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厦门东通道CRD法施工段中隔壁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国  王明年  俞尚宇 《公路》2008,(3):207-211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CRD法修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临时中隔壁的安全性研究很少的情况,结合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对中隔壁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做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在CRD1、CRD3部超前和CRD1、CRD2部超前的情况下,中隔壁上部的水平位移都明显大于下部,但结构安全系数相差不大。以上研究为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厦门东通道CRD法施工段中隔壁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CRD法修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临时中隔壁的研究很少,结合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中中隔壁的变形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这为实现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邓一  沙鹏  练浩  张恺 《公路》2020,(4):377-382
以某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CRD施工工法的不同开挖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工序条件下,不同倾角、层厚围岩的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层右倾、层厚较薄或岩层左倾、层厚较厚时,应采用Ⅰ、Ⅱ、Ⅲ、Ⅳ部依次开挖的施工工序,围岩变形可得到有效控制;岩层右倾、层厚较厚或岩层左倾、层厚较薄时,应采用Ⅲ、Ⅳ、Ⅰ、Ⅱ部依次开挖的施工工序,围岩变形较小,更加利于围岩稳定;合理的CRD法施工工序应是先开挖上方受力较大部位并施作初期支护,再以先上下、后左右的方式依次开挖。研究结果对于软弱层状岩体的开挖方法及施工步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炜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86-189,16
随着城市地铁的持续建设,近接既有地下建筑进行施工的工程大量涌现。由于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限制,隧道施工难免会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扰动,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病害。该文针对过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的地铁近距离穿越某建筑结构,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由于隧道施工而引起的地层扰动变形的规律性,并对已建隧道产生的施工影响进行了分析,且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结合厦门海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和数值方法,分别对采用CRD1、CRD3部和CRD1、CRD2部超前的施工段中隔壁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并将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既为厦门海底隧道后续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金梗 《隧道建设》2008,28(4):399-402
分析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以及内力量测对隧道结构安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跨度海底隧道采用CRD法施工时,以隧道拱顶下沉为主作为施工监测控制基准比较合理。结合在建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和工程险情资料,对该隧道CRD法(导坑施工顺序1-3-2-4)施工位移判定基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拱顶下沉量以及拱顶下沉速率的控制基准。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变形问题一直是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CRD(Center Cross Diaphragm)法是软岩隧道施工的常用工法之一。现以某地新建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CRD法隧道典型断面进行变形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隧道变形以拱顶沉降和拱底隆起为主,施工中应注意对这两部分重点观察防护;拱腰和边墙会发生一定的变形方向转变情况;观察断面的变形会受到前后断面施工的影响,变形多发生在观察断面的前后断面开挖处。  相似文献   

8.
CRD法不同施工工序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惠敏  赵月  吴波 《隧道建设》2005,25(5):6-10,14
采用ANSYS7.1版有限元分析程序,以北京地铁10号线光华路站侧洞为对象,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了CRD法的不同施工工序对围岩内力、结构内力以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并确定出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的最优开挖方法,对最优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光华路站侧洞以及相似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韦秉旭  唐辉湘  陈尤 《中外公路》2011,31(4):192-196
由于Ⅳ级以上围岩软弱破碎,岩土体强度低,围岩开挖后容易松动变形,掌子面挤出,引发拱顶坍塌,地表下沉过大等病害.采用不同的隧道开挖方法,会对此类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不同影响.该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利用FLAC3D分别模拟湖南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在CRD法与上下台阶法开挖条件下的施工过程,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偏压隧道问题,通过运用ANSYS软件对偏压隧道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在CRD法不同施工顺序下的岩体与支护的应力应变情况,归纳出随着开挖的进行,围岩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支护结构的最大内力值及其位置。结果表明:偏压隧道在CRD施工方法中,先开挖埋深小的一侧对隧道的影响比先开挖埋深大的一侧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以白须公1号隧道为背景,运用有限元程序MIDAS/GTS模拟了隧道穿过特大溶洞时分台阶开挖的施工过程,分析了隧道在有溶洞条件下的施工力学行为,为关键部位加强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溶洞围岩自承能力较好,隧道衬砌连接处会出现应力集中,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下穿明珠线盾构施工为依托,通过采用摩尔一库伦弹塑性屈服准则,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盾构土仓压力控制在0.28~0.34MPa,同步注浆压力控制在0.26~0.32MPa的情况下,盾构推进能保证桩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西部某红砂岩浅埋隧道为例,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并模拟了隧道不同开挖步过程中掌子面附近围岩应力和地表沉降的变形规律,最后利用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影响范围约为2D,在掌子面后方1D范围内围岩应力发生明显变化,随掌子面向前推进逐步趋于稳定;地表沉降量主要发生在上台阶开挖时,当仰拱施作完成形成稳定的闭合环结构后,沉降变形很快趋于稳定。主应力最大值位于拱腰,其次是拱脚,而塑性区主要出现在拱肩和拱脚。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集中系数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室开挖后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讨论了该系数与开挖后隧道洞室稳定性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影响洞室开挖后应力集中系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下洞室开挖卸荷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岩体的开挖、卸荷导致围岩质量的劣化和变形。采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开挖卸荷过程中的围岩质量劣化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分析卸荷围岩的稳定性。根据围岩劣化的规律,可合理确定加固时间及加固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彭璟  刘彤  张为民 《路基工程》2009,(5):121-122
以东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针对三台阶和上下台阶法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施工过程隧道结构体系位移与受力性状。分析表明,上下台阶法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分布比三台阶法小,三台阶法锚杆轴力、初支及二衬应力则比上下台阶法小。综合对比结果,三台阶法优势不明显,为减少施工扰动,宜采用上下台阶法。  相似文献   

17.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桥墩与地基土层相互作用,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了二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中均匀地基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ANSYS程序里的Drucker-Prager模型,通过EI Centro地震波输入,对比分析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实际,结合相类似工程,介绍了在V、IV软弱围岩隧道的新奥法开挖中,采用精确钻眼,优化爆破技术,提高了隧道的开挖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万军  张昆 《路基工程》2008,(3):150-152
以成都天府广场下穿隧道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基坑开挖后地表变形、地中倾斜的规律;应用灰色法和指数平滑法两种模型进行预测,并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近1个月内地表沉降增大明显,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地中位移最大值的位置可能从地表附近转为地中较深处;灰色法预测在前期精度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预测精度不如指数平滑法.  相似文献   

20.
土钉内力传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土钉支护的受力特点和钉土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计算模型。采用剪滞力理论分析了土钉支护的内力传递规律,并与土钉支护工程实例的现场测试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