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取得了黄陇侏罗纪煤田37个煤层地应力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和相关模型分析,研究了黄陇侏罗纪煤田现代应力场特征,地应力与煤储层压力耦合关系及其对煤层气开发和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最大、最小主应力和剪切应力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最大主应力转换深度大约为800 m。侧压系数具有浅部分散,深部聚拢的特征。从600 m开始应力场类型从拉伸状态的正断层应力组合机制向挤压状态的走滑断层应力组合机制转化,至1 200 m基本趋于静压力场。2)研究区有效应力偏低,煤储层以欠压储层为主,不利于煤层气富集,含气饱和度为6.52%~30.6%,临储比较低,不利于煤层气排采。随着最小水平主应力增大煤储层渗透率呈负指数减小,同时应力的垂向转换影响了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发育形态。3)依据煤矿冲击地压实例,600 m以深地应力作用下的挤压应力场是研究区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根本控因,但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不明显。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应补充对煤岩层冲击性和地应力评价内容,从而避免在矿井建设过程中遇到冲击地压灾害而修改设计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黄陇侏罗纪煤田多位于丘陵、沟壑地带,煤储层特征具有变质程度低、煤层厚度大、煤体结构简单、渗透率高、煤层气含量小等开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气开发方式、井位部署、钻完井工艺和压裂工艺等关键技术,指出欠平衡钻进、基于储层保护的洞穴完井将是该区煤层气开发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吴欣  蒋同昌 《陕西煤炭》2012,31(2):17-19
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各种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最新的煤田勘探成果、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现状,以五大矿区为切入点,对黄陇侏罗纪煤田的煤质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对其煤质特征及分布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为该区的煤炭利用、煤炭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指导矿井防冲工作,利用统计学原理,通过收集200余个钻孔资料、深部井巷素描,绘制了相关地质因素等值线与冲击地压事件关系图等,分析了引起义马煤田冲击地压的地质原因,研究了主要地质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冲击地压是地质因素与采矿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义马煤田地质因素对冲击地压具有主导作用;冲击地压与顶板砾岩厚度、煤层厚度、开采深度等呈正相关关系,与距F16断层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两硬一软"、煤层上硬下软、底更软的煤岩结构是义马煤田冲击地压发生在煤巷段且以底臌冲击破坏居多的主要原因;义马向斜核部和紧邻F16断层的条带受巨厚砾岩传递应力、构造应力、特厚煤层膨胀应力等耦合作用,具有强冲击地压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徐州矿务局三河尖井田主采煤层特征、赋存条件、地质应力等冲击地压相关地质因素,对该井田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率和强度进行区域划分、地质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6.
工作面过褶曲翼部,受采动影响,褶曲翼部区域出现能量积聚,导致人为诱发冲击危险因素。通过对回采工作面过褶曲构造区矿震显现分析,对11号煤层单一向斜构造区域内的聚能-释放-衰减聚能-再释放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力学成因与诱发机理,为后期回采工作面防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京西煤田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军  张宏伟  兰天伟  李胜 《煤炭学报》2014,39(6):1056-1062
为了确定京西煤田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地质动力环境,分析了京西煤田的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应力场、地壳应变能,计算了京西煤田各矿井构造反差强度,定量评估了京西煤田的地质动力环境,讨论了京西煤田冲击地压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京西煤田属于现代地壳隆升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煤田最大主应力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的差别显著;京西煤田处于地壳高应变密度能区域,地壳积累了高的弹性应变能;京西构造凹地反差强度大于0.5,该区域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各矿井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条件。京西煤田地质动力环境下的冲击地压是煤岩体在高构造应力条件下以块体整体突然破坏而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可通过分析岩体内的应力、岩体特性、煤层特征等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来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是根据已发生的冲击矿压事故来确定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圈定区域性冲击危险程度,进行开采设计和冲击地压防治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地质应力对地质体的作用着手,结合围岩特征以及人为扰动因素的影响,对照实例,初步阐明了冲击地压产生的内在原因,探讨了目前形势下防治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有利于在技术层面上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5,(9):211-214
