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敏  焦见芬 《山东医药》2007,47(18):69-70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情况,发现28例受体表达不良,其中孕激素受体缺乏19例,雌激素受体缺乏16例,雌孕激素受体均缺乏10例.进行烯丙雌醇与戊酸雌二醇联合治疗,治疗后复查28例患者中孕激素受体缺乏者6例,雌激素受体缺乏者5例,雌孕激素受体均缺乏者3例.治疗前后比较,P<0.01.认为烯丙雌醇与戊酸雌二醇联合对反复流产患者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诱导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2002年9月,我院因前列腺疾病住院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的患者共425例,其中经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PCa)者48例,随机抽取经手术确诊的5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SA检测结果,以探讨PSA对PCa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PCa组48例,年龄57~88岁,平均71.8岁。BPH组50例,年龄62~86岁,平均69.3岁。两组患者均有膀胱出口梗阻症状。PCa组伴有血尿7例,远处转移症状11例,尿潴留4例;BPH组伴有血尿12例,尿潴留9例。PCa组临床分期:T_1期6例,T_2期18例,T_3期13例,T_4期11例。 方法:采血前1周内禁行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尿道内器械检查。空腹抽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备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  相似文献   

3.
李青  白强 《山东医药》1991,31(11):8-9
本文报告17例前列腺癌,均为腺癌。其中3例有骨转移,5例为意外癌,4例合并前列腺增生。15例行术前活检。10例行前列腺摘除双侧睾丸切除,7例行单纯双侧睾丸切除术。均同时服用乙烯雌酚。11例术后已生存3年以上。文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以及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PSA 4~10μg/L前列腺癌“灰区”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8年5月至2004年2月间血清PSA 4~10μg/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对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1例患者血清PSA4~10μg/L,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后诊断前列腺癌34例(24.1%).临床分期cT1期3例,cT2期21例,cT3期6例,cT4期4例,cT1、cT2肿瘤的平均Gleason评分明显低于cT3、cT4肿瘤.24例cT1、cT2期肿瘤行前列腺癌根治术,4例cT3肿瘤在4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cT3肿瘤和4例cT4肿瘤行睾丸切除术.28例根治术的病理结果21例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7例已侵出前列腺外,二者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42个月(18~69个月).2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PSA未见升高,4例pT3肿瘤术后出现PSA升高,1例出现多发性骨转移,无癌特异死亡.4例cT4肿瘤在睾丸切除术后13~23个月因为血PSA明显升高或出现骨转移而加抗雄激素受体治疗,2例病情稳定带瘤生存,2例因为广泛癌转移死亡.结论对于血清PSA 4~10μg/L前列腺癌“灰区”的患者应常规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SA 4~10μg/L"灰区"的前列腺癌并非都是早期癌.Gleason评分对于判断术后病理分期有重要意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小儿再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3年9月以来,采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ATA)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患儿先口服黄连素、克霉唑,用朵贝尔氏液嗽口,复方薄荷油滴鼻。3天后用ATA做皮试,待阴性反应后,根据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选用以下两种方案:①T_4/T_3大致正常组:给予抗CD_35~10mg,氟美松3~5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10次。②T_4/T_3倒置组:给予抗CD_35~10mg,氟美松3~5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6.
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中女性7例,中数年龄52(49~69)岁,男性3例,年龄为50、59和67岁。均未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皆有弥漫性甲状腺肿。~(131)Ⅰ的治疗剂量为2.5~11.8mCi(中数4mCi),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诊断依据为血清甲状腺素(T_4)浓度降低。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清T_4、T_3(三碘甲腺原氨酸)和TSH(促甲状腺激素),当T_4浓度暂时性降低时,患者未发生临床上甲减。治疗后患者中数血清T_4(正常为4.7~10.9μg%)由16.4μg%(12.4~24.9μg%)降至3.0μg%(1.6~4.2μg%),以后又上升至7.1μg%(4.8~14.5μg%);中数血清T_3(正常为0.8~1.8ng/ml)由3.2ng/ml(2.0~4.9ng/ml)降至0.8ng/ml(0.7~1.2ng/ml),后恢复到1.3ng/ml(0.8~1.6ng/ml);中数血清  相似文献   

