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总结了2005年~2006年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缺陷原因分析: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到位,无菌观念及医院感染防控观念不强,知识储备不足、药理知识欠缺,健康教育不足、告知缺陷。并针对缺陷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认为加强责任心、提高护士素质,落实制度及改进操作方式,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病人用药准确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应用评估和干预的预见性护理思维方法,熟悉药物的性能、规范护理操作、积极处理药物不良反应(ADR)、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结果在输液ADR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思维,成功救治了31例ADR病人,未发生医疗纠纷及缺陷。认为在输液ADR护理中的应用预见性思维,可提高护士在输液药物治疗中的综合能力,且能从多角度看待、处理问题,减少和避免输液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细化输液用药的操作环节,探讨该方法使用的合理性及优点。方法:静脉安全研讨小组对静脉输液的五个环节进行细化,试运行后发现不足进行了更正或补充,全科护士基本掌握、达成共识后,推广应用。结果:使用细化的用药操作环节后1月内发生用药缺陷1起,后近2年内发生输液安全隐患2起,用药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结论:该做法内容具体、全面、可操作性强;便于护士长检查和考核;缩短新上岗及轮转护士进岗后的磨合期;提高病人输液的安全性;提高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王风雷  张淑花 《全科护理》2012,10(28):2641-2642
介绍细节管理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细节管理理念引入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实行弹性排班、预约输液服务、分级分区管理、双人核对制度、病人安全教育,以方便病人,缩短输液等候时间,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的流程,减少静脉用药过程中的缺陷,从而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方法根据医院人力资源及各护理岗位职责情况,从处理医嘱直至将药物应用到病人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护士进行质量把关。结果静脉用药缺陷率从2007年的2.88%降到2008年的0.82%(X^2=165.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用药流程简单可行,责任明确,护士在静脉用药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减少了不规范行为及用药缺陷。  相似文献   

6.
高颖 《全科护理》2013,11(22):2074-2075
[目的]提高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使用寿命,保证用药安全。[方法]60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化疗病人行无损伤针穿刺368次,对其穿刺方法、拔针方法、维护管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无一例因维护管理不当导致输液港损坏,提高了输液港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用药安全。[结论]规范管理、强化健康教育、管道维护正确、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长期正常使用的关键,进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患者重要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输液执行单是护士根据医嘱执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客观依据,记录了输液和巡视的内容,较直观地反映了患者用药及整个输液过程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我院根据安徽省卫生厅编写的《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要求,自2004年10月1日起,在临床上应用了医嘱执行单,并作为病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回顾分析了外一科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100份患者输液执行单的记录情况,存在缺陷的有32份,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卢建娣 《全科护理》2015,(5):411-413
[目的]探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护理环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静脉输液的660例病人,根据输液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病人给予传统开放性输液方式,观察组病人给予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方式。观察两组病人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输液等候时间,比较两组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培养值、药物配置间物表的培养值以及空气培养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输液等候时间、工作人员手卫生培养值、配置间物表培养值、空气培养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缩短病人等候的时间,提高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用药是呼吸内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病情危重的病人选择良好的输液途径对保证药物的输入、抢救病人尤为重要.临床输液工作中,通常选择四肢的末梢静脉进行输液,但长期反复输液使可供选择的末梢静脉越来越少,给继续输液治疗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后护士、病人对输液室用药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降低,病人以及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用于改进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可促进输液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10月我院就诊的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调研,均开展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按照诊治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护理方案包括传统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症状痊愈时间、胃肠道反应情况、负面情绪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患者滴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了解静脉输液患的滴速。方法 对841例静脉输液患的滴速进行现场调查,以输液卡上的滴速为标准,计算时间为1min,超过5gtt/min为过快,少于5gtt/min为过慢。结果 95.83%的患滴速正常,33.3%过快,0.83%过慢,存在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危险。结论 静脉输液患的管理仍有待加强,各医院要重视对静脉输液患的滴速管理,防止发生严重的输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以往静脉输液发生的问题,制定各环节安全防范流程;进行培训与考核后,实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后各环节输液护理缺陷发生明显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对输液工作的满意度由82%上升到98%。结论精细化管理在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的应用,能指导和帮助护士有效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增加护士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的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规范产科病区各类基本标识的含义及作用,结合专科特点设计制作各类独立标识、组合标识、药物标识、仪器使用标识、人性化标识等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结果 实施产科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无1例因身份、管道识别发生的差错,无1例患者发生跌倒.实施前后分别对100例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患者的液体滴速准确性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5%提高到98.0%.结论 产科护理标识的专科化管理能够有效警示护理工作重点,是人性化管理的有形展示,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加强了护理质量的全程控制,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于136例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血压监测、使用输液泵匀速滴注药物、心理护理、饮食调整、输液护理等。结果121例患者完成了药物疗程,患者反应良好。结论对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氟尿嘧啶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乳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持续72h静脉输注氟尿嘧啶,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63例病人均按时顺利完成化疗,发生静脉炎10例,轻中度胃肠道反应29例,白细胞下降5例,口腔炎3例,液体外渗2例,脱发42例,无肝肾功能异常,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结论]对持续72h静脉输注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用药中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探索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针对2011年医院41个护理单元上报用药不良事件及11月开展用药安全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用药安全手册,包括健全各种用药安全管理组织及制度,收集临床多品种、多规格、看似听似药品拍成图片进行比对,临床应控制滴速、接触易发生反应药物,药物配制信息,药物配伍禁忌,宜从中心静脉输注的药物,高危药物外渗紧急处理,抢救药物药理知识,以表格形式进行罗列。规范使用药物流程、组织培训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结果2012年护理用药不良事件总数较2011年减少15起,下降18.5%。与2011年相比,2012年用药专项月检查存在问题,通过护理用药安全手册的制作与应用,加强了用药安全管理,促进护理人员掌握药品管理及用药知识,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用药安全能力,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结论该手册为护士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起到临床用药指引作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用药能力。  相似文献   

18.
持续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的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持续优化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改进输液区设施和布局,使用生物安全柜配药和计算机辅助优化输液流程等措施.结果:方便了病人,缩短了输液等候时间;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和护士职业安全;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科学合理的优化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1年建立门诊静脉输液中心,2003年通过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认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门诊静脉输液的流程。观察自2009年4—6月到我院静脉输液中心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所有病人,无一例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病人对我院门诊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达99.99%,另有3名病人对我中心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CI是人性化的护理和服务,通过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经验总结和交流,不断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保证了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治疗晚期肺癌和乳腺癌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方法 10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癌症患者,采用力朴素在化疗第1天用135 mg/m2加入5%葡萄糖(GS)500 mL静脉滴入3 h,先用5%G.S 10 mL注入紫杉醇脂质体瓶内,用专用振荡器振摇10~20 min,待完全溶解后注入5%GS 500 mL静脉滴注,用药前30 min行预处理,地塞米松5~10 mg静脉入壶,苯海拉明40 mg肌肉注射,西咪替丁400 mg静脉滴注。结果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结论经过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