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轧区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夏先平  孙业中 《轧钢》2002,19(3):9-12
氧化铁皮缺陷是影响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电子探针探测了基体不含Cr的热轧带钢在精轧区产生的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处的化学成分,根据其中Cr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结合宝钢2050mm热轧机组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洋  韩斌  谭文  汪水泽  阮安甫  曹光明 《轧钢》2012,29(4):34-37
根据热轧带钢不同的轧制阶段,分4种类型对热轧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的形成原因和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适用于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EBSD样品的制备方法,以22MnB5热轧板表面生成的氧化铁皮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冷镶、热镶和夹具夹持3种样品固定方法,以及振动抛光和手工制样两种制样方法下的热轧带钢表面EBSD扫描效果。结果表明:热镶法是最适宜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打磨的固定方法,振动抛光和手工制样两种制样方法均可以表征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形貌、相组成和晶粒尺寸等显微结构特征,且提出的手工制样方法能够在保证制样效果的同时缩短制样时间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祝民 《轧钢》2007,24(3):56-58
通过分析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结合宝钢集团梅山钢铁公司热轧板厂带钢氧化铁皮的现状,对氧化铁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带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SPHC热轧带钢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微观形貌,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带钢头部氧化铁皮缺陷形成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加热炉烧钢工艺、控制中间坯温度、优化除鳞工艺等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头部氧化铁皮缺陷与轧制温度密切相关,中间坯头部温度过高是形成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室缺陷样品分析,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了影响热轧带钢头部氧化铁缺陷的因素。结果表明:中间坯头部温度高是形成头部氧化铁皮的主要因素,轧制计划编排、带钢的化学成分和除鳞状况等也会影响到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实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测分析了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的基本构成和厚度分布情况,为优化酸洗工艺,提高冷轧成品表面质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凯  汤化胜  李国宝  于爽  杨贵玲 《轧钢》2019,36(3):75-77
针对厚规格(h≥8 mm)SS400B热轧带钢用户开平后出现黑色起粉问题,从板坯规格、轧制温度、轧制速率以及轧后冷却过程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氧化铁皮形成原因,通过提高轧制速率、降低卷取温度、将钢卷放置通风处等措施,减少了氧化铁皮残留和四次氧化铁皮的形成,解决了卷取后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起粉问题。  相似文献   

9.
董欣欣  唐勤 《轧钢》2011,28(5):56-58
分析了首钢京唐公司1580mm热轧线生产冷轧料时的氧化铁皮生成原因,通过优化加热制度和除鳞工艺,加强设备管理,制定合理的换辊周期,氧化铁皮压入的表面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冷轧料表面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热成型过程中,由于氧化铁皮抛丸清除不净,导致在加热后表面覆盖一层黑色氧化铁皮,影响加热温度的测量和精确控制。利用箱式加热炉、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等设备,分析了460 MPa汽车桥壳用钢在两种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艺二(低温短时烧钢,高温终轧、卷取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结构更易抛丸去除,经抛丸、加热模拟试验后,表面无氧化铁皮覆盖物,满足测温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于洋  曹瑞芳  王畅  王林  张亮亮  高小丽 《轧钢》2021,38(6):1-12
红鳞与铜脆缺陷是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尤其是高硅钢种的红鳞缺陷,一直是困扰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精选了近几十年来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关于红鳞与铜脆缺陷的部分研究进展,对相关研究的方法、内容、技术思路进行了整理,编撰成文,以飨读者。同时,结合笔者自己的研究经验与理解,对传统红鳞缺陷形成机理的疑点进行了剖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低碳钢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翘皮缺陷的形成原因,取样分析了翘皮缺陷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并采用ø750 mm×550 mm高刚度二辊热轧机组进行实验室模拟轧制分析翘皮缺陷演化过程。通过建立不同轧制方案,探明了热轧带钢翘皮缺陷形成于精轧道次,缺陷的产生与坯表面质量和边部原始凝固组织无关,轧材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边部不均匀变形形成侧面凹陷,凹陷在后续轧制中被轧制压缩闭合,并翻转到表面成为翘皮缺陷。最后,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倒角铸坯可提高轧材边部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均匀性,抑制轧材边部不均匀变形,有效降低翘皮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李显  杨跃标  叶姜  文宝华  庞锐 《轧钢》2020,37(5):25-29
针对低碳铝镇静钢热轧带钢生产时易出现表层粗晶缺陷的问题,对缺陷形貌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该钢种的CCT曲线及轧线实际生产工艺参数,研究了其表层粗晶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带钢边部温降导致其处于两相区轧制是造成表层粗晶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提高终轧温度,加强轧线冷却均匀性控制,对轧辊辊身温度监控,精轧采用升速轧制等措施,可以改善带钢长度方向的温度均匀性、减少带钢边部温降,避免带钢进入两相区轧制,可有效控制带钢表层粗晶缺陷。  相似文献   

14.
