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了获得27CrMo钢种升级为P110钢级套管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7CrMo力学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对实验钢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其对实验钢的冲击性能影响较大,实验钢的冲击功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呈两段上升趋势,而随着淬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而伸长率和冲击功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亚温淬火改善35CrMo钢的氢脆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锦福 《钢铁钒钛》1990,11(3):40-44,69
本文研究了亚温淬火工艺对35CrMo钢力学性能和抗氢脆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亚温淬温度高于790℃,即钢中残留的铁素体量低于11.2%时,经高温回火的35CrMo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常温冲击韧性都有明显的提高,钢的氢脆敏感性得到改善。文中分析了性能改善的原因,初步认为亚温淬火细化了晶粒和组织,是各项性能获得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试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火温度的不断提升,35CrMo钢的强度降低,但韧性有所增强;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5CrMo钢呈现出两种组织形式,即火索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在现场生产调质中,通过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进行热处理,可较好的提升35CrMo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MSC.MARC有限元模拟软件,研究了规格为20mm×20mm~40mm×40mm的42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预判了淬火介质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42CrMo钢淬火后水冷,规格对硬度影响不大;淬火后油冷,25mm规格以上,硬度有明显降低;采用同一回火工艺处理后,淬火介质相同时,规格变化对强度影响不大;而规格相同时,在25mm规格以下时,油淬和水淬的强度无明显差别,25mm规格以上时,油淬强度要略高于水淬,韧性略差。  相似文献   

5.
棒材在线淬火-自回火是大棒材生产中先进的生产工艺。考虑相变潜热和材料热物性随温度的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不同直径的45号钢及42CrMo钢大直径棒材(50mm以上)轧后在线淬火及空冷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对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进行了计算,获取不同直径棒材的最大淬硬层深度及形成最大淬硬层深度所需的淬火时间;研究了不同淬火时间后棒材的温度场,分析了棒材自回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首先采用45#钢圆棒,利用淬火硬度法比较3种淬火油的淬透能力.结果依次为国产普通快速淬火油、DL-16国产淬火油、Vm48进口淬火油.其次采用29CrMo44、30Mn5、7CrMo44S钢管,分别在油温40℃和80℃的3种不同淬火油中进行淬火及回火处理,并对综合机械性能对比分析,证明国产淬火油完全可替代进口淬火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淬火后的42CrMo钢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试验;从回火温度对金相组织影响的角度,分析回火温度对力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机制,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铬钼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冲击功变化不大.屈服强度对于回火温度较为敏感,随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明显下降.用该钢种调试C90钢级钢管采用合适的淬火温度为900~920℃,回火温度为690~710℃.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CrMo钢热轧硬度,进行了CrMo钢连续冷却相变试验,研究了高温相变时间、优化了轧制工艺、控制CrMo钢加热温度,采用了冷床加保温罩等措施,将CrMo钢的热轧硬度控制在了220~260 HB。  相似文献   

10.
20CrMo钢棒材轧制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石钢生产的20CrMo钢轧材精轧阶段轧制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终轧温度、变形程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找出了理想的终轧温度和变形量.  相似文献   

11.
郑洋  刘中益  李卫 《钢铁》2014,49(3):63-67
 研制了30CrMo,50CrV4两种牌号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低合金耐磨钢板,对试验钢板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热处理,并且与传统热轧工艺生产的热轧态的45,16Mn,Q235钢对比进行低应力磨料磨损试验,研究其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淬火低温回火态薄板坯连铸连轧30CrMo,50CrV4钢的相对耐磨性都达到了热轧Q235钢的1.6倍以上。在低应力磨料磨损下,显微切削机制为主要磨损机制,淬火回火态薄板坯连铸连轧低合金耐磨钢具有高硬度因而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并在试验钢板硬度高于450HBW以后相对耐磨性明显提高。对比两种牌号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低合金耐磨钢的显微组织、硬度、韧性及耐磨性能,30CrMo钢的综合性能较好。50CrV4钢耐磨性能较好,但其冲击韧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经过预备热处理(退火、淬火、调质)+亚温淬火+高温回火处理(又称临界区淬火+回火)后的42CrMo钢的组织、冲击性能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预备热处理为退火处理时,亚温处理后残留的铁素体粗大不均;且在回火索氏体之间分布不均匀;预备热处理为淬火处理和调质处理时,残留的铁素体形态细小,且与回火索氏体均匀分布。采用不同预备热处理时,亚温处理后的硬度差别很小。亚温处理后42CrMo钢的冲击性能均高于常规调质处理后的冲击性能;预备热处理为调质处理时,亚温处理后的冲击功最大,从其断口形貌中可以看出,其起裂区和裂纹纤维扩展区所占比例较退火处理和淬火处理时要大。因此,调质处理更适合作为42CrMo钢的预备处理。  相似文献   

