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的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200例肺炎患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为观察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常规、CRP、肝肾功能、心肌酶、胸片、MP-IgM,比较分析临床症状、肺部X线表现、肺外表现,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结果观察组患儿气喘、心肌酶增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增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d后仍发热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X线表现以肺门阴影增浓为主,对照组则以小斑片状阴影为主;观察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是X线肺门阴影增浓,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对及时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亚博  吴磊  管枢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60-1662
目的:分析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的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8日—2月16日鄂州市中心医院经RT-PCR检测显示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73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性39例,女性34例,年龄24~81岁,胸部CT检查结果均为阳性,病灶多分布于两肺野外带胸膜下,两肺下叶最易受累,片状及云絮状磨玻璃样密度最为常见,可合并实变,40例同时累计5个肺叶,空气支气管征及铺路石征较为多见,胸腔积液及气胸少见;CT短期随诊影像变化迅速,15~30 d肺内病灶吸收好转明显.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茯苓杏仁甘草汤.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恢复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治疗继早期、进展期、危重期之后的第4个阶段。该阶段的康复治疗对本次新冠肺炎后期疫情的防治和防控都具有重大意义。依托2020年四川省科技厅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应急项目,本方案将给予健康指导和龟息调肺功法康复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口服参苓白术散+外用灸法,分别在第0天、2周、12周、24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血常规、血生化、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及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该方案已通过伦理审查及临床试验注册,希望为新冠肺炎恢复期治疗提供高级别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长沙市第一医院57例已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胸部CT总结分析,并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 57例患者入院时有55例已出现肺部病变,以胸膜下、肺底为主的磨玻璃影、实变影为特点。入院时有症状者51例,大多症状轻微,与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不平行,表现为肺部病变重而临床症状轻。入院后3~5 d症状改善32例,症状加重9例,其中肺部病变明显进展者仅有4例存在临床症状加重,病变进展后均调整治疗方案,3~5 d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均较前好转。结论 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警惕轻型病例的存在,并需与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相鉴别,与病毒核酸检测结合可更好地避免误诊及漏诊。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胸部CT,可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胸部CT是出院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胸部CT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咳嗽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胸部CT显示病变吸收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福建省三明市11例确诊NCP患者早期胸部CT扫描图像,回顾性分析胸部CT图像,观察确诊患者胸部CT有无异常表现,并重点对异常CT图像上病灶的位置、密度、形态、数目,特别是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血管增粗、实变、支气管"充气征"、间质增厚及胸腔积液等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患者胸部CT扫描,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异常阴影,其中1例患者首次检查未发现阳性表现,但3d后复查出现肺部阴影。11例确诊CT图像中,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1例,两肺多发9例,病灶大部分位胸膜下或肺裂旁。所有确诊患者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且磨玻璃影内均出现血管影增粗,其中5例为混杂磨玻璃影、7例病灶实变、8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7例小叶间隔增厚,1例见小"空泡征",均未发现双侧胸腔积液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胸部CT薄层扫描能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肺部异常,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前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检查技术在住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2月10日?2020年2月26日来我院行入院前胸部CT排查新冠肺炎的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8例.实验组采用胸部低剂量CT检查技术,管电压80kV;对照组采用胸部CT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胸部X线片点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观察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点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1),且2组患儿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相关指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加用中草药对COVID-19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25日—2020年3月5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COVID-19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共3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5 d后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其消失率和其他症状(咽痛、气短、纳差、畏寒)的消失率。胸部X射线计算机体层(CT)以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消失率分别为100%、71.4%、88.9%,其中咳嗽、咳痰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37.5%),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咽痛、气短、纳差、畏寒消失率分别为100%、81.3%、72.7%、100%,其中气短、纳差、畏寒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5%、30.0%、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RP,肺CT病灶形态、分布以及大小的改善率分别为100%、44.4%、55.5%、44.4%,其中肺CT病灶形态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44.4%),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可明显缩短COVID-19疑似病例发热、咳嗽、咳痰病程,改善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气短、纳差、畏寒等症状,改善CRP以及肺CT表现,为防治该病提供了初步的临床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清金化痰汤联合阿奇霉素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二组患者均给予使用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清金化痰汤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二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哆音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片状阴影消散时间。结果治疗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片状阴影消散时间均快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清金化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程芳  李琼 《中外医疗》2013,(34):41-42