于洋  王畅  郭子峰  王林  陈瑾  焦会立 《轧钢》2015,32(2):22-26
针对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 从微观特征与生产关联性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状色差缺陷的产生与基体和氧化铁皮的界面状态密切相关, 酸洗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是导致色差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关联性因素跟踪及分析发现: 色差缺陷的产生主要与热轧精轧工作辊辊面的状态密切相关, 轧辊氧化膜剥落导致的铁皮压入缺陷是导致带钢酸洗后出现斑状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为此, 制定了合理的热轧工艺及轧辊使用和精轧用水、轧制润滑的优化等控制措施, 成功消除了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刘志卫  李杨  李中华  吕耀强  高燕 《轧钢》2020,37(6):95-99
针对热轧表检仪不能有效识别的片状、条状、山水画状、边部粗糙酸洗氧化铁皮缺陷,介绍了其形貌特征,对热轧工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排查,得到了缺陷的形成原因。回炉板坯重复入炉加热,氧化铁皮的生成量将会增加,容易造成酸洗后片状氧化铁皮缺陷。除鳞水压力、喷射角度、喷射面重叠量及除鳞道次对二次氧化铁皮破除能力不足时,容易产生酸洗后条状、山水画状氧化铁皮缺陷。同时,粗轧工作辊轧制公里数较长、中间坯温度过高也会对山水画状氧化铁皮缺陷有一定的影响。热轧带钢终轧或卷取温度较高,薄规格带钢板形较差时,会造成酸洗后带钢边部粗糙氧化铁皮缺陷。为此,对板坯加热工艺、粗轧及除鳞工艺、精轧及层冷工艺进行了优化,大大降低了酸洗板氧化铁皮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吕长宝 《轧钢》2019,36(1):31-36
分析了热轧带钢酸洗山水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即粗轧时板坯表面新生成的或者残留的氧化铁皮在辊缝中开裂,在轧制力作用下,硬度比氧化铁皮低的基体金属被挤压入裂缝形成粗轧条纹。现场调查显示,精轧除鳞后粗轧条纹上残留大量黑色Fe3O4,这些残留的氧化铁皮颗粒在精轧时被压入带钢基体并与带钢同步纵向延展,导致酸洗后带钢表面相应区域与周边正常区域出现轻微的粗糙度差异和明显的色差,形成山水纹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17.
苏清旭 《轧钢》2000,17(1):29-31
工作辊表面氧化膜状态与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细孔及小白条压入缺陷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分析了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动态变化及脱落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高热轧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兴田 《轧钢》2004,21(1):49-51
为提高热带产品合格率 ,对影响热带宽度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通过正确选择热带控制目标宽度和板坯宽度 ,采取进一步优化模型 ,对立辊恢复模型进行修正等综合措施 ,使热带控制精度明显提高 ,超过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把首钢京唐公司热轧带钢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氧化铁皮缺陷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划分为5类。对5类氧化铁皮缺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典型的表检图片及实物形貌;分析了5类氧化铁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氧化铁皮缺陷的降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