7.
曾有报道应用人白细胞α干扰素(IFN-α)治疗乳腺癌和类癌瘤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8~61岁。用 rIFN-α-2b,剂量10~5U 治疗,每周3次,共6~12个月。观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治疗期间每月一次测定三碘甲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微粒体抗体(MAb)和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共12个月。治疗前无1例患者甲状腺机能异常。2例女性病人 MAb 滴度升高,并在 rIFN-α治疗4~5个月后达显著高水平。其中1例有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T_3 2.4ng/ml,T_416.4μg/dl,TSH0.09mU/l。该例尽管 MAb 仍升高,但甲状腺机能亢进则自行缓解。另1例病人治疗4个月后,TSH 降至检测水平以下,血清 T_3为4.6mg/ml 和 T_4为27.1μg/dl,浓度均升高,临床上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即给予他巴唑治疗。无1例患者 TgAb 和 TRAb 出现增高。通过2例应用高纯度 IFN-α引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作者认为对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髂内动脉-前列腺动脉化疗栓塞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2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中C1期5例,C2期7例,D1期8例,D2期2例,共行25次介入治疗.所用药物剂量分别是:卡铂400 mg,丝裂霉素20 mg,表阿霉素50 mg,长春新碱1 mg;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和碘甘油.结果 22例患者自治疗后第1周,病人均出现前列腺质地变软和体积缩小;第2~3周后体积缩小20%~40%;3例术后有神经合并症;1例臀部皮肤组织缺血坏死;8例于化疗栓塞2~3周后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随访5~36个月,尿流率明显改善,残尿量减少或消失.结论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前列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肯定,为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非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或内分泌治疗无效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多确诊为前列腺癌已经或可能有转移的患者常忽视前列腺原发性肿瘤的治疗。中轴骨骼是扩散的主要部位,骨痛常引起患者不适和衰弱。激素疗法能暂时和不完全地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因为大多数前列腺对激素疗法能起反应。 激素疗法对此病有效的特征是血清睾丸素水平下降。Garnick等证实睾丸切除术或服用外源性雌激素如已烯雌酚(DES)或用亮脯氨酸—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拮抗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对睾丸切除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hyroxine binding globulin,TBG)增多常见于用雌激素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同时常有相应的甲状腺素(T_4)水平升高,但游离T_4水平正常。有作者报道了2例无症状的急性肝炎病人,均因血清T_4水平升高而错误地诊断为甲亢,接受了抗甲状腺治疗。作者同时对10例门诊的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作了回顾性激素分析,发现这  相似文献   

11.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周方案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对13例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周方案化疗.患者69~82岁,平均75岁.入选标准: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失败,排除抗雄激素撤除综合症,并至少经过1次抗雄药物撤退以外的二线内分泌治疗无效.治疗方案:化疗第一天用多西他赛75 mg/m2,泼尼松5 mg,2次/d;从化疗第二天起泼尼松5 mg,2次/d,连续应用,21 d为1疗程.观察终点为血PSA、可测量病灶和疼痛的变化.结果 13例入组患者中1例失访,11例可评价疗效,PSA有效率为54%(6/11),有效患者PSA从治疗前的23.6 ng/ml、515.5 ng/ml、150.0 ng/ml、16.4 ng/ml、152.7 ng/ml、12.3 ng/ml,下降到治疗后最低2.4 ng/ml、139.9 ng/ml、42.3 ng/ml、6.7 ng/ml、67.5 ng/ml、5.7 ng/ml.有效持续时间4个月、3个月、8个月、3个月、2个月、2个月.可测量病灶2例为稳定.骨痛改善率为50%(3/6).12例可评价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度白细胞减少占50%.12例中位随访194 d.死亡5例,已死亡患者从诊断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起中位生存期36个月.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周方案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甘肃地区前列腺癌的诊疗现状。方法以该地区3家省级医院2010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发病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发病特点、治疗方式、随访情况的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前列腺癌的诊疗情况。结果 5年来3家医院共计收治前列腺癌患者915例,年龄为38~96岁,平均71.2岁;血清PSA浓度4 ng/ml 49例,4~10 ng/ml 89例,10~20 ng/ml 44例,20~100 ng/ml 317例,100 ng/ml 416例;病理确诊患者879例,占96.1%;接受治疗患者882例,占96.4%,其中,药物内分泌治疗825例,占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93.5%。根据血PSA值及转移灶情况,属于稳定期患者约占71%,有27%的患者属于进展期。在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80%患者无生化或临床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前列腺癌确诊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流,而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献中已报道雌激素在人体内对甲状腺有普遍性的抑制作用,本文旨在评价雌激素是否能影响 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的分泌。6例未经治疗的 Graves′病患者(女4例、男2例),年龄32~50岁。通过由内源性标记的[~(125)碘]甲状腺素(T_4)及外源性给予(~(131碘]T_4的去碘作用,测定尿放射性碘来估价甲状腺的释放功能。尿~(125)碘与  相似文献   

