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严寒地区被动式太阳房冬季供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石河子市郊区已建被动式太阳房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2002~2012年气象数据及太阳房围护结构的构造,计算出在基础室温为16℃和18℃条件下,太阳房的供暖保证率、节能率、辅助热量和室内温度等设计预测值。为掌握该太阳房的真实集热效率,了解住户在供暖期对太阳房的居住感受,依照GB/T 15405—2006《被动式太阳房技术条件与热性能试验方法》的要求,我们采用MS6501数字温度表、JTRG-II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自动测试系统等仪器,在2012年11月~2013年4月对该太阳房进行了近1个供暖期的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计算出该太阳房在维持基础室温16℃时,太阳能供暖保证率为26.50%,供暖节能率为28.90%;维持基础室温18℃时,太阳房供暖保证率为22.70%,供暖节能率为27.06%。南卧室室内空气温度与内墙表面平均温度的最大温差为1.9℃;各壁面温差在1℃以内;屋顶内表面与地面最大温差为2.8℃,该太阳房的热工稳定性能好,住户也反映热舒适度高。设计预测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太阳房实际集热效率略低于设计预测值,并找出了造成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燃气热水器热效率测试与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理论热效率的计算式,分析了试验室环境温度和燃气温度变化对燃气热水器热效率的影响,通过试验测试分析了进水口冷水温度的变化对燃气热水器热效率的影响,提出燃气热水器热效率测试与计算的最佳温度状态为试验室环境温度、燃气温度、进水口冷水温度三者相等。  相似文献   

3.
依据灶具热平衡及热效率计算关系式,分析环境因素对热平衡中各部分热量的影响。水和锅吸收的热量与环境因素无关。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燃气温度也升高,燃气带入的化学热量降低,燃气带入的物理热、空气带入的物理热均变大。环境因素对燃气不完全燃烧所引起的热量损失及高温下多原子气体离解所吸收的热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环境因素对烟气带走的物理热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环境温度升高,释放到环境的热量减少。当环境温度、燃气温度升高时,灶具的热效率增加;环境温度对灶具热效率的影响大于燃气温度对灶具热效率的影响。在符合规范要求的环境温度下进行热效率试验,环境温度24. 83℃下与环境温度15. 30℃下的热效率差达1. 48%,将直接影响判断灶具的能效等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房间热负荷的计算及其在供暖管网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房间的热负荷可以确定各个建筑的单位热负荷,在已知供暖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很快得出供暖体系的能耗,同时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计算出相对于的能耗。通过能耗和供暖管网的已知参数如管径、管长等计算出管网流量和压降,从而科学地调控供暖管网的供回水温差和循环流量,在满足用户供暖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5.
公司通过高温混水技术,增大供热管网供回水温差,提高输热能力,将供热系统回水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为公司汽轮机进行低真空循环水供暖改造创造了条件。依据汽轮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原理,实现该机组在冬季低真空循环水供暖,充分利用机组的冷源损失,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热电联产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设定钻孔壁温度均匀且不随时间改变的前提下,建立两种循环水流动方式下(外进内出:循环水由外管流进,内管流出;内进外出:循环水由内管流进,外管流出)的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稳态换热模型,采用解析法计算环形流道、内管循环水沿程温度。将换热器能效、换热流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因素。在供冷工况下,得到以下结论:虽然两种流动方式的循环水沿程温度分布不同,但换热器出口循环水温度相同。设定参数条件下,采用内进外出流动方式,内管内循环水在下降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环形流道内循环水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也逐渐降低。采用外进内出流动方式,环形流道内循环水在下降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而内管内循环水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虽然外进内出、内进外出流动方式的环形流道与内管间均存在热短路现象,但外进内出流动方式的热短路现象更加明显。增大内管壁热导率,使两种流动方式的热短路现象明显增强。增大外管壁热导率,有利于改善两种流动方式的热短路情况。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差、能效、换热流量均随钻孔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差随循环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能效随循环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稳定;换热流量随循环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速逐渐放缓。