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6例(82足)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39足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7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5(22.3±3.7)个月。B hler角术前9.3°±3.2°,术后恢复到26.7°±6.8°;Gissane角术前101.6°±13.3°,术后恢复到120.1°±14.2°。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39足,良31足,可8足,差4足。结论切开复位可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王亮  叶如卿  王猛 《中国骨伤》2019,32(4):314-320
目的:比较单纯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98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2.6±6.7)岁;SandersⅡ-Ⅲ型30例,SandersⅣ型20例。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组(B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9±7.2)岁;SandersⅡ-Ⅲ型28例,SandersⅣ型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B觟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14.6±6.3)个月。术后两组B觟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对于SandersⅡ-Ⅲ型患者,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B觟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andersⅣ型患者,B组术后1个月、1年时B觟hler角[(35.40±1.85)°、(35.15±1.90)°]和Gissane角[(127.80±5.49)°、(127.00±3.06)°]高于A组B觟hler角[(27.85±3.42)°、(27.25±1.80)°]和Gissane角[(118.00±4.13)°、(117.50±5.04)°](P0.05);两组术后1个月、1年时B觟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P0.05); B组术后1年AOFAS评分91.00±5.46高于A组84.50±4.64(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中度跟骨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但对于SandersⅣ型重度跟骨骨折,与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可获得更好的复位和可靠固定,改善患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5足。术后观察切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B?hler角、Gissane角及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跟骨B?hler角由术前的(9.6±7.3)°恢复至术后1年的(2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92.7±8.5)°恢复至术后1年的(12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为88.79±8.25,优11足,良2足。结论: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及功能满意,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复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68例76足,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盆复位钳和顶锥挤压移位的骨块复位,C型臂进行Brden位及跟骨轴位和侧位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Bld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4个月,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38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89.4%。术后皮肤边缘坏死2足,经换药愈合,1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3个月后恢复。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要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器械对影响关节的移位骨块进行精准复位,采用跟骨锁定钢板进行跟骨的前突、载距突及结节三点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1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6~16(10.3±2.1)个月。Bhler角术前为-9°~17°(5.6°±11.4°),术后恢复至15°~40°(27.5°±11.3°);Gissane角术前为75°~97°(85.6°±11.4°),术后恢复至110°~140°(127°±13.0°)。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结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骨折复位技巧,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足)采用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治疗,并评价其效果。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功能均恢复满意。疗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25足,良8足,可6足,优良率为84.6%。Bohler角:术前为11.2°±1.8°,术后恢复为39.2°±3.5°;Gissane角:术前为76.0°±9.1°,术后恢复为118.0°±3.7°。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位移术前为5.0mm±2.0mm,术后恢复为0.4mm±0.1mm。结论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和足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和优势。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3例36足,术后足趾早期活动,无需石膏固定,12周内避免负重,12周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后方可逐渐负重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0.6个月,复查X线片示,跟骨解剖结构恢复满意,Gissane角恢复至平均126°,Bhler角恢复至38°,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优26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91.7%。结论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骨折之一,过去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撬拔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效果较差。应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规范处理,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8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在跟骨外侧皮质开窗后直视下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尽量恢复Gissane角、Bhler角;对有骨缺损者行自体髂骨及异体骨植骨后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与术前进行比较。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1例患者(32足)获得随访,失访5例(6足),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X线片示骨折处均达到骨性愈合。Bhler角:术前-3.6°±5.8°、术后29.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术前88.9°±6.3°、术后115.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跟骨长度、宽度及结节部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优11足,良13足,可5足,差3足。结论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疗效满意,SandersⅣ型骨折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102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粉碎严重伴骨缺损及跟距关节面塌陷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恢复后关节面复位,跟骨外侧放置解剖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9个月,骨折均愈合。有2例拔出橡皮片引流后皮下渗液,经换药3周后愈合;1例伤口皮缘浅层坏死,换药4周后愈合。Bhler角和Gissane角术前分别为-5°~25°和151°~182°,术后分别为25°~41°和97°~138°。根据Mary-land et al评分系统评定:优56足,良34足,可12足,优良率为88.24%。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切开复位、跟骨异形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测量B9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2个月。22例跟骨骨折患者均获满意复位,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治愈。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术后B9hler角由术前5.2°±4.5°改善为26.5°±4.2°,Gissane角由术前95.4°±4.8°改善为111.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8例,可3例。结论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易于复位、固定及切口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O T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鸟嘴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AO T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11例鸟嘴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跟骨Bhler角术前为-2°~13°(6.7°±7.3°),术后为20°~40°(3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跟骨长度、宽度均恢复到正常范围,足功能Maryland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 AO T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鸟嘴型跟骨骨折,最大限度恢复了跟骨的形态及Bhler角,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切开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8例77足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39.8岁。骨折按Essex-Lopresti分型,压缩型Ⅱ度49足,Ⅲ度4足,舌型Ⅱ度19足,Ⅲ度5足。77足均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撬拨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结果 77足复位固定良好,3足皮缘坏死,切口迟缓愈合。本组患者获得1~6年,平均1.5年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6个月。末次随访采用Mrayland Foot Sore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21足,良43足,可9足,差4足,优良率83.1%,接骨板无松动、移位与折断。结论采用撬拨复位距下关节及恢复跟距关节间隙,并以Gissane角及Bhler角为标准,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纠正跟骨内外翻畸形,辅以跟骨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37足)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临床资料。其中,19例(20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6例(17足)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类型、受伤至入院时间以及术前跟骨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跟骨Gissane角及B?hler角,以及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术后钢板组1足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钢板组愈合时间为(2.65±0.71)个月,克氏针组为(2.24±1.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P=0.253);末次随访时跟骨Gissane角、B?hler角均恢复正常,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按 AOFAS踝-足评分评价术后患足功能:优44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为91.2%。B?hler 角:术前2°~19°(15.4°±1.6°),术后矫正为25°~48°(32°±3.5°);Gissane 角:术前150°~180°(160°±16°),术后矫正为120°~145°(130°±10°)。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位移:术前为5~12(6±1.4)mm,术后为2~4(2±1)mm。结论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均愈合。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外形恢复基本正常;Bhler角:术前0°~20°,术后32°~39°;Gissane角:术前89°~100°,术后120°~145°。按照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4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陶瓷骨或人工异体骨植骨治疗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4足,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切口一期愈合38足,切口持续渗液4足,皮瓣坏死2足。40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Bhler角由术前-15°~5°(-4.16°±3.98°)恢复至术后25°~40°(32.18°±4.28°),Gissane角由术前73.9°~91.5°(84.1°±6.28°)恢复至术后108.8°~117.4°(112.8°±5.63°),跟骨宽度由术前38~45(40.9±2.2)mm恢复至术后30~34(31.2±2.1)mm。术后无骨折畸形愈合、足弓塌陷、腓骨下端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按Maryland评分标准评定:优29足,良10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88.6%。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重建跟骨的大体形态,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解剖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进行放射学评估,术后1年临床评估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 59例均获随访,时间6-36(24±10.5)个月。患者B hler角与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足部评分:优38足,良24足,中11足,差3侧,优良率为81.6%。结论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3足)采用开放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21例获得8~25个月随防。B lher角由术前12.5°±0.6°矫正为术后的36°±0.4°,Gissane角由术前98.7°±0.5°矫正为术后的135.3°±0.7°。术后疗效评价:优14足,良7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2年4月年本院使用钛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38例4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及术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良好.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SandersⅡ型优良率为95.2%,SandersⅢ型中优良率为80.0%,SandersⅣ型中优良率为66.7%,术前及术后测量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行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及Ⅳ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