14.
乙烯雌酚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下尿路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乙烯雌酚及抗生素3日疗法治疗13例老年女性再发生性下尿路感染,治愈8例,治愈率62%;随访6-18个月,再发次数较用乙烯雌酚前显著下降。提示乙烯雌酚可作为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绝经后妇女取器困难,通过术前给予小剂量乙烯雌酚口服,改善生殖器官条件,减少取器困难及失败.方法 采用术前每晚口服乙烯雌酚0.5mg,连服22d后,行常规取器.结果 50例妇女取出IUD中,其中46例放置金属O型IUD ,2例宫型IUD,1例T型IUD ,1例麻花型IUD ,50 例均一次取器成功.结论 口服乙烯雌酚辅助取器可明显减少取器过程中妇女的不适感,提高取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T_3抑制试验常用甲状腺~(131)Ⅰ摄取率作为判断指标,近年来有人用血清T_4。作者对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67例Graves病患者作了两项指标的观察。67例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5~34月后停药进行以血清T_4和甲状腺~(131)Ⅰ摄取率为指标的T_3抑制试验。停药后随访12~25月(平均18月)其中40例于停药后12~18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用一组随机使用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病人的尸检资料,分析雌激素引致胆囊切除、胆石症、消化性溃疡和肾结石的危险性。病人和方法:1960~1967年间共收治2201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成四组:一、服用安慰剂组438例;  相似文献   

18.
1980年7月~1994年5月,我们采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7例(5例同时施行肺动脉成形术),效果满意。其中男42例,女5例;年龄23~63岁。鳞癌39例,腺癌7例,类癌1例。TNM分期:Ⅰ期6例(T_2N_0M_0),Ⅱ期29例(T_2N_1M_0),Ⅱ期12例(T_3N_1M_0)。施行气管隆突右全肺切除、气管与左主支气管吻合2例;支气管袖状右肺上叶切除、右中间段支气管与右  相似文献   

19.
治疗围经绝期支气管哮喘 5 8例 ,经绝前期2 3例 ,经绝后期 3 5例 ( 40岁以前绝经 1 9例 ) ,有轻度经绝期综合征 1 7例 ,中度 2 5例 ,重度 1 6例。年龄 40~ 60岁。在围经绝期初次出现哮喘 3 2例 ( 5 3 6% ) ,在围经绝期哮喘加重 2 6例。轻度哮喘 3例 ,吸入色甘酸钠 ;中度哮喘 3 4例 ,吸入皮质类固醇 1 0 0 0~ 1 5 0 0 μg/d和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 1 0 0 μg/d;重度哮喘 2 1例 ,口服皮质类固醇 1 5~ 3 0mg/d ,同时吸入皮质类固醇和沙美特罗。在围经绝期哮喘加重的病例中 ,有 1 9例合并中度或重度围经绝期综合征 ,用雌激素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1988年6月至1988年12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冠心病(CHD)和9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血清T_3、T_4含量。结果表明,CHD组血清T_3为1.29±0.33ng/ml,T_4为109±29ng/ml,二者均值处于正常范围。MI组血清T_3为1.00±0.18ng/ml,与CHD组血清T_3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T_4为76±19ng/ml,明显低于MI组(P<0.01)。将两组按性别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