;IRI后肾组织中CD11a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阐明了IR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联系机制,移植肾IRI越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活体移植肾(liv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LRT)形态结构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CDE),二维超声图像(two -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2D),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超声技术,对78例活体肾移植术后连续动态观察:移植肾形态、内部结构及大小,观察肾内血流分布,灌注充盈情况,检测分析血流各项参数,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末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等.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组为: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组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组,进行图像结构和血流参数对比分析.结果:移植肾正常组,2D图像显示基本正常,CDFI肾内各级血管树血流灌注良好,血流速度、RI均值在正常范围;AR组,2D图像移植肾横径增大,皮质增厚,锥体增大,血流明显减少,点条状血管树分布稀疏,收缩期单峰及舒末无血流信号,或可见反向血流频谱,RI值>0.83;DGF组:2D图像与AR组大致相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信号丰富,充盈灌注较好,RI指数略高.结论:CDFI对亲属活体肾移植结构大小和肾内各级血管参数监测分析,对早期诊断、鉴别急性排斥反应与肾功能延迟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及其安全性,以及供者选择、供肾摘取手术方式、术前干预措施、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亲属活体肾移植30例,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28例;首次肾移植29例,二次肾移植1例;ABO血型相同28例,相容2例;HLA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3例,2位点错配者13例,1位点错配者13例;29例取供者左肾,1例取供者右肾;21例经开放手术取肾,9例手辅助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2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3±8.0d;1例因术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1例术后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半年后行尸体肾移植。4例在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经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后痊愈;2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恢复顺利,在10d内出院,术后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严格把握供者的选择以及术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具有供肾来源广、等肾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排斥的移植肾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血肌酐水平,对比不同时间点移植肾叶间动脉RI及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及逆转后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值存在差异,治疗后第3天开始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参数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开始血肌酐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参数变化早于血肌酐变化,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尸体肾移植20%~50%,活体肾移植4%~10%^[1,2]。移植肾活检是准确评估移植肾状态及制订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手段^[3],一旦出现ATN及DGF应及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4]。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月79例DGF患者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同期实施的活体供肾移植和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开展活体肾移植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7月~2009年10月实施的活体肾移植132例及尸肾移植164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效果,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1、3、6个月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术后DGF及1年内AR发生率,术后半年、1年、3年内人/肾存活率等指标的分析,对活体肾移植及尸肾移植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同期进行的活体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用量明显低于尸体肾移植术后用量;同期活体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血肌酐情况与尸体肾移植无显著差异,尿蛋白定量指标与尸肾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DGF、AR发生率降低,均与同期进行的尸体肾移植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体肾移植术后3年内人/肾存活率与尸体肾移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DGF、AR、人/肾存活率均优于同期进行的尸体供肾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2R单克隆抗体诱导疗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3例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移植中心行首次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病例,根据是否应用IL-2R单抗诱导疗法,将其分为诱导组79例和对照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DGF发生率,以及两组DGF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诱导组和对照组间的DG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7.7%vs23.1%,P>0.05)。但诱导组DGF患者并发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GF患者(0%vs25%,P<0.05),且诱导组DGF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DGF患者(92.9%vs62.5%,P<0.05)。