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影响浙江丘陵山地茶叶生产的茶树生态气候诸因子的基础上,讨论了茶树气候安全栽培高度,探讨了茶叶产量和自然品质随生态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划出了不同山区茶树生态气候的相对优势层域  相似文献   

2.
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种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干旱环境中的变异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对海拔900 m~3 500m m范围的不同海拔梯度上草本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上草本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海拔梯度下草本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分别为342.95~557.73g/kg、6.02~20.97 g/kg、0.71~3.14 g/kg.草本植物C:N、C:P、N:P范围分别为16.36~155.53、109.36~786.52、2.58~17.34.(1)草本植物C随海拔无明显变化,N含量随海拔梯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含量随海拔呈增加的趋势;(2)草本植物C:N、C:P、N:P三者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均不显著;(3)海拔、温度、土壤理化因子对草本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冗余分析揭示每个因素合计可解释系统变异的10.3%,其中海拔和温度是影响天山北坡草本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天山北坡草本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中温度所产生的制约大于水分,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值对草本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研究靶区,利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运用加权指数法、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分级.然后对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依据综合敏感性和重要性评价结果,按照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特征分为1个一级生态区、3个二级生态亚区和11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明确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为今后的生态保护措施和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棚内外春茭温、湿、光等气象因子的观测和对比,并对大棚内外春茭的物候期、经济性状、产量与效益进行了比较,得到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时棚内外的气象指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棚内气象因子变化的规律,以制订大棚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对大棚的调控管理,为推广大棚栽培茭白提供示范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北仑区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景观格局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及其生态风险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与耕地,景观演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量增加,耕地景观面积明显减少,区域景观破碎化愈加明显;(2)25a间,研究区内低生态风险区大量减少,而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大增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类活动使山麓地带大量低生态风险区转变为较低生态风险区;(3)1990~2015年,研究区内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的生态风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5%;前期以低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转向中生态风险区为主,后阶段以中生态风险区转向较高生态风险区、高生态风险区的比例有所增加;1990~1995年、2000~2005年、2010~2015年3个时间段生态风险转换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6.
将遥感生态指数应用于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研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2008,2013,2018年浙江省89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浙江省土地利用程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各区县发展差距较大。在时间尺度上,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东高西低的趋势越发显著。(2)浙江省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3)结合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程度。因此,建议由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县带动周边区县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县,可借鉴耦合协调度较高区县的发展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对尚未深度发展的区县,可借助自身生态优势,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7.
农田种植绿肥是提高西北河西灌溉区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选取西北河西灌溉区主推绿肥品种毛叶苕子和针叶豌豆,从农产品供给、土壤养分累积、水分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气体调节五类服务功能,构建春玉米-绿肥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确定春玉米间作不同绿肥农田系统的生态价值.研究显示:春玉米间作绿肥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新疆天山、昆仑山和阿勒泰山等高大山区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境内分布的地衣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特征有初步认识,特别是对哈纳斯地区地衣生存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以阿勒秦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已知在本地区采集到的103种地衣种的生态特征和生存因子进行分析,这对新疆地衣研究,干旱区生物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有一定的意义,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对玉米幼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核酸含量的测定,研究玉米经不同浓度尿囊素溶液浸种处理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尿囊素处理的玉米发芽率、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生物学产量及核酸含量等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6)mol/L尿囊素处理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引起水文序列出现变异,对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根据1961—2020年长江流域64个水文站点的逐日河道流量观测数据,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利用广义极值分布估计变异前、后河道生态需水;基于流量历时曲线估算河流生态盈余和赤字,结合水文改变程度指标D0和DHRAM(Dundee水文情势改变法)评价长江流域水文整体改变程度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生态盈余/赤字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长江流域水库、大坝等调蓄作用,长江流域枯水期生态盈余(生态赤字)呈上升(下降)趋势,而在丰水期则呈现相反的变化;2)长江流域干流水文改变程度最高(D0达到50%以上),河流水文情势和生态系统受到高风险影响(DHRAM总分数大于10),生物多样性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3)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生态径流有相反的影响,即气候变化使得生态盈余增加,而人类活动使得生态盈余减少,整体上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盈余的主导因素(相对贡献率高于50%)。  相似文献   

