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自体髂骨治疗先天性牙槽嵴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在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例牙槽嵴裂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对上述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手术,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CBCT检查;对照组为近半年内采用传统方法行牙槽嵴植骨手术,并留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2例患者,均符合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MB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SLB和SBW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相较术后1个月裂隙内新生骨存在明显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应用CGF后其新生骨的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GF应用于唇腭裂继发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可以明显增加裂隙内新生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 at el et-ri ch fi bri n,PRF)应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手术,验证其是否能够减少植骨术后的骨吸收。方法:8~12月龄犬8只,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制备双侧牙槽嵴裂模型,随机于两侧同期植入自体髂骨(对照组)及自体髂骨混合PRF(实验组)。于术后当日、2个月、4个月时拍摄上颌骨CT,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测量植骨区体积,计算骨吸收率。结果:术后2个月、4个月时实验组的骨吸收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1。结论:将PRF加入自体髂骨进行骨移植修复犬的牙槽嵴裂,在术后4个月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减少术后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对牙槽嵴裂患者相关生长因子及植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0例牙槽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观察组采用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随访期间,比较两组患者龈沟液相关生长因子、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骨吸收率等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3.32±6.20 vs 35.52±5.44, 40.78±6.14 vs 36.71±5.51)pg/μl(P0.05);SLB、SBW、MB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2±1.32 vs 8.48±1.12, 9.12±1.14 vs 6.23±0.82; 8.64±1.25 vs 6.75±1.02, 6.28±0.85 vs 4.25±0.72,2.62±0.31 vs 2.47±0.24, 2.62±0.31 vs 2.79±0.32, 2.47±0.24 vs 2.67±0.27)mm(P0.05),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1.52 vs 20.32±4.15, 17.72±3.12 vs 25.42±4.36)%(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术有助于刺激牙槽嵴裂患者龈沟液相关生长因子分泌,降低骨吸收率,提高植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体髂骨块和松质骨联合移植修复成人牙槽突裂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成人牙槽突裂患者19例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松质骨联合移植修复.将髂松质骨填充牙槽突裂间隙内,用骨块恢复梨状孔边缘形态和鼻翼基底部高度后,采用微型钛板和单皮质钛钉固定.术后1年复查进行Bergland 分级评价.结果 植入骨成活率(Ⅰ~Ⅲ级)为84.2%,临床成功率(Ⅰ、Ⅱ级)为73.7%,临床失败率(Ⅲ、Ⅳ级)为26.3%.2例患者再次出现口鼻瘘孔.结论 自体髂骨块和松质骨联合移植修复成人牙槽突裂可以有效恢复牙槽突高度,增加患侧梨状孔周围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唇腭裂先天畸形的深入研究以及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应用,近年来对其治疗已由单纯关闭唇腭裂隙发展到序列治疗,其中关闭牙槽嵴裂是矫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改善患者面容至关重要。临床上有许多唇腭裂患者错过了牙槽嵴裂植骨的最佳时机,进入了青春期。对此类患者,我们采用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置入修复牙槽嵴裂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单侧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研究牙槽嵴裂对鼻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10只标准同窝实验犬,自身对照,随机确定实验侧和对照侧.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实验侧造成10 mm ×15 mm的单侧牙槽嵴裂.术后10周处死动物,通过螺旋CT进行头颅三维重建,应用Amira软件对两组动物进行外鼻定点,行线距及角度测量并分析数据;另解剖双侧鼻翼软骨,于软骨内1/2处、穹隆角、外1/2、外1/4处垂直于软骨长轴切开,水平包埋,常规组织学处理,HE染色,进行图像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软骨发育的差别.结果 大体观察:实验侧牙槽嵴裂裂隙未愈合,双侧鼻翼发育程度不一致,患侧发育较健侧差,并伴有患侧鼻翼外侧脚下陷;鼻尖位置向患侧偏斜,鼻孔呈不同程度的不对称,鼻小柱向健侧偏斜.组织学观察:健侧软骨外侧脚1/2处和1/4处中央细胞密度、面积、周长均比患侧发育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牙槽嵴裂异常力学结构对外鼻的形态及鼻翼软骨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种子细胞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12条实验犬被分成4组。于双侧上颌第3切牙处去除长15mm牙槽骨形成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穿刺,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传代扩增诱导后,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48h,植入骨缺损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牙槽骨断端间形成完整的骨连接,切片可见髓腔通畅,新形成的牙槽嵴宽度与松质骨组相似(P>0.05),但高度不足(P<0.05)。结论组织工程骨可以较好地修复牙槽嵴裂,有望成为修复牙槽嵴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16例单侧唇腭裂中的牙槽嵴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骨松质(13例)或羟基磷灰石(3例)充填,并以上唇粘膜瓣和裂隙两侧粘骨膜瓣移转封闭裂隙的治疗方法。其中12例随访1~5年,自体骨移植者有9例,全部发生骨连续,并有7例或从骨移植区长出。羟基磷灰石者3例无一例有牙萌出。认为缺损修补以自体骨移植为好,羟基磷灰石不宜用于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9.
