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特殊螺纹接头油管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某井特殊螺纹接头油管腐蚀穿孔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腐蚀穿孔的油管接头样品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进行了试验分析,对油管腐蚀形貌进行了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对油管腐蚀产物进行了能谱分析,依据试验结果对袖管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油管属于局部冲刷腐蚀,冲刷腐蚀原因是接头部位存在结构变化引起的紊流。  相似文献   

2.
南海某油田油管多次发生腐蚀穿孔,本文通过失效部位宏观分析、微观分析、理化检验和腐蚀产物分析对腐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管物理化学性能均符合标准,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腐蚀,碳钢耐二氧化碳腐蚀差,建议更换含Cr管材。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强度油管钢在服役过程中,应力与电化学腐蚀共同作用下油管内腐蚀失效规律及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酸性环境中含缺陷的油管钢应力腐蚀过程进行研究,得到应力场与腐蚀电化学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含缺陷油管在服役过程中,随着应力和缺陷深度的增加,腐蚀电势负移,阴极电流密度和阳极电流密度均增加,发生塑性形变时缺陷中...  相似文献   

4.
L80油管腐蚀穿孔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厄瓜多尔某井在生产作业中油管腐蚀穿孔,为了弄清油管穿孔原因,对穿孔油管宏观形貌、材料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油管内壁腐蚀微观形貌,利用能谱仪分析内壁腐蚀产物。结果表明,油管腐蚀具有二氧化碳腐蚀的特征。井底CO2溶解于原油中的水形成碳酸容易造成内壁严重腐蚀,失效油管服役井段温度为CO2腐蚀速率较大的温度区间,原油中氯离子的存在对腐蚀起到催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井油管H2S腐蚀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高压釜,研究了模拟油田地层环境下油管的动态腐蚀规律,并对腐蚀速率及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同一口井不同井段,油管腐蚀特征表现出较大差异,在高温下出现点蚀倾向,相同浓度下腐蚀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加大,油管的硫化氢腐蚀速率是各因素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建立腐蚀预测模型,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较好预测腐蚀速率.    相似文献   

6.
对肯基亚克(Kenneyak)油田油管腐蚀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油管和接箍腐蚀形态进行了分析,结合油管理化性能和腐蚀形貌表面物理分析,对铬-钼系低合金高强度钢油管腐蚀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油管接箍外壁腐蚀是由于环境氢损伤引起的,主要是H2S腐蚀,包括环境剥蚀和内部氢致开裂(HIC);断裂是由于应力导向氢致开裂,即SOHIC所致。同时认为硬度小于HRC22的SM90SS这类低合金高强度抗硫钢油管也倾向于发生应力导向氢致开裂。分析结果对于防止油管腐蚀穿孔和/或开裂、保护油井安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某井φ88.9 mm×6.45 mm 110S油管断裂事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4根两两相互匹配的断裂油管样品,对断口形貌、管体几何参数、理化性能、金相组织和腐蚀产物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φ88.9mm×6.45 mm 110S油管的理化性能均满足API Spec 5CT标准及用户要求;油管断裂机理为H2S应力腐蚀开裂.建议加强H2S现场检测,选择适合的抗H2S油管.  相似文献   

8.
API油管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PI(美国石油学会)油管腐蚀失效事故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API油管接头腐蚀严重区域集中在油管接头现场上扣端外螺纹接头内壁位置,油管腐蚀既与流体冲刷有关.也与CO2腐蚀有关.经过试验研究,认为API油管接头中部的凹槽位置产生了紊流和剪切应力,腐蚀最严重的区域紊流和剪切应力最严重.为解决结构突变导致的腐蚀集中问题,建议油田使用接头内壁平齐的特殊螺纹接头油管.  相似文献   

9.
西部油田油管腐蚀结垢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部某油田油管腐蚀结垢现状调查、单井采出液成分分析和垢样XRD分析,结合油管结垢趋势预测及室内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探讨了油管腐蚀结垢机理。结果表明:垢物主要是CaCO3、CaSO4和铁锈产物,在结垢出现的同时伴随油管腐蚀的发生。影响油管腐蚀结垢的主要因素是采出液中含有丰富的的Ca^2+、HCO3^-,Cl^-以及原油伴生气中的CO2含量较多。该油田存在严重的腐蚀结垢趋势。  相似文献   

10.
酸性气田井下油管腐蚀失效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酸性气井在修井过程中发现油管串中上部腐蚀严重,油管管体已经由外壁向内壁腐蚀穿孔。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腐蚀产物分析(SEM、EDS和XRD)等方法对油管的腐蚀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2S/CO2环境下导致的电化学腐蚀是油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结合10a的油管腐蚀调查和管理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腐蚀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气举作业中连续油管腐蚀断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海上气井连续氮气气举作业61.5h后,发生连续油管断裂,观察发现连续油管外壁腐蚀严重。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理化性能检验、X射线衍射和模拟试验,对腐蚀油管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气举作业所用氮气携带的O2和井内CO2共同作用造成了连续油管腐蚀破坏,氧腐蚀是造成短时间内连续油管严重腐蚀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结论和现场工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高压哈氏合金反应釜对P110SS油套管钢在不同H2S和CO2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了H2S和CO2分压对P110SS油套管钢腐蚀规律的影响,利用SEM、EDS、XRD等方法分析了腐蚀试样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特征,发现P110SS在较低温度条件下,H2S浓度非常低时,腐蚀特征与单纯CO2腐蚀规律相似,腐蚀速率比较高。在相同的H2S分压条件下,随CO2浓度增加,腐蚀速率依次增加。通过应力腐蚀开裂试验表明,P110SS在高温205℃条件下应力腐蚀开裂敏感较小。  相似文献   