11.
影响海洋微藻生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重要生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有害赤潮海洋微藻生产的重要毒素种类,本文综述了影响该类毒素的主要生态因素有光,温度,盐度和营养盐4类;弱光对毒素合成有抑制作用。低温下PSP毒素产量高,通过对营养盐吸收机制的离子效应,盐度可影响毒素的生命合成,不同种类和株系对N、P限制的反应有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期冻存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形态和功能变化及其与细胞凝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凝集的成因作了分析,初步提出了降低凝集作用的综合措施. 采用含to劣二甲基亚矾和40}人AB型血清的RPMI 164。培养液作为冻存液,将淋巴细胞在液氮中冻存1年,复温后,检测其存活率,细胞凝集现象和细胞电泳速率,并观察了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 冻存淋巴细胞复苏后,部分细胞呈现凝集状态,这是由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所致,表现在细胞表面净负电荷密度的降低,电泳率减缓,细胞轻度皱缩,膜表面微绒毛增粗,出现粗大的指状突起.二甲基亚讽是造成膜结构与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常温下更加明显,它具有较强的促凝集作用.此外,淋巴细胞悬液内混杂血小板,也是促进细胞凝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鸡纵菌的小白球阶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小白球菌除需要低 p H值 (4.0一4.5) 和低浓度有机氮外,还需要多种维生素和一定的糖类,小白球菌在实验 室条件下生长良好,液体培养已获得成功,为人工利用和栽培鸡纵菌提供了一 条 可能的 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的重点生态治理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治理意义重大。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当量因子法,利用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1995—2018年各县ESV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各主导因素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8年,陕甘宁革命老区ESV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草地与林地对该区域ESV的贡献较大;(2)ESV空间等级转化呈现较显著的两极变化趋势,其中低级、高级ESV区域面积显著扩张,较高级ESV区域面积明显缩减;(3)地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垦殖系数是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平均空间解释力超过0.378 0,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交互协同增强了其对陕甘宁革命老区ESV的影响程度;(4)各主导因素对ESV的影响程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其中地被覆盖度及垦殖系数的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则由西向东递减。  相似文献   

15.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87年至1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在冲积平原上下降;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其它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水域各带基本不变。(2)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优势度上升;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3)阜康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位于洪积扇与冲积平原的耕地和荒地面积变动上,关键影响因子是水土资源利用下的水盐动态变化,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地下水位的连续变化又影响了土壤水盐在空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化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尺度、长时间的视角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是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形成演变的,它与长江的演变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化及环境变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历史时期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其影响巨大,而近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湖泊特有的自然演变模式使得该地区湖泊营养本底普遍较高;密切的江湖关系使洪水成为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认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严峻的富营养化情势是长期自然演化和近代人类干扰活动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的现状,对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识别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引入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准则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基于压力 状态 响应(PSR)模型构建了由15个相关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千岛湖流域2008~2011年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8~2011年间,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2010年达到较安全级别,其他年份均处于基本安全的级别.相对而言,压力系统的安全度最低,状态系统安全度最佳.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状况较好,但总体状况、压力和响应指标都显示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千岛湖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压力. 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二型态银耳节孢子形态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氮源、碳源、碳氮比、pH值、温度、培养时间和香灰菌胞外液7种环境因子对银耳节孢子酵母型细胞向菌丝型细胞形态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环境因子对银耳节孢子形态转换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经过滤除菌的香灰菌胞外液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影响最大,菌丝型细胞占节孢子总数的9.89%;碳氮比总体水平上对形态转换影响较小,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的菌丝型比率均小于2.40%;固体培养时pH3条件对形态转换的影响最小,菌丝型比率为0.04%.此外,各环境因子对节孢子形态转换的影响因固体和液体培养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9.
以几种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型小麦为材料,对分蘖期小麦叶片中的依赖钙/钙调素的蛋白激酶(Ca2+/CaM-PK)的SDS-PAGE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蛋白激酶酶带之间存在差别,并且不育系之间也有差别,说明不育细胞质对核基因的表达也有影响,这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而且不育材料中存在潜在优势,可用来选育具有更强优势组合的核质杂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工调节pH, CO:分压、温湿度以及有机氮等条件,探讨了白蚁巢内两种优势真菌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小白球菌和炭角菌除对温湿度要求相似外,不同之处在于小白球菌适应于高浓度COZ、低pH值(3.8一4.2),低浓度有机氮,以及对酵母浸膏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炭角菌要求低浓度CO, ,高pH值(5.0- 6.3),又需要高浓度有机氮.根据这些实验,我们初步认为白蚁的存在产生了丰富的有机酸和高浓度CO z,可能给小白球菌造成了特定的pH环境,成为蚁巢菌圃上优势真菌的主要选择因子,在“废巢”菌圃上,有机酸和COZ浓度的降低,炭角菌分泌的代谢物质引起菌圃pH值的上升,可能是炭角菌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