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差随外管壁热导率的增大先迅速增大,然后趋于稳定。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差随内管壁热导率的增大先迅速减小,然后趋于稳定。能效、换热流量的变化情况与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差随内外管壁热导率的变化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海拔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对高海拔地区锅炉容量进行校核计算。以西宁某小区供暖设计为例,剖析了供暖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的主要原因:设计者未考虑高海拔地区大气状况对燃气燃烧的显著影响,仍按平原地区设计方法选择热源,以致热源出力严重不足。结合当地大气压力、含氧量等参数,利用理论分析方法,对高海拔地区排烟热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锅炉实际运行热效率的分析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大温差及低气压的特殊气候条件,分析了高原太阳能蓄热体的热损失特征,归纳了典型高原地区的阴天概率分布,计算了当地太阳辐射规律与建筑热负荷规律。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太阳能供暖蓄热体的年热损失量与集热蓄热比、蓄热容积之间的函数关系,推荐给出了适宜于高原地区的保温材料及不同蓄热模式下的保温厚度,并给出了不同蓄热周期、不同供暖末端热媒温度的蓄热容积推荐值,结果可供高原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精细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台座生产预应力砼构件时,必须考虑温差所引起的钢筋应力损失。为了较精确地计算构件的抗裂度和预测其耐久性,以及为了制定减小或完全消除由温差而引起应力损失的施工工艺,必须精确地确定其损失值。因为在台座上生产特大型重荷载构件时,要大大提高其使用安全度。 1975年以前,构件由温差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是按σ=2.0Δt公式计算的。该公式是由σ=αEΔt 公式计算得来的。式中α和E分别为钢筋的线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Δt为钢筋与台座承受拉力设备之间的温差。后来,研究某些其它因素对温差应力损  相似文献   

10.
"大温差小流量"的集中供暖方式不但能提高系统输送能力,还可以降低水力损失及减少电功率消耗。此外,由于CO_2工质在跨临界循环中有较高排气温度及温度滑移的特点,CO_2热泵在热水供暖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大温差小流量"的集中供暖方式,基于负荷计算及设备选型,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的大功率CO_2热泵供热大温差小流量集中热水供暖系统。在寒冷地区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大功率CO_2热泵供热集中热水供暖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温度波动性的参数表征对有效预测管道疲劳循环次数至关重要。目前对管道疲劳次数的小温差循环解析以天数为单位近似取值。提出了基于整个供暖季连续运行温度界定小温差循环。采集了山西省8个典型热电厂5个供暖季管网的热工参数,通过连续运行温度得出小温差等效温差循环次数;以管网事故循环次数为调查统计样本获得大温差循环次数。综合大小温差循环次数得到允许应力不超过960 MPa,大于现行规程规定的750 MPa,由于供暖季连续运行温度取值剔除了某些以天数为单位的非循环小温差,扩大了临界应力范围,为管件疲劳分析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某宾馆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污水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连续测试了污水、中间水以及热水流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得到了污水换热器换热效率的衰减情况,并拟合得到了传热系数的衰减公式,测试分析结果可为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中的污水换热器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对济南市一个热电厂的7台燃气锅炉效率进行现场测试和分析~([1])。通过测量排烟温度、排烟处O_2、CO、NO_X、SO_X的含量、入炉冷空气温度、锅炉进出水温度等参数,计算出各台锅炉的正平衡效率和反平衡效率,并对锅炉的实际运行水平进行理论分析,分析锅炉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锅炉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q_2占全部热损失的比例达到了60%,在锅炉运行中应选择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及排烟温度,减少热损失;在锅炉污染物排放中,主要污染物为NO_X,其受过量空气系数及炉膛温度影响,在锅炉运行中应保证锅炉炉膛温度处于800℃左右,可以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锅炉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4.