13.
含H2S/CO2环境中缓蚀剂对不同油管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芳 《腐蚀与防护》2006,27(11):561-563,573
选用一种自制缓蚀剂TG500(主要成分为咪唑啉含硫衍生物、有机硫代磷酸酯),对不同油管钢在含H2S/CO2腐蚀介质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TG500可明显降低溶液对N80、SM80SS、KO80SS油管钢的腐蚀速率,即使在较高的CO2/H2S分压下,缓蚀效率仍可达95%以上;油管钢中的合金元素Cr、Ni对于降低油管钢的腐蚀速率具有明显作用,但对于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渤海油田井下管柱CO2腐蚀规律与防腐选材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渤海油田的快速发展,CO2腐蚀成为阻碍油气田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由 CO2引起的油气井管材腐蚀破坏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井下管柱的使用寿命,制约着渤海油田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综述了CO2对井下管柱的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了渤海油田中油气产量较高区块的CO2腐蚀情况及防腐选材研究现状,针对性调研了绥中36-1、埕北等10个油田的生产井的CO2分压、温度分布及腐蚀情况,探讨了渤海油田水介质、pH值、CO2分压、温度对CO2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分压小于0.023 MPa时,碳钢油管未发现严重腐蚀;当CO2分压超过0.2 MPa时,井下管柱腐蚀破坏率迅速增加, CO2分压为0.3 MPa时,碳钢油管腐蚀比例约为19.15%,这和理论研究一致。在渤海油田油气开发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可能同时出现,并相互作用,加剧管材的 CO2腐蚀。合金元素 Cr能显著提高油套管的抗腐蚀性,低Cr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经济性,未来低Cr油套管在渤海油田的适应性评价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渤海某油田L80油管腐蚀机理,对分析该油田油管腐蚀特点、确定油管腐蚀类型、证实井底腐蚀环境、评估油管腐蚀程度和推荐油管防腐材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L80油管宏观腐蚀形貌观察做出的初步判断,首先进行材质分析,其次进行微观腐蚀形貌分析,然后进行腐蚀产物分析,再进行腐蚀程度分析,最后进行电化学试验。结果该L80油管理化性能及金相组织符合标准,其内外壁腐蚀行为不一致,外壁以均匀腐蚀为主且腐蚀轻微,内壁有一定程度局部腐蚀且腐蚀较严重。腐蚀产物主要含有Fe、S、O和C元素,主要成分为Fe1-xSx、Fe CO3和Fe_2O_3。其外壁点蚀坑深度在15~50μm之间,内壁点蚀坑深度在80~150μm之间,内壁微裂纹宽度在20~70μm之间。CO_2分压、H_2S分压、含水率和温度对L80油管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结论该油田井底CO_2和H_2S共存,L80油管发生了CO_2/H_2S共存的电化学腐蚀,但点蚀、应力腐蚀开裂(SCC)整体上比较轻微,且L80油管表现出良好的抗硫化物应力开裂(SSC)能力。根据研究结果,推荐现场可以继续使用L80油管。  相似文献   

16.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steel used for flexible riser exposed to CO_(2-)saturated saline solution and CO_(2-) saturated vapor environments was studied through immersion experi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experiment. The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the tested steel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corrosion kinetics, nature of corrosion products, corrosion product morphology, elemental distribution and polarization curv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tested steel was bainitic microstructure. The corrosive activity of the tested steel exposed to CO_(2-) saturated vapor environ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exposed to CO_(2-) saturated saline solution environment.On prolonging the exposure time, the corrosion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corrosion heterogeneity increased, and the dimensions of FeCO_3 crystals gradually became small. At later stages of corrosion,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nodic Tafel slope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corrosion process was strongly inhibited.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low-alloy steel with bainitic microstructure was propos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某气田低含H2S、中含CO2气井在不同产水量和产出水矿化度下的井筒碳钢管柱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通过理论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影响油管腐蚀的主要参数条件,明确电化学腐蚀特征.发现导致油管严重腐蚀和局部穿孔的主因是高矿化度的地层产出水、复杂的井下环境参数和特定的H2S/CO2分压,为今后减缓和控制腐蚀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光滑表面、无缺欠原始表面和带缺欠原始表面13Cr油管试样在气井酸化增产改造过程中的腐蚀行为,明确不同表面状态对超级13Cr油管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三种表面状态的超级13Cr油管在气井酸化过程中鲜酸和残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分别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三维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试样在鲜酸和残酸中腐蚀后的宏观、微观和三维形貌。结果在鲜酸溶液中,无缺欠原始表面试样和带缺欠原始表面试样腐蚀速率相当,但均明显高于光滑表面试样。在残酸溶液中,缺欠导致超级13Cr油管腐蚀速率显著增大,带缺欠原始表面试样的腐蚀速率是,是无缺欠原始表面试样的2倍,光滑试样的7.3倍。结论超级13Cr油管表面状态对其在气井酸化过程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有显著的影响,内表面缺欠会降低其在酸化过程中的耐蚀性能,且此类缺欠对残酸介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酸性气体引起的油气管材腐蚀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H2S引起的腐蚀广泛存在,严重影响着油气开采及输送管道和炼制加工设备的使用寿命。综述了H2S对油气管材腐蚀的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护方法,探讨了温度、H2S分压、p H值、流速、Cl-浓度、CO2分压及管材材质等因素对H2S腐蚀的影响,建立了H2S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对H2S腐蚀防护方法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述了H2S腐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井钢管腐蚀破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逸  范海东  范洪波 《钢管》2002,31(4):22-24
针对某些天然气井钢管与普通油管不同的腐蚀形貌,采用X-衍射及其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管道腐蚀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2和水导致钢管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天然气的冲蚀作用又加剧了这一过程,二者的共同作用是造成气井钢管腐蚀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