目的 观察蝉衣桔梗二陈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50 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以蝉衣桔梗二陈汤治疗,对照组 25 例用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12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0%和64.0%,统计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蝉衣桔梗二陈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西药结合治疗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联合激素与抗感染治疗,辅以吸氧、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处理。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肺百合汤。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2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外周血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总有效率、生存质量KPS评分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VC、FEV_1)、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血象(WBC、N)均有好转(P<0.05,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清肺百合汤联合西药治疗可增强控制感染及机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和血气状况的作用,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常规实验室检查联合胸部CT检查,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检查,对比两组肺部感染诊断阳性率和不同病原菌所致肺部感染的CT影像特征。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90.00%,对照组诊断阳性率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0例患者表现为片状、斑片状实变影,其中伴空洞影4例,2例出现肺气囊,4例出现肺纹理模糊伴毛玻璃样影;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肺内炎性浸润,3例出现空洞影。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细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细胞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局部实变型和肺脓肿,本研究出现8例,4例空洞影;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为肺实质呈炎症性浸润改变,且大多数呈大片增密模糊影,少数呈阶段或大叶性浸润,同时出现肺气囊,本研究中2例患者均伴有肺气囊影;克雷伯杆菌主要表现为双肺上下叶后段呈小叶浸润,叶间裂呈呈弧形影,本研究中4例。结论胸部CT可提高重症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心汤干预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胸闷胸痛伴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基础治疗均为冠心病常规口服西药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加服中药双心汤,对照组加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程均为6周。采用胸(闷)痛症状积分表、中医证候积分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观察评定2组治疗前后胸(闷)痛症状疗效、心理障碍疗效及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同时观察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胸(闷)痛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P<0.01);2组抑郁、焦虑情绪(HAD)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2组比较,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2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75%,明显优于对照组(20%,P<0.01)。2组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双心汤具有明显改善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胸闷胸痛症状及中医临床证候的疗效,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是治疗“双心”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养膜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养膜方治疗.判定2组临床疗效,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基底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卵泡发育情况,并统计2组妊娠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2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首次监测卵泡卵泡数目、卵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卵泡数分别为55个和49个,其中相应76.36%、57.14%的卵泡为≥18 mm的成熟卵泡,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为47.5%、2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5.0%(P<0.05).结论:改良养膜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病人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及提高妊娠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胸部CT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45例重症肺炎患儿为重症组,57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胸部CT征象和血清学指标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症肺炎患儿胸部CT图像特征,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重症组患儿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重症肺炎患儿的CT影像学特征肺部表现以肺实质改变为主,肺内可见稍高密度的斑片状、团簇状或结节状影,边缘模糊,强化均匀,病灶内见小空洞影或含气支气管影,纵膈内气肿,可见结节状影,边缘清晰;胸部CT联合PCT诊断小儿重症肺炎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CT和胸部CT单检(P<0.05),特异度高于PCT单检(P<0.05),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PCT、CRP和WBC等生化指标及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胸部CT联合血清PCT可提高临床诊断小儿重症肺炎灵敏度和特异度,为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四君子合温胆汤加减方治疗脾肾气虚夹痰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1.73 m2)]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脾肾气虚夹痰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碱化尿液和对症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  相似文献   

19.
孟泳 《中医学报》2022,37(3):620-626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口服桑杏清肺汤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40例痰热壅肺型CAP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耳穴组、模拟组、模拟联合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其余4组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耳穴组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对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肺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气喘、发热、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肺功能指标P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均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