根据GB 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选取钻孔热作用半径1.5、2.0、2.5、3.0 m,在非供暖期蓄热、供暖期取热工况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时间为10 a),分别对地埋管换热器蓄取热稳定性(评价指标为取蓄热比)、蓄取热工况换热效果(评价指标为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地埋管进出水温差温差区持续时间)进行计算分析。热作用半径1.5、2.0 m时,蓄热、取热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蓄取热稳定性。蓄热、取热工况下,热作用半径为2.0 m的地埋管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且能保持比较稳定且较大的进出水温差。对于哈尔滨地区,钻孔的热作用半径宜选取2.0 m,即钻孔间距宜为4.0 m。  相似文献   

15.
丁圣果  古晓君  丁婷 《混凝土》2012,(4):110-114,125
现浇混凝土肋梁屋盖的边界处于非完全约束状态。梁肋存在板中平面内位移u≠0及挠梁轴单位杆长的转角θ≠0。变温引起的板中面应变ε0及中面弯曲曲率κ0有别于边缘构件完全柔性或完全刚性的情况。采用试验应力分析方法研究中面平均变温T0及上下缘温差ΔT对非完全约束屋面板内力的影响。得到边界非完全约束屋面板温度应力分布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介绍停留在管道及贮槽内的流体温度降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法。经过T时间后,求管道或者贮槽内的静止流体温度Q_2的公式如下:Q_2=(Q_1-Q_r)·l-AT/B+Q_r(1)式中Q_1——开始时流体温度(℃);Q_2——经过T时间后流体的温度(℃);Q_r——外界空气温度(℃);A——放热系数:对管道根据(2)式;对贮槽根据(4)式;T——经过的时间(小时);B——热容量系数:对管道根据(3)式;对贮槽根据(5)式。1.管内流体管内流体温度降的放热系数A与热容量系数B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7.
磁浮轨道梁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变形是轨道梁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传热学与有限元理论,结合上海夏季气象参数与日照辐射半经验公式,利用ANSYS建立上海磁浮线轨道钢箱梁日照温度场三维瞬态模型,经实测构件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分析磁浮轨道梁的最大竖向与横向温差发生时刻的温度梯度分布,并以指数函数为基础拟合得到对应温度梯度曲线,竖向温差拟合值略低于德国磁浮规范值,横向温差拟合值高于德国磁浮规范值。基于日照温度场分析结果,计算不同支承形式钢轨道梁的温度变形,得到磁浮轨道钢箱梁在双跨连续形式下能够较好抵抗温度变形的结论。提出磁浮轨道钢箱梁外露部分涂料的选取建议,以减小日照辐射吸收能量,从而降低截面温差及温度梯度变形。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座位供暖系统通过提高人体周围的微环境温度,可以显著提高人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水平,研究个性化座位供暖的微环境以及人体热舒适性。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室内温度(11℃、13℃、15℃)下个性化座位供暖营造的微环境主体温度特征及其对下半身外表温度的影响,并结合主观热舒适性问卷调查评价微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在一定的室内温度下,采用个性化座位供暖装置即可使人体热舒适达到较高水平,相较于传统空调器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骤然降温下混凝土板温度自约束应力的产生机理,提出并设计了混凝土板单面环境降温时表面自约束应力的两步法测试方案,测试得到并分析了环境温度下降过程中混凝土板表面温度和温度自约束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板上下表面温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环境温度降温速率越快,混凝土外表面的降温幅度越大,上下表面温差也越大;相同降温速率下,混凝土上表面各测点的应变值及应力值相差较小,表明混凝土上表面具有近似均匀的温度自约束应力场。  相似文献   

20.
燃气锅炉烟气热损失及冷凝余热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烟气露点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燃气锅炉排烟温度、过剩空气系数对烟气热损失的影响。结合算例,对采用烟气冷凝余热回收装置提高燃气锅炉热效率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