结论IL-2R单抗诱导疗法对DGF的预防作用不显著,但可以有效降低DGF期间发生AR的风险,改善DGF患者的移植肾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少数民族肾移植受者术后情况并与汉族受者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民族人群接受肾移植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2012年解放军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汉族尸体供肾的89例少数民族受者和100例汉族受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移植肾存活情况,并对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民族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与汉族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9.9%、92.0%,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19.0%,DGF发生率分别为28.1%、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受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0.3%)高于汉族受者(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藏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受者移植术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及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不同民族肾移植受者短期疗效接近,但少数民族受者术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故应加强术后早期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1例巨大的多囊肝、多囊肾患者和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UW液原位灌注,快速切取。肝移植分别采用经典式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三联免疫方案。结果两例患者术后移植器官立即发挥功能。例1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肺损伤,第11天发生ARDS,经积极治疗后控制;例2肝、肾功能正常,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原发病复发等问题。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终末期疾病的方法之一,完善的手术、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测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在技术上较单纯的肝移植或肾移植要求更高、更复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移植肾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血流灌注参数的特征,为临床快速评估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预后提供参考价值。资料与方法31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移植肾穿刺结果分为移植肾正常组6例、急性排斥组12例和慢性排斥组13例,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无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实质造影剂增强均匀,而有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实质增强不均匀;3组移植肾造影剂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02, P<0.01),移植肾正常组达峰强度显著高于急性排斥组(P<0.01),但与慢性排斥组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叶间动脉、皮质和髓质的造影剂起始时间、叶间动脉和皮质的造影剂达峰时间均晚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段间动脉、叶间动脉和皮质的绝对强度、叶间动脉和皮质的上升斜率均显著小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地评价移植肾的微循环状态,可以为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甘油三酯(TG)代谢对其移植肾早期功能(EGF)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170例在解放军309医院接受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54例受者,其中男124例,女30例,年龄31.9±8.4岁.根据受者术前TG水平分为TG正常组(0.40<TG≤1.70mmol/L,n=107)及TG异常组(TG>l.70mmol/L或需服用降脂药控制血脂者,n=47),观察两组患者中移植肾功能恢复不佳(PEGF)、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肾功能缓慢恢复(SGF)的发生率,进一步比较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IGF)的两组受者术后3、7及30d的肌酐(Scr)水平.绘制以TG为诊断指标的ROC曲线,以获得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PEGF、SGF、DGF风险的最佳TG值.结果 与TG正常组相比,TG异常组的受者术后PEGF及DGF的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的受者中,TG异常组术后7、30d的Scr值高于T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G预测PEGF、SGF及DG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704、0.818,均明显大于机会参考下面积(P<0.05),最佳临界值均为1.37mmol/L.结论 受者术前TG代谢异常对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可能具有负性影响.术前受者TG在正常高值时(>1.37mmol/L),其发生PEGF、SGF和DGF的风险便已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合并肾缺血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处理 ,分析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 9例 ,其中合并肾缺血 3例 ,为急性期 2例 ,慢性期 1例。急性期 1例发病后第 3天死亡 ,另 1例同时合并肾缺血和双下肢缺血 ,经夹层隔膜开窗术缓解 ;慢性期 1例经腔内隔绝术治愈夹层后肾缺血自行缓解。提示合并肾缺血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姑息性转流手术有助于缓解症状 ,提高生存率 ;对于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肾缺血的患者 ,腔内隔绝术在治愈夹层动脉瘤的同时恢复了真腔供血 ,肾缺血可同时治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合并肾缺血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处理,分析1996年1月至2000年4月收治的StanfordB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9例,其中合并肾缺血3例,为急性期2例,慢性期1例。急性期1例发病后第3天死亡,中1例同时合并肾缺血或双下肢缺血,经夹层隔膜开窗术缓解;慢性期1例腔内隔绝术治愈夹层后肾缺血自行缓解。提示合并肾缺血的StanfordB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姑息性转流手术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对于慢性StanfordB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肾缺血的患者,腔内隔绝术在治愈夹层动态瘤的同时恢复了真腔供血,肾缺血可同时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夫妻间肾移植术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10例夫妻间供肾术前全部进入伦理审批准备过程.供肾均采用全麻;妻子供肾6例,丈夫供肾4例;患者术前HLA配型>3位点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20%;血型A-A 6例,B-B 2例,O-A或B 2例.根据螺旋CT血管成像或肾动脉造影结果,1例因左肾肾动脉有分支,切取右肾,其余9例均切取左肾.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术中MP 1.0 g,术后第1、2天MP 0.5 g,术后第3天环孢霉素A (CsA)6.0 mg/(kg&#183;d),霉酚酸酯(MMF)2.0/d,泼尼松30 mg/d,随访CsA根据谷值浓度调整,6个月时MMF 2.0/d,10 mg/d.结果 全部供体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8-10 d出院,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未发现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全部受体均得到随访,10例移植肾在开放血管后1 min内出尿,其中1例妻子供肾受体术后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AAR),经应用OKT3 10 d控制排斥,受体患者复查至2010-01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夫妻间肾移植伦理反对和心理拒绝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