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内皮抑素(ES)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S转染组(I组)24只、载体对照组(Ⅱ组)20只和阴性对照组(Ⅲ组)20只。I组病灶局部注射lipofectamine-endo-pBud复合物进行基因转染,Ⅱ组注射lipofectamine-pBud复合物,Ⅲ组注射PBS用于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异位病灶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blot测定ES-HA融合蛋白及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来判断转染成功与否。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ES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对E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测定,用游标卡尺对转染前后各组大鼠异位病灶的长、宽进行测量,计算体积,分析各指标实验前后的差异,观察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结果:注射相应试剂后2周,I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两对照组(P<0.05),有ES-HA融合蛋白表达,且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I组血清中ES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VEGF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05);I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表达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MMP-2的表达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MVD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MMP-2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00);I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小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重组质粒endo-pBud病灶内直接注射法可以成功实现E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可以在大鼠不同部位同时生长,体积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种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93%-100%),且种植物组织形态相似。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但皮下种植更简单,更直观,可减小损伤,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问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改进的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模型,在保证成模的前提下,使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更加简单易操作,且成模效果更明显,术后易寻找病灶。方法:取性成熟期雌性SD大鼠10只,体重约250±5 g,术前五日连续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0.04 mg/每天,然后采用改良的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既将大鼠自体双侧子宫切下,取其中一侧子宫种植至皮下血供较丰富处,术后第十日起连续五日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于术后四周可观察腹部皮下病灶。结果:造模四周后见皮下种植的皮肤处有明显的圆形突起,切开皮肤可见种植的一侧子宫完整成活,与周围界限清晰,病灶明显易见,血运丰富。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此种方法较文献提供的皮下种植法更为简单易操作,省去了分离子宫内膜与肌层的步骤,且有病灶明显术后易寻找病灶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非动情期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SD大鼠非动情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建立方法和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40只非动情期和 40只动情期SD雌性大鼠行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采集造模前后的血液进行体液免疫IgG、IgA、IgM、C3 、C4 的观察 ;手术后 7周取健侧子宫中段的在位内膜和移植的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SD大鼠非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5% ,与大鼠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4 8%比较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功能活跃 ,有类似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其生理特征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且造模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敏感IgG、C3 增高 (P <0 0 1、3 P <0 0 5) ;IgM降低 (P <0 0 1)、IgA、C4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D大鼠非动情期和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均可建立良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仅次于子宫肌瘤。虽然为良性疾病,却表现为恶性行为,主要特征为疼痛、不孕及性交困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其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灶、缓解疼痛和解决生育问题,降低术后复发也不可忽视,因此,药物治疗尤为重要,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副作用及用药时间。不同的患者需要根据其治疗目的、身体情况及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药物治疗应注意个体化、阶梯化和规范化。本文就近年来内异症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的建立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开发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新药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麻醉开腹取部份右侧子宫,将内膜种植于左腹壁内,术后16周取出包块,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囊腔较大。异位内膜中有糖原、RNA的存在。结论该手术方法建立的子宫异位内膜生长良好,术后一周就可摸及包块大小,为开发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9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米非司酮组(简称米组)和内美通治疗组(简称内组),米组46例,内组48例。利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米组有效率为91.42%,内组有效率为43.75%,二者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差异;而副反应米组明显低于内组,体重增加米组为15.00%,内组为43.75%,二者比较,P<0.01,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米组为4.40%,内组为25.00%,二者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内美通具有相同的疗效,副反应明显低于内美通。  相似文献   

9.
改良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微血管密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通过开腹手术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种植于裸鼠盆腹腔,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种植病灶能保持原有内膜组织的形态结构,并可见血管生成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1.
谢耀萍  杨志杰  李勇  侯丽丽  李丽 《生物磁学》2011,(21):4050-4053
目的:探讨125I-UdR提高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种植癌模型的抑制效应。方法:制作肿瘤株Walker-256细胞大鼠皮下种植癌的动物模型并分为1-4组(对照组、125I-UdR组、Endostatin组和Endostatin+125I-UdR组),每组20只,通过实体瘤内注射,分别给与相同体积生理盐水125I-UdR、内皮抑素基因及125I-UdR和内皮抑素基因混合物,测量肿瘤治疗前体积(V0)和治疗后不同时间体积(Vt),计算10d、20d的肿瘤生长率(f=Vt/V0),观察各组肿瘤在光镜下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10d、20d肿瘤生长率为:(11.03±1.08、27.35±1.08),(4.02±0.79、7.58±2.98),(3.88±0.26、7.02±2.75),(2.72±1.01、2.94±1.26),2、3、4组的肿瘤生长率明显小于l组(P〈0.001);2、3组之间肿瘤生长率差别不明显(P〉0.05),4组肿瘤生长率小于2、3组(P〈0.01).结论:通过实体瘤内注射的方法给与125I-UdR、内皮抑素基因及两者混合物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内皮抑素基因和125I-UdR联合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UdR提高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种植癌模型的抑制效应。方法:制作肿瘤株Walker-256细胞大鼠皮下种植癌的动物模型并分为1-4组(对照组、125I-UdR组、Endostatin组和Endostatin+125I-UdR组),每组20只,通过实体瘤内注射,分别给与相同体积生理盐水125I-UdR、内皮抑素基因及125I-UdR和内皮抑素基因混合物,测量肿瘤治疗前体积(V0)和治疗后不同时间体积(Vt),计算10d、20d的肿瘤生长率(f=Vt/V0),观察各组肿瘤在光镜下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10d、20d肿瘤生长率为:(11.03±1.08、27.35±1.08),(4.02±0.79、7.58±2.98),(3.88±0.26、7.02±2.75),(2.72±1.01、2.94±1.26),2、3、4组的肿瘤生长率明显小于1组(P<0.001);2、3组之间肿瘤生长率差别不明显(P>0.05),4组肿瘤生长率小于2、3组(P<0.01)。结论:通过实体瘤内注射的方法给与125I-UdR、内皮抑素基因及两者混合物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内皮抑素基因和125I-UdR联合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EMs患者,对照组为100例健康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两组妇女IL-10-1082、-819和-592位点的基因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组-1082G/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无差异(P0.05),-819 T/C和-592A/C位点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较高(P0.05);与Ⅰ-Ⅱ期EMs患者相比,Ⅲ-Ⅳ期EMs患者-819T/C和-592A/C位点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显著较高(P0.01)。结论:IL-10基因在-819T/C以及-592A/C位点的多态性与EMs的易感性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阴道注入苯酚胶浆制备大鼠宫颈炎模型,观察不同剂量(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对大鼠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比例影响,并对实验大鼠宫颈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观察细胞膜、线粒体及细胞核结构变化)。结果:槲皮素处理组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明显降低,与宫颈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组炎症细胞数量较宫颈炎模型组减少,电镜观察结果也表明槲皮素处理组宫颈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程度依次减轻,胞核内染色质固缩情况减轻,逐渐可看到连续的核膜结构。结论:槲皮素能明显减轻宫颈组织充血水肿,对宫颈炎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