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例1女,61岁,1992年3月11日早饭后左眼突然视物不见,伴头晕,胸闷胁胀,于当日上午即来院就诊,门诊以左眼中央动脉阻塞收入院。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光感。左眼瞳孔散大约5mm,对光反应迟钝。扩瞳查左眼底:视盘颜色淡,边界模糊,颞侧有半月状混合...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王琪 《中医药学报》1998,26(1):25-25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哈尔滨市眼科医院刘锐王琪马开宇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之一,它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院从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36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医称为“暴盲”。发病数分钟到数小时后视力即可由正常迅速下降到指数甚致光感。抢救及时可有部分视力,常造成视力永久性丧失。国内外文献介绍大都为早期治疗观察的结果,对晚期病人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多认为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治疗,造成视网膜功能丧失。本院收治两例因误诊而失去抢救治疗时机的中、晚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收到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急,预后差,是一种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预后差,属中医“暴盲”范畴,我们曾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1例,收到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李某,男,56岁,工人,1997年11月10日上午就诊。左眼突然视物不见数小时。诉清晨锻炼时突然左眼视力下降,数分钟后视物不见,伴头晕、目眩、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视力:右眼1.0,左眼为手动/眼前。左眼底视盘色略淡,边界稍模糊,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水肿,黄斑呈樱桃红。右眼底正常。血压20.0/12.7kPa,有…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CRAO)可引起机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目前对此病发病后未能及时抢救或抢救失败而致的视力损害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RAO15例16只眼,收到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992年至1996年我院收治的CRAO住院患者15例16只眼,男9例,丈6例;年龄最小者37岁,最大者70岁,平均59岁;右眼发病者9例,左眼发病者5例,双眼发病者1例,2例有一过性黑蒙病史;疗前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平均19.6天。以上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95年6月~2000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与同行共研之。 1 临床资料 共10例10只眼,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9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20天,平均10天。……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外部压迫等原因导致视网膜内层血供受阻,引起视网膜的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本病是眼科致盲急症之一。我科于1995年3月~2001年3月收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1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6岁,平均54岁;右眼14例,左眼7例;职业:汽车司机3人,机关干部10人,离退休人员8人;病程最短者仅20min,最长者24h。检查所见:视力均小于眼前数指,瞳孔不同程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眼底血管线状…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lu-sion)发病急,预后差,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我们自1989年3月至1997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9例29只眼,收到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方法。方法:对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45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和视野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临床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结论:治疗效果与发生阻塞的同时,程度和部位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急,预后差,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为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39例42只眼,3例为双眼发病,余均为单眼患病。分类:中央动脉阻塞34例36只眼,颞下分支动脉阻塞5例6只眼。性别:男26例,女13例。眼别:右眼24只眼,左眼18只眼。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45.8岁。疗前病程最短1天,最长95天,平均25.9天。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23例;糖尿病病史3例;风心病史1例;外伤史2例;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一种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由于视网膜组织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而视网膜动脉又为眼动脉的终末血管,故一瞬间的供血中断,常会造成极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据Brown报道一组60例患者,视力在0.1以下者占73%。又据综合报道,本病无光感者占17~42%。近年来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有效率和脱盲率均有明显提高。但视功能完全恢复者仍属少见。作者曾治愈本病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发病最急、最易导致失明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常由于未能及时就医或误诊而给病人带来永久性视功能损害。该病发病率仅为0.001%~0.002%,而伴有视网膜睫状动脉阻塞者则更为罕见。笔者近期偶遇1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8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9天而来诊。9天前,因情绪激动,左眼突然视力下降,自觉眼前有黑影遮挡,唯颞侧有小片视野尚存。发病33小时后去某医院就诊,曾给予阿托品球后注射,静脉点滴扩血管、溶栓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于2000年8月1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血压12/…  相似文献   

15.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并分别观察了治疗前后其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电生理的变化,结果发现以上指标均明显好转,尤其视觉诱发电位的波幅与潜时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中医针刺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认为眼电生理检查也是判定本病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雄  刘北海 《新中医》2004,36(9):49-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2组均口服阿司匹林、地巴唑,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基本方组成:丹参、枳实、三七、生地黄、泽兰、牛膝、牡丹皮、茜草、蝉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76%,对照组为52.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比单用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中药为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3例,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分别采用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静脉推注血栓通和球后注射归红注射液等,均获显效,提高了视力,扩大了视野,缩短了视网膜循环时间,挽救了患者的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起,我们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6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32例对照,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系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1~72小时。全部病例均已发生视力障碍,且均无外伤及视力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底病,其病因不清,治疗比较棘手。我院眼科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均为住院病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右眼10例,左眼14例,全部为单眼发病;年龄最小者为22岁,最大者为72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4天,最长1年;静脉阻塞部位:总干11例,分支13例,在分支阻塞中以颞上支阻塞为最常见,黄斑受累,发生出血、渗出或水肿者15例,多发于中央静脉阻塞;病程中有反复出血者3例,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14例;住院治疗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12…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配合中西药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