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兴国  张义 《矿山机械》2004,32(8):155-156
我矿是国内的地下最大矿山,多种采矿工艺交叉作业,作业面分散,设备种类繁多,设备合理配备较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成本在备品、备件和材料等方面的使用已和单位、个人的奖金挂钩,控制的越来越严格,唯独设备的使用不进入各单位生产成本,这就造成了设备的多占多用。甚至设备的配备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因此,我矿于2001年提出了对坑下移动设备的定编和有偿使用的管理办法,我们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
活性超细重钙湿法研磨改性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国水  季理沅 《非金属矿》2002,21(1):33-35,30
概述了国内活性超细重钙的生产现状,研究了湿法改性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可适应现有的生产设备,在添加少量辅助设备后即可进行湿法研磨改性的连续生产。该工艺具有产品活化度高、假颗粒少、生产成本低、无粉尘飞扬等特点。在PVC型材、管材、PVC及PE薄膜等行业的应用表明,该产品取代轻钙,可提高制品质量,降低制品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河东金矿原有破碎生产系统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该矿以多碎少磨、降低选矿生产成本为指导方针,综合考虑采选实际情况,对原有破碎系统进行了综合改造。粗碎和细碎采用了美卓矿机的诺德波格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使破碎产品粒度由-16mm降为-12mm,破碎运行时间由16~20h/d缩短为9~10h/d,人员配置由42人减少为21人,破碎生产成本由5.7元/t降低为4.7元/t,选矿综合生产成本由33元/t下降为31元/t。通过改造,年创效益近千万,达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设计和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设备数量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抚顺西露天煤矿采煤系统半连续工艺环节的具体实际情况,用较合适的概率计算法出采运设备的合理数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设计和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设备数量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抚顺西露天煤矿采煤系统半连续工艺环节的具体实际情况,用较合适的概率计算法确定出采运设备的合理数量。  相似文献   

6.
工业炸药包装工艺设备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简述工业炸药包装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础上,对现行工艺设备进行了分析评述。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后,提出了我国工业炸药包装生产工艺与设备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涡北矿原煤采用选前脱泥与不脱泥的分选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从精煤产率、数量效率、精煤合格率、介耗、油耗、电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得出采用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洗选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精煤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依据数学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露天开采工艺的内因指标,对6种不同的工艺定性优选排序。结合霍林河南露天矿使用单斗—卡车工艺和可移式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的实例,量化核算了两种工艺的生产成本和环保等指标。验证了各工艺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优选竞争性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正平  王丽 《非金属矿》2001,24(1):20-22
以电碳鳞片石墨替代高碳鳞片石墨,成功地制取了高碳可膨胀石墨,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通过对生产设备的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改进后的工艺,达到了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破碎技术的进步,原破碎生产线统设备老化, 生产效率低, 生产成本高,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结合获各琦铜矿几种设备设备技改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改方案的经济性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先更换现有流程中两台细碎圆锥中的一台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丁日佳  尹璐 《中国矿业》2015,24(3):60-63,127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阐述了碳成本的内涵和意义,使用相关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涉及碳排放成本方面的指标进行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的权重,重点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弃置各个流程分析了企业碳成本的构成,主要涉及生产流程设计、设备折旧费等13个影响因素,由计算结果可知低碳生产技术设计费用、电力热力排放费用、低碳设备的折旧费、碳超标排放治理费用占碳成本的比重较大,对碳成本的控制和考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想要控制碳成本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煤炭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炭开采的不稳定性使得煤炭生产物流系统具有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本文结合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基于物流瓶颈理论和预警理论,在WITNESS的软件平台上进行了开发,构建了煤矿井下生产可视化动态优化决策系统(VDODSMUP)。此系统包含采掘设备、运输设备、提升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17个模块,实现了井下物流可视化、生产物流瓶颈诊断和预警、预测煤矿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分析煤矿物流成本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一方面为动态优化煤矿生产物流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煤炭生产的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3.