13.
就工程机械用履带钢23MnB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淬火温度对23MnB钢性能及组织的影响,以及回火温度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23MnB钢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素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其中,针状铁素体使钢的组织细化、韧性提高。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快会形成网状铁素体组织,在高温区冷却速度慢会形成块状铁素体组织。这两种组织使钢的力学机械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低合金含量的Q125级高强度石油套管用钢,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与870℃淬火+500℃回火工艺相比,实验钢在850℃淬火+500℃回火工艺下具有更好的强韧性配合.与870℃淬火相比,850℃淬火处理的奥氏体晶粒尺寸较小,使决定钢力学性能的晶区、板条束尺寸细化,因此其性能更优异.淬火温度对实验钢的析出行为影响不大.尺寸较大的TiN以及TiC和TiN复合析出物对奥氏体晶界起到钉扎作用,可以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含有Mo的尺寸较小的TiC可以起到钉扎位错的作用,阻止位错移动,对强度的提高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S60/58507型高温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加热温度对42CrMo钢脱碳的影响,分析了脱碳组织形貌规律,对传统脱碳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总脱碳深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加热温度为900℃时,42CrMo钢表面出现完全脱碳层和部分脱碳层,当温度为950℃及以上温度时,42CrMo钢表面只出现部分脱碳层。部分脱碳层中铁素体沿晶界分布,形成网状铁素体组织。由于合金元素的作用,传统的脱碳模型不能适用于42CrMo,修正之后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42CrMo钢的总脱碳深度。  相似文献   

17.
杨迎君 《河南冶金》2020,28(2):15-17,37
CrMo系列作为汽车和机械重载的传动部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弯曲疲劳、耐接触性等性能。轧制过程中由于轧材组织心部和边部温度差异很大,加之冷床上下温度的差异,使棒材通条上下表面出现很大的组织应力不均匀性,在冷剪剪切后,圆钢出现侧向弯曲。宣钢针对35CrMo钢系列出现的弯曲问题,引进穿水冷却工艺,实施35CrMo钢轧后快速冷却。经过对冷却工艺的优化,Φ20~32 mm 35CrMoA钢成品每米的弯曲度小于4 mm,小规格35CrMoA钢系列的弯曲度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A_3钢和B20 MnSi钢φ6.5mm盘条为例研究了不同的亚温淬火工艺对双相钢盘条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双相钢盘条的组织和性能随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双相钢盘条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δ_5与其马氏体含量的定量关系式。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铁素体强度对双相钢盘条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不同淬火介质对塑料模具用钢40Cr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40Cr钢经水淬后得到组织均为马氏体.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粗针状的马氏体束增多,可降低钢的强度、硬度及韧性;油淬后得到组织均为马氏体+贝氏体+少量铁素体,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马氏体组织含量增多,但获得较粗大的马氏体组织,贝氏体含量逐渐减少;不同淬火温度下,水冷试样硬度均高于油冷试样;水淬试样回火后由于细晶强化作用,使强度、硬度及冲击韧性均高于油淬.840℃水淬试样经过600℃回火可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冷轧态淬火配分钢进行热模拟试验,得出加热温度、缓冷温度、淬火温度和配分温度对淬火配分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典型工艺下的试验样品进行了金相、相结构及拉伸试样的断口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连续退火工艺可以获得强度大于1 500 MPa,断后延伸率大于8%的超级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