在深部煤层中进行回采期间,受采动活动的影响,褶曲两翼区域极易出现能量积聚现象,具有人为诱发冲击的潜在危险。通过对回采工作面过褶曲构造期间区内强矿震显现的分析,从岩石力学角度对向斜构造区域内的聚能诱因进行研究,分析其力学成因与诱发机理,为后期相关工作面的回采防冲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褶曲构造的两翼部分,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均属于压应力,应力集中程度相对较高,易聚集较高能量;采掘影响区域内煤岩体能量在整体趋势上随时间不断波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冲击地压条件下巷道底板的稳定性,通过对华亭煤田底板冲击型冲击地压进行实地监测,发现华亭煤田底板应力受开采活动影响较大;采用中厚板理论对巷道底板进行分析,认为其在不稳定应力下的变形为非协调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底板存在较大的失稳可能性;运用突变理论对底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底板失稳的关键判据。计算结果表明华亭煤矿250104工作面底板在开采扰动下会产生结构性失稳,而陈家沟煤矿8512工作面底板结构较为稳定,受到扰动时较不容易发生结构性失稳,和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冲击地压的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捷 《山西焦煤科技》2009,(8):27-28,43
冲击地压是突变性的地质灾害之一,危害程度极大,几乎所有的产煤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它的危害,其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瓶颈".介绍了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和显现特征,探讨了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山东煤矿受冲击地压威胁现状和对防治冲击地压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实施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安全监察。研究认为,在防治冲击地压法规、规定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采用准确界定冲击地压矿井、规范防治冲击地压监察方式、督促采用防治冲击地压标准配备、明确监察重点等途径,可以满足现阶段防治冲击地压安全监察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4.
义煤集团公司跃进煤矿采用动压观测、电磁辐射仪、钻屑法和微震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测预报,并对危险区段采用"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措施。文章介绍了该矿冲击地压形成的原因、预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鹤岗矿区峻德煤矿在开采二水平南17层和二水平北17层下行区时,通过使用KBD5和KBD7电磁辐射仪进行监测,对煤层采取卸压爆破和注水软化等措施,有效避免了矿井冲击地压的发生,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冲击地压能量极限平衡理论。从理论上确定了冲击地压的能量源、能量传播媒介及冲击地压卸载区的宽度,推导出了卸载区宽度的理论公式,确定了冲击地压煤层分卸载区和弹性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理清千秋煤矿新井煤柱区域冲击地压频发的地质原因,从而对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启示,对顶板岩性、地层结构、地表沉降和断裂构造等地质因素进行了统计、对比和分析,阐述了各因素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研究了地表沉降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关系。指出煤层上覆巨厚砾岩和"两硬一软"的地层结构是新井煤柱区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基础。煤柱南部采空区地表下沉系数仅为0.18,上覆岩层远未达到充分沉降,造成煤柱区应力高度集中,是该区域冲击地压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Ⅲ3煤层二采区是宣东煤矿的主采区,但是由于开采深度大、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等原因,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以Ⅲ3煤层二采区为例,从冲击地压的动力来源、释放介质、诱发因素三要素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很高的冲击危险性。总结提出了冲击地压的防治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采用微震法和银屑法检验监测效果。生产实践表明,采取的措施对防治冲击地压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7,(8):197-200
以煤矿冲击地压为研究对象,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应用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事故风险的定义、冲击地压风险事故机理和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将事故风险定义为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某一客观存在或某项活动具有导致安全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事故损失的组合,并给出了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冲击地压的特点与煤层开采之间的关系,将引发冲击地压的风险因素分为开采深度、地质构造、煤岩特性等自然风险和开采技术、组织管理等人为风险2大类,构建了煤矿冲击地压风险事故致因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实际较全面地阐述了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如用钻孔卸压、煤体爆破卸压和顶板爆破等三种措施进行防治,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