何宇翔  杨溢  张志华  曹俊阳 《矿冶》2018,27(4):41-44
决策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很多,传统的经验类比法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数学优选法综合考虑了影响采矿方法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如定量因素指标有矿块的生产能力,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等,定性因素指标如作业安全性,工艺复杂情况等。通过构建了指标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然后应用模糊数学矩阵最优化决策原理进行综合评判,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出方案的优先顺序,从而得到最优方案。文中的某矿优选结果说明,用模糊数学优选出的采矿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所以证明模糊数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大型矿用汽车是目前露天矿山主要运输工具,其运营成本占到整个矿山生产成本近70%,特别是露天矿山进入深凹开采后,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和运输距离的加长,运输成本逐年上升导致矿山运营整体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为解决这一问题,矿山企业一方面可以从技术层面采用胶带运输替代汽车运输的技改措施解决成本上升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管理层面构建设备日常运营过程管理体系及成本管控体系,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降低设备故障率,从管理中得效益。高村铁矿通过对大型矿用汽车实施定人定机管理模式辅以车辆日成本分析及备件全寿命跟踪管控,运用管理手段降低矿用汽车运营成本,单位成本下降幅度达到15.34%,而且整个生产工序上下游效率由75%提升至82.74%,提效幅度达到7.74%,铁矿节约成本达到近800万元/a。通过1 a来的实践和探索,不但健全了矿用汽车的运营管理体系,而且达到了从管理中得效益的预定目标,可供同类矿山日常生产成本管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现代矿山采矿成本的核心构成发生变化、成本管控难度增加等问题,深入剖析了采矿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PCA BP神经网络构建了成本预测模型,形成了适用于现代矿山的成本核算方法。针对机械化开采、开采深度增加、工况条件差异所带来的采矿成本变化,分析了现代矿山企业采矿作业成本的构成特点,以此为基础运用作业成本法精细化核算各个采矿作业单元的成本费用。总结成本变化规律发现,采矿成本主要受到采场作业空间大小、温度、深度、运输距离以及工人工作效率、工人工作经验、设备铲运效率、设备服务年限、燃油消耗率、油料消耗率10个关键因素影响,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后,提取主成分作为成本预测变量,运用PCA BP神经网络构建了成本预测模型。采用山东某地下金属矿山的成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验证,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0%。研究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精度满足要求,可以为现代矿山企业作业成本控制、成本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丁华伟  朱利玲 《煤矿机械》2012,33(5):258-260
变压器作为现代生产的重要设备,是整个矿业及其他产业的命脉。为了对变压器故障进行预警,设计了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诊断系统,系统通过下位机(STM32)采集变压器数据,并将信息发送到电力调度室,由上位机对信号进行故障综合分析,在变压器出现严重故障时能自动停止所有矿业生产设备柔性停止工作,排除了由交流电源故障给矿业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区数量多、分布面积广、各采区品位差异较大等问题,以系统方法为指导,采用车辆路径问题中启发式优化算法,综合考虑入选品位、总成本、设备利用率等,建立多采区、多破碎站的采矿全过程协同配矿优化模型,并利用C++语言开发集采区三维建模、配矿智能计算、配矿方案三维显示为一体的矿石质量智能控制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多采区协同优化配矿,解决了局部环节简单优化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优化入选矿石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综放工作面采放系统设备能力的合理配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郑行周 《煤炭学报》1998,23(5):502-506
综放工作面采放设备能力的合理配套,能充分发挥综采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采煤机开机率和工作面单产,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以综放工作面采放工序最大限度平行作业为准则,建立了双输送机综放工作面前后部刮板输送机的能力配套计算方法,并确定了相应的计算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影响综放工作面前后刮板输送机能力配套的主要因素是综荼面采放高度比。  相似文献   

19.
针对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近年来不能稳定达产达效的实际情况,寻求使采场快速达产、生产成本可控的技术方案。基于矿体的赋存特征,利用3Dmine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地质模型,并在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L-G法优化开采境界。在剥采比与产能双层指标控制下,对采场按设计正常采矿的产能方案、采场境界内缩均衡剥采比的产能方案以及采场分期分区开采产能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了采场分期分区开采产能方案可满足要求。针对此方案进行了应用实践,实践表明自2012年起,白马铁矿在及及坪采场采剥能力大幅提高、超过设计能力,矿石及采剥成本大幅下降,降幅达38%。分期分区开采可增加矿石产能、均衡剥采比,能够促使矿山早日达产达效,为类似矿山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煤炭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生产系统在井下实现煤炭的开采、洗选和矸石的充填工作,在提升主井运输效率的同时减少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充实对煤炭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生产物流系统的理论研究,并探究影响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预测系统效率水平变化趋势。以山东某矿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仿真研究和对比计算,重点分析了采选充一体化生产各主要环节:掘进、采煤、洗选、充填对生产水平的实际影响率。仿真结果显示:在煤炭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生产的人员技术及管理、物料运输、采选充生产、安全防患四个主要环节中,物料运输水平和井下生产水平是影响整个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其次,在井下生产环节中,采煤量和井下洗选量对系统的实际作用率最大,分别为0.123和0.149,因此,提高整个系统生产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采煤效率的同时加强井下煤炭洗选机械设备的投入和生产工艺瓶颈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