单侧唇腭裂中牙槽嵴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16例单侧唇腭裂中的牙槽嵴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骨松质或羟基磷灰石充填,并以上唇粘膜瓣和裂隙两侧粘骨膜移转封闭裂隙的治疗方法。其中12例随访1-5年,自体骨移植者有9例,全部发生骨连续,并在7例3或3从骨移植区长出。  相似文献   

10.
牙槽嵴裂植骨同期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同时,利用自体髂嵴软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11~14岁的单侧完全性唇裂伴牙槽嵴裂患者,髂骨松质行牙槽嵴裂处植骨,并将髂嵴软骨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结果 32例患者均Ⅰ期痊愈,患侧口鼻瘘、牙槽嵴裂、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等均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自体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对鼻翼塌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与牙槽嵴裂手术同期施行,可有效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11.
为16例单侧唇腭裂中的牙槽嵴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骨松质(13例)或羟基磷灰石(3例)充填,并以上唇粘膜瓣和裂隙两侧粘骨膜瓣移转封闭裂隙的治疗方法。其中12例随访1~5年,自体骨移植者有9例,全部发生骨连续,并有7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唇腭裂发病理论认为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而将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确定在9~11岁.我们在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生长至成年仍没有做腭裂手术的大龄患者,在颅面发育的早期,虽然上颌骨发育没有受到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成年后仍然有上颌骨发育不良、反颌畸形与严重的鼻畸形等,这使我们对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发育的理论产生疑问.近年来随着唇腭裂发病基因调控的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做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尤其Carstens [1]2002年提出的源于颅面胚胎学理论及Moss 和Salentijn[2]的功能基质假说的功能基质整复理论,为牙槽嵴裂早期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技术对12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儿行腭裂修复同时修复牙槽嵴裂,通过1~2年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上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及修复唇侧口鼻腔瘘均有重大意义。总结了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植骨术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8~11岁 X 线片示尖牙根形成2/3为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唇腭裂的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上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隐畸形及修复唇侧口鼻腔瘘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上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及修复唇侧口鼻腔瘘均有重大意义。总结了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植骨术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8~11岁X线片示尖牙根形成2/3为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onlay植骨的方法对于牙槽嵴裂植骨术后成骨不良的患者进行再植骨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在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例牙槽嵴裂植骨术后成骨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nlay植骨的方法对上述患者进行二次植骨,并于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对二次植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组研究对象经onlay植骨手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CBCT检查结果,可以发现裂隙区成骨高度和成骨厚度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半年与术后1个月两个时间点成骨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nlay植骨法应用于治疗牙槽嵴裂植骨术后成骨不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能的导致牙槽嵴裂植骨失败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17例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植骨年龄、裂隙类型以及操作方式与植骨手术成功的关系.结果:大龄患者植骨失败率显著高于9~11岁患者,双侧牙槽嵴裂失败率高于单侧,单侧完全性裂失败率高于不完全性裂和隐裂.结论:植骨年龄、裂隙类型以及操作方式是影响植骨手术成功与否的几个关键因素.双侧裂隙软组织严重缺乏者,可考虑先行一侧牙槽嵴裂骨移植术,待植入骨生长稳定后,再行另一侧植骨,手术操作动作须熟练、力度要准确,无张力严密缝合,减少手术创伤、植骨量要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早期移动裂隙两侧的牙齿给予植骨区适当的功能刺激能否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增加新骨的形成,从而提高植骨手术成功率及植骨效果.方法 牙槽突裂患者12例,年龄9~13岁,分为两组:正畸牙移动组(A组),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早期进行正畸牙移动;对照组(B组)只是行自体骨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获得数据进行重建分析,观察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术前裂隙宽度及牙槽突裂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的新骨成骨体积为(0.98±0.23) mm3,显著大于B组的(0.73±0.15) mm3.新骨形成率在A组为(72.5±11.9)%,显著大于B组的(53.2±9.7)%.牙槽突裂患者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正畸牙移动可顺利使裂隙侧牙齿移入植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CT断面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早期正畸牙移动可明显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其对植入骨的改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同期联合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矫治的方法. 方法 对唇、腭裂术后畸形患者同期行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联合矫正. 结果 2004年~2007年,于临床应用37例.33例牙槽受植床创口一期愈合,3例松质骨外露,经清除外露骨和冲洗换药后愈合.本组患者术后正面观唇部饱满,红唇两侧高度基本对称,干湿唇线连续;仰视位鼻翼基底部高度恢复良好,两侧基本对称,鼻孔方向一致,但患侧鼻孔仍稍小于健侧. 结论 同期联合矫治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56例(58髋)股骨头坏死采用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结果 经1~6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疗效优28例,良26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 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能有